和许多的人想法相反,Me 163 并不是纳粹德国最后妄想的产物,事实上其研制工作从二战前就已经开始了,而且一直没有中断过。研制时间如此之长的唯一解释是其所代表的科技已经远远超过了当时的水平,虽然与可怜的战绩相比,它那令人咋舌的飞行性能似乎只是无用的噱头,但如果再有一年的时间加以改进,说不定它会大大改变现代空战的进程。
滑翔机的温床
一战之后,德国被迫签订了《凡尔塞和约》和后来的《巴黎航空协定》,这两份条约禁止德国生产军用飞机,对民用飞机的生产也有严格的限制,这对航空工业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同时也扼杀了德国空军的复兴计划。但德国人不久就找到了一些幌子,比如发展国民航空运动,而无动力的滑翔机更是最好的选择。当时,滑翔机协会和比赛遍布德国各地,参与者不仅有热爱航空运动的年轻人,还有许多飞机设计师和航空专家。这项运动不仅为未来的德国空军输送了大量的飞行员,还使得德国的飞机设计和滑翔机之间产生了紧密的联系。1934 年,DFS(德国滑翔机研究所)在柏林成立,其研究的项目小到火箭大到运输机,可以说是无所不包。但此时的德国航空工业早已经把《合约》抛在脑后了,各大航空企业很快就抢走了 DFS 的项目和人手,于是 DFS 的主要研究方向转向了气动领域并取得了巨大的突破。正是有了 DFS 的这些技术储备,德国在二战期间制造出了许多令人惊异的飞行器,其中就包括 Me 163。
另一个与 Me 163 有密切关系的就是 Me 163 之父-亚里克山大?利佩什博士(Alexander Lippisch)。一战期间,他曾是奇柏林-道尼尔公司的气动专家,但在战之后,同样因为《凡尔塞和约》的束缚,他开始转而研究和设计滑翔机并加入了 DFS。1928 年,他帮助欧宝设计了一系列以火箭为动力的滑翔机和汽车,从此成为了这方面的先驱和权威。
彗星的诞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