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竟敢利用其速度上的优势和坚固的机体结构,与援华作战的美军以及中美混合航空团的 P-47、P-51 第一流战斗机频频交手,大有一决雌雄之势

疾风出击时的不对称外挂
为增加飞机火力,将飞机做为截击机使用,改进设计的Ki-84-I乙用两挺20mm机炮取代机枪,用两门30mmHo-105机关炮取代20mm机炮,但产量很少。 1944年3月,装备“疾风”的试验中队解散,8月被编入22战队派往中国战区和美军第14航空队作战,不久移防菲律宾。美国情报机构发现“疾风”后原以为是传闻中的三菱公司的最新战斗机TK4,命名为Frank,最后发现TK4计划其实早已放弃,但名字沿用下来。 在冲绳战役中“疾风”开始大规模参战,日本陆军第101、102、103、战队和新组建的111、200战队用“疾风”执行远距离渗透突击、制空、对地支援、截击、俯冲轰炸等任务,战斗实践表明,“疾风”比P-51D野马和P-47D雷电在除高空外飞得更快。在中空,全速飞行的“疾风”几乎可以免遭P-51D的截击。"疾风"KI-48还担任过战斗轰炸机的任务,1945年4月15日,日本陆军第101战队的11架"疾风"KI-48突袭了冲绳岛的美军机场,这次突袭完全出乎意料,令美军遭受重大损失,战争后期,装备“疾风”的47、73、111、112、246战队也承担东京地区的空防任务。 “疾风”容易操纵,飞行员仅需要很少的训练后即可驾驶 。但“疾风”有一个固有特性,为克服飞机发动机的巨大反向扭矩,起飞时必需保持对右舵踏板施加一定的力量,这对于老飞行员来说并不困难,对新飞行员来说则往往是导致事故的原因。飞行中“疾风”比“隼”操纵起来要重一些,舵效也稍迟缓;在500KM/H以下的速度,副翼效果极佳,超过此速度即显得有一点呆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