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美军俘获的 Ki-84
“疾风”在生产过程中,出现了大幅的质量滑坡,由于许多熟练工人被应征入伍,发动机和机身的制造质量每况愈下,远远不能达到设计标准,飞机的水和燃料压力系统经常发生故障,甚至飞机的轮胎刹车经常失灵,着陆时起落架调整压杆经常僵死,飞机着陆时发生事故的数量超过战损。 空袭也使发动机厂和总装厂遭受严重损失,1945年5月中岛开放了第二条"疾风"KI-48的生产线,这套设备生产了727架"疾风"KI-48,占那时订单的一半,在侵占我国的东北哈尔滨的满洲飞机公司被指定也制造了约100架“疾风”。但机中岛"疾风"KI-48。的最终生产量3514架(包括原型机和测试机)。
Ki-84-1a――量产型
Ki-84II改――为了克服铝金属的极度匮乏,在后机身、机身中段、机翼、翼尖使用木质结构的改型。
Ki-84III――使用Ha-45Ru带涡轮增压器的改型,未能完成设计。
Ki-106――1945年,为了克服铝金属的极度匮乏,笠川公司在偏僻的北海道石狩湾小樽根据“疾风”的设计,用木材为主要原料的改型,设计上有意适合不熟练的工人也可以制造。一共制造了三架,其中两架试飞。为了减少木质结构的整体增重(300KG),从第二架原型机开始,只保留了一门20mm机炮。
Ki-113――1944年秋天,用钢管和木结构混和制造的“疾风”改型,完成了一架样机,因超重未进行试飞。
Ki-116――ハ-45发动机生产厂毁于轰炸后,满洲飞机公司将“疾风”改用Mitsubishi ハ112-II发动机的改型。Ha-112虽然只有1500hp,但比Ha-45轻得多,飞机总重量比“疾风”轻500KG,性能十分不错,接近Ki-100.
Ki-84N――为拦截高空目标而设计,加强了发动机,使用18气缸双排中岛13型星型气冷发动机(2500hp)的高空截击型,加大翼面积到226到249.19英尺,到战争结束未完成设计。
Ki-84P――同Ki-84N为另一加大翼面积到263.4英尺的设计,未完成设计。
Ki-84R――使用带机械驱动3速2级增压器的中岛(Ha-45)44型发动机(2000hp)的高空截击型,战争结束时完成80%的原型机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