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扶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北宋时著名的*改革家、哲学家和文学家。1042年,他考中进士,从此登上仁途。1058年,王安石从提点江东刑狱奉诏还京,第二年,写了洋洋万言书奉于仁宗,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在其中,王安石提出了自己的改革主张。1069年,宋神宗起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主持变法。rule: exactly; tab-stops: 45.8pt 91.6pt 137.4pt 183.2pt 229.0pt 274.8pt 320.6pt 366.4pt 412.2pt 458.0pt 503.8pt 549.6pt 595.4pt 641.2pt 687.0pt 732.8pt; mso-layout-grid-align: none" align=left王安石变法的原因是由于北宋中期以来社会危机不断加深,社会阶级矛盾激化,农民起义不断发生,政府对内需严加防范农民起义,对外需抵抗辽和西夏的侵扰,致使军费开支浩大,边防危机加深,每年还要送给辽和西夏大批绢帛和银两,也不能解除辽和西夏的侵扰,所有这些使北宋的统治者感到“天下弊事至多,不可不革。”因此,王安石变法从根本上说,是为了缓和阶级矛盾,改变宋王朝长期以来“积贫积弱”的局面,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
王安石首先设立 “制置三司条例司”,作为主持变法的权力机构,命令自己的同伙吕惠卿主持其日常工作。1070年,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并开始把各项新法颁行于天下。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分为理财和整军两大方面。其理财诸法是:均输法、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免役法(也称募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其整军诸法是:将共法(也叫置将法)。保甲法、保马法(也称保甲善马法)、军器监。此外王安石在官制和教育方面也进行了一些改革,裁减冗官冗员,改革教育,颁行《三经新义》,即为了给变法制造理论根据,对《诗》、《书》、《礼》三部儒家经典重新加以注释,通称《三经新义》。
王安石变法在一定程度上触动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受到他们的强烈反对。因此,王安石两次被罢相。宋神宗死后,年仅十岁的宋哲宗即位,太皇太后高氏掌握大权,起用司马光为相,新法被全部废除,王安石退居江宁(今南京),抱恨而死。
王安石新法推行了十几年,理财效果十分明显,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北宋中期以来的“积贫积弱”的局势,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新法的推行限制了投机倒把,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限制了官僚地主的特权,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有利于加强军事力量,巩固国防。总的来说,变法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军队战斗力有所提高,边防较以前也有所巩固。王安石变法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对北宋王朝统治的巩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王安石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却改变不了王安石作为中国古代杰出-家、改革家的地位,列宁评价说:“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列宁全集》第十卷15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