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期间,中国记者庞炳庵(穿黑衣坐车者)等人采访古巴军队
抵达古巴后,“尼古拉耶夫斯克”号载去的一团人马,就归到了苏联防空军第12师旗下。除这个歼击机团外,该师还有一个配备米-1和米-4直升机的直升机团,另有一个伊尔-14运输机大队。歼击机团坐上同船运来的卡车,直奔位于圣克拉拉郊外的空军基地。在那里,该团打前站的部队早已将一切准备就绪,只等大队人马入驻。圣克拉拉空军基地,位于古巴岛的中部,米格飞机从这儿起飞,能控制古巴岛的中部。该空军基地原由美国人修建,起降跑道长2500米,宽47米,并配有盲降着陆系统。当时机场只有一个古巴飞行大队,机型为米格-15bis。
古巴为了欢迎苏军官兵,拿出了最好的住所,歼击机团的飞行员都被安置在圣克拉拉郊外的花园洋房里。但由于条件有限,其余人则住在机场上临时搭起的帐篷或装运飞机的集装箱里。当时正值雨季,几乎每天都有热带暴雨。只有在此刻,苏军官兵才能深刻体会马雅可夫斯基在日记中描写的热带暴雨。
每当暴雨来袭,机场上的帐篷全被洪水冲倒,无数衣箱漂浮在一片汪洋中。干燥时硬得板结的红壤,变成了一片污血般的烂泥。暴雨过后,太阳再次无情地灼烧大地。地面腾起股股潮湿的热浪,令帐篷里的人闷热难当。夜晚也好不到哪去,成群的蚊子呼啸围攻,人只有钻进帐篷内的垫子下才能入睡。
在古巴警察的护送下,装运飞机的集装箱被重型卡车由港口运达机场。而在运送途中,头一个集装箱的顶端还安排了一个押运人,负责及时通报道路情况。到机场后,这批集装箱被放置在一块专门的场地上。看到这些大箱子后,古巴同志不解地问:这是什么?苏联人就半开玩笑地说:这些是拖拉机。但当第一个集装箱的前后箱板被打开,带有红星标志的米格-21机身和机翼被拖出时,古巴人惊讶不已地说:“好一个‘拖拉机’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