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为参加法国巴黎春季沙龙展览会,潘玉良创作了油画作品《女人体》。在潘玉良的作品中,类似这样的题材有很多,但这幅作品的背后却有着一段不同寻常的故事。2005年安徽省博物馆在对潘玉良作品的修复保护中,发现该幅作品的画布上有被割伤修补的痕迹,作品的背面还有一段文字,记录了作品被损修复的原因:“此画出品1941年巴黎春季沙龙有德军人要求减价让与未允在画展闭幕先二日1941年5月31日发觉此画被割同时尚有当代名画家VAK Dongen大幅佳作亦被观者私地裁破也”。这一意外发现,为我们打开了一段尘封的历史,也为潘玉良研究增添了新的重要史料。
油画《女人体》创作于1941年,当时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此时巴黎沦陷,潘玉良的生活陷入了困境,不仅生活不安定,绘画工具和材料也十分缺乏,一般的画展活动都不能如期举行,而就在这时,潘玉良的画室又被德国军队征用,她不得不搬到达累奇亚路过着难民般的生活,此时,许多留法的艺术家都纷纷离去,潘玉良却留下来了。可以想象出,生活的艰辛和恶劣的环境,生活在异国他乡的潘玉良是多么得不容易,参加画展出让作品,对于生活窘迫的潘玉良来说,是多么的急需。那么,该作品被德国军人看中而欲意买下,却因“要求减价让与未允”,最后“被观者私地裁破”。根据这段文字记载,仅仅是记录了作品被破坏的事情经过,如果我们回顾潘玉良在这一历史时期的所作所为和她做人的准则,不能不说除此之外,还另有原因吧。
第二次世界大战巴黎沦陷后,中国也面临着战争危机,潘玉良表现出积极的爱国热忱,为国家民族的危亡呐喊。她教读鬻画,捐款救国;捐赠玉佛像支援绥远军民抗日的“义展”;发表讲话,,谴责一些人在抗日时期“远离现实”“话多画少”;与“学会”同仁公开致电“国民政府”,强烈要求收回和赔偿被日寇在侵华期间抢劫和破坏的中国艺术品;创作《屠杀》作品以揭露法西斯罪行等等,田汉曾撰文高度评价了潘玉良的爱国行动。
大凡认识潘玉良的朋友都说她个性很强,有“三不女士”的称号,一生坚持不入外国国籍,不恋爱,不和任何画商签订合同,努力做一个独立的人。潘玉良不和画商签约,就势必影响她在巴黎艺坛的利益,特别是战后,艺术家与画廊的合作更加密切,拒绝与画商合作,成功的机会就减少,又不出让作品,更使生活拮据,与人之常情相悖,只有潘玉良选择了不合常理的举动。
由此可见,对潘玉良油画作品《女人体》“要求减价让与未允”之事,我们可以做个假设:假如潘玉良当时生活环境舒适,假如潘玉良积极与画商合作,假如没有发生世界大战,假如德国没有入侵别国,假如不是德国人“要求减价让与”,假如不是德国军人“要求减价让与”,那么作品被损事件也可能就不会发生了,“要求减价让与未允”让我们看到了真实的潘玉良。潘玉良是位艺术家,更是位爱国的艺术家,虽然她旅居海外,可她对祖国的缱绻之恋始终不能忘怀,临终前她嘱托一定要将作品运回祖国捐给国家。正是这样,才使我们今天能够看到潘玉良的四千多幅作品,而且几乎一生的作品完整的珍藏于一地,这在中外艺术品收藏史上也是不多见的。
(2006年4月5日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