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烟台市博物馆收藏的稀世珍宝——象牙席,是该馆的镇馆之宝。
该席长2.03米,宽1.23米,重2.2公斤,席的四周沿镶有二寸宽的黑色缎边。此象牙席的编织工艺是:首先从象牙上劈下厚薄均匀的薄片,宽约有0.2厘米,然后加工磨制,直到牙:片呈现洁白的光洋,编织成“人”字形花纹。编织后的象牙席,纹理细密均匀,平整光滑,盛夏铺着时,较草

象牙席是我国的珍贵文物,象牙席的编织历史在我国源远流长。据文献记载,象牙席的编织技术,最早出现于汉代,据西汉刘韵所著的《西京杂记》中汜载:“……汉武帝以象牙为赐李夫人……”汉成帝时,赵飞燕女弟居昭阳殿中,设白象牙。又如《魏书·韩务传》中记载:“韩务除龙骧将军、郢州刺史,务献七宝床、象牙席……”明代祝允明著《野记》中记载:“凡象牙齿之中悉是逐条纵攒于内,用法煮软,牙逐条抽出之,柔韧如线,以织为席”,而清代皇宫中的象牙席多来自广州与暹罗,由朝臣官员及藩属国进贡,其象牙多来自东南亚的越南、缅甸、暹罗等。
据清皇宫档案记载,清朝雍正皇帝在位期间,经常驻跸圆明园,入入夏时,就铺用凉爽宜人的象牙席。雍正皇帝在位期间,清宫内府造办处,共制作象牙席五床,但由于象牙席需要一系列精细的制作工艺,用料考究,制作维艰,况又耗资巨大,最后雍正皇帝以“制作繁难,造价昂贵”为埋由,下达谕令,不要再造。但是到了乾隆皇帝即位时,广东仍有向清廷进贡象牙席者。
国内现存象牙席三床,另外两床由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
(2006年4月12日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