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对伊犁河谷持续3年多的考古发掘中,找到了清晰的人类文明遗址分布地层单元,揭示出我国史籍所见记载的草原民族在这里生活之前,原始石器文明和安德洛诺沃文明在此地前后相继的发展史脉,并为西域铁器使用年代早于中原的猜测提供了确凿证据。
水草丰美、气候宜人的伊犁河谷,是亚欧大陆北方草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里生成了众多游牧民族,发祥出世界文化形态中重要的游牧文化支系。19世纪末期西方兴起的中亚考古探险热潮中,伊犁河谷没有引起探险家的重视,之后中国考古学家也不曾在这里进行大规模考古发掘,使人们长期对这里的史前文化认识模糊不清。
新疆考古工作者在伊犁河谷的琼科克台地的大规模考古发掘中,在最上层发掘出一批纹样精美的陶器和大量铁器,往下依次是安德洛诺沃文明和细石器文明遗迹。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刘学堂说:“这能清晰地揭示此地人类文明演进的世系,解释了不同文明类型层层叠加的关系,为新疆原始社会历史研究提供了一个科学的标准。”
被发掘出的石器文明遗迹在最底层,出土了两件石器和一些细石核,即打造细石器的遗留。考古专家推测,公元前2000年上溯一万年的时间内,是创造这种石器文明的人类生活的时期。刘学堂说,类似石器虽然在新疆各个河谷地区都有发现,但缺少确切的地层关系,不能够确定它同其他文明形态的历史关系,这一发现解开了新疆新石器文明的谜团。
石器文明遗迹的上层是安德洛诺沃文明遗迹,分布在数万平方米的范围内,深达1到2米,其中有人类居住地和烧烤坑等遗迹,还出土了大量陶片。安德洛诺沃文明是在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前1000年之间出现在中亚北部草原上的文明形态,西至欧洲,南接两河流域,东与我国新疆相接,这是在我国境内首次发现的安德洛诺沃文明明遗迹。
这些文明遗迹最上层是古代草原民族墓葬群,其中出土了一批年代上限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的精美彩陶,与之共存的文物是一批重要的铁制马镫、马衔等文物。这批有确切底层年代的铁器,证实了考古界的一项猜测:西域使用铁器的年代,早于中原在公元前八九世纪开始使用人工铁器的使用年代。
背景资料:史载伊犁河流域生活过的主要古代游牧民族
伊犁河流域属于亚欧大陆北部草原,是游牧文化的中亚发祥地,在这里生活过且见于我国史籍记载的主要游牧民族有:
塞人:公元前8世纪出现于亚欧内陆,至少在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进入伊犁河流域。塞人势力强大,支属众多,有高尖帽塞人、水边塞人、牧池塞人等。据1983年巩乃斯地区考古发掘资料证明,居住在伊犁河流域的塞人属于高尖帽塞人,后被大月氏击破。
乌孙:原游牧于河西走廊,公元前2世纪被月氏攻破,投靠匈奴。公元前161年,乌孙进入伊犁河流域,赶走大月氏,以赤谷城(伊什提克)为都城建立乌孙国,与汉朝两度和亲,后与柔然相争。
突厥:原游牧于叶尼塞河上游,在匈奴和柔然的夹逼下进入阿尔泰山南麓,为柔然贵族锻冶铁器,故名“锻奴”。公元6世纪后期建国,分东西两部,西突厥据有乌孙故地,后归于唐朝。作者:记者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