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的老师,他对徐志摩与陆小曼大光其火,言辞丝毫不留情面,在婚礼上对学生严加训斥。他大骂学生用情不专,必须痛改前非,此次是最后一次结缡,一则暗责徐对儿媳林徽因的苦苦依恋,二则申明自己的婚恋主张。
梁早年曾组织“一夫一妻世界会”,支持女权主义,其妻李惠仙长他四岁,容貌平平,梁又因“乱党贼子”的身份,一度四下流亡,与妻子离多聚少,但依然恪守旧缘,未生婚变,内心坚守自然是主因,外在条件也实在不允,读书时没有女同学,谋事时没有女同事,老天不给机会,绝非心如古井,一旦遭遇激情,也难免心旌动摇,梁中年流亡南洋,就曾为当地一何姓小学女教员(何蕙珍)倾倒,迷得死去活来,恋情顿生,结局当然是一个“空”字,缘由有梁反思后拒何女示爱,及何女坚拒梁的求婚两种版本。与众不同的是梁将迷恋何女的过程详细记下告知李夫人,令李夫人心头一震,赶忙为其物色“二室”,虽然梁坚持最初的“一夫一妻”理念,没有正式纳妾,却与李夫人的随侍女“王姨”(王桂荃)有着“如夫人”的关系,王还为梁家生育了三子二女。
梁解释这种情形有一段名言:男人“凡有过人之才者,必有过人之欲”,后来觉得不符合原初的主张,便补上一句“有过人之才,有过人之欲,而无过人之道德心以自主之,则其才正为其欲之奴隶。”其实,梁一念之差,没有拜倒在何蕙珍的石榴裙下,却搂了李夫人的贤惠使女,还是做了“半个奴隶”。
梁的名言是可以关照近代史上一大串名流才子的,胡适之也莫能例外。1962年胡去世,蒋介石送去一幅挽联,上书“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意在勾勒胡一生的矛盾,在情爱关系上,胡的知行也交织着尴尬。在赴美留学前,胡(洪梓)在上海滩曾度过他人生中短暂的放浪期,喝花酒、狎妓、斗殴,一次烂醉之后猛回头,考取官费留美资格,随后一路正人君子(海外曾有韦莲司之恋,但未脱缰),归国后在南京时曾遭遇过一次“爱情瘟疫”,热恋上表妹曹佩珊,后遇发妻江冬秀剧烈反抗(以戮子相要挟),内心也遇剧烈震荡,有情人未成眷属,胡江和好,终生未发生变故,恰好符合梁启超的名言。
细细搜寻史料,未必死水无澜,野史版的陆小曼晚年口述,说志摩死后,陆新寡,风韵万千,却与旧情人翁瑞午同居,“胡大哥”心生醋意,多次劝说陆,明示翁太俗,他愿意全力供养陆,感情上也愿意陪逢,陆未允,招来胡大哥万分嫉恨,当凌叔华征询胡徐的遗物“百宝箱”如何处置时,胡力主不能交给陆。以致《伦敦日记》失传(可能被林徽因销毁)。从这段野史看,胡也并非心如古井,仍保有才子的“风流”底色,但这一内心“波澜”并非抹黑胡适之,相反,正映出胡身上的“人间情怀”,越发可亲可爱 《准谈风月》(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是江晓原、王一方二人的散文随笔合集。
全书共分对话、夜话、闲话三部分,书中他们探讨社会生活中的种种现象,其研究对于匡正今天时弊、增进国人幸福有推动作用。本文摘编自该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