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拥有自己的纱丽之前我并不知道“布”的真相,成天只是嚷嚷着“我要去买'件'最最漂亮的纱丽来穿!”也许是购买纱丽的那次经历太过戏剧、愉悦,从此养成了我每到一处必添置一身当地民族服装的习惯,也造就了现在衣柜里面纱丽挨着旁遮普挤着土布大褂压着奥黛靠着沙笼垫着苗家百褶裙的局面。
兴冲冲走进BLR最繁华的Brigade Road上最大的一间纱丽店,一干人等立刻傻眼,这哪里是服装店啊,分明就是布庄!偌大的店堂,靠墙是一排排的架子,上面是成捆的布锭,直看得人头发昏眼发花。等店员把我们让到柜台前坐定,随着一匹匹布锭展开,就算是陷入了色彩的茫茫海洋中。因为不存在造型和式样的问题,纱丽全靠布料质地和配色取胜,尤其是配色。印度女子着装配色之大胆,想象力之丰富,我们早已领教过了,不过有时候还是会给惊得目瞪口呆。这么多夸张的颜色在面前晃,没一会儿就视觉疲劳得紧,看着哪个都差不多,俗称“挑花了眼”。老板娘基本上没见过Mainland China来的中国人,而且一来还是这么一堆,也兴奋异常。看我们一个个疲惫不堪的样子,很体贴地捧出镇店之宝来让我们清清眼。这件倒是清爽,毫无配色可言,整匹布都是由金线织就的,捧起来掂量掂量,立刻咋舌,死沉死沉的,哪里是穿衣服嘛,简直就是披盔甲呢。
穿纱丽其实就是上身穿件小小的紧身衣(叫Blaos,一般是丝绒的,或者从纱丽上直接剪下1米来做),把整件纱丽选个角打个结塞在腰里,然后围着腰一圈儿一圈儿的绕,前面理出层次来,剩下的部分搭在肩上,在背后自然下垂。说起来简单,选一件合适的纱丽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不是拿布在身上披披就能搞掂,每件在身上粗粗裹好也至少需要5-10分钟,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被人转啊转啊裹啊裹啊。挑来拣去,给Nancy敲定一件玫瑰红的,Ling的是浅棕,Susan一眼相中了那件坠性极好的果绿,我捧着一件宝蓝和一件苹果绿唉声叹气,好是好啊,可总觉着缺了点儿什么。但实在是没精力再去试其它了,没奈何间正想招呼店员把那件宝蓝的包起来,旁边闪过缎子的微光。我一下子跳起来,接过来细细端详。料子是稍有质感的缎子,水红,镶金边。选定了一件浅橘红的Blaos,跟着店员一头钻进试衣间,第N次象个陀螺一样转来转去,象个粽子一样被从头绕到脚。一站出来,大家眼睛都是一亮,齐声喝彩。颇有些众里寻它、弱水三千的味道。我就此拥有了在印度的压箱宝,穿着它参加婚礼、出席晚宴、主持晚会,真正衣尽其用,物超所值。
弄清了纱丽的穿法,有天我恍然大悟,为什么众多印度MM胖成那个样子啊,全赖纱丽不收腰!腰一粗,纱丽少缠一圈儿就成了,顶多第二天跟LG抱怨两句,亲爱的,人家今天纱丽又放了一圈儿哎~~~这么年深日久一圈儿一圈儿放下来~~~大家都笑,有道理,说不定真是这样噢!
不过纱丽的穿着过程实在是过于繁琐,技术难度也高,我们每次必需印度女子相助,象她们这种从小穿到大的技术熟练工也至少需要半小时以上,日常穿着我们是不指望它了,靠旁遮普搞掂。旁遮普是印度北部的一个邦,时有宗教冲突,就此出名。不过这种服装和它没太大关系,同名而已。每身儿旁遮普一套三件:上衣,裤子,和一条名曰Dabuda的围巾。最奇怪的就是这条Dabuda,将近2米长80公分宽的一块布,就这么斜搭在肩上,不停往下滑,不住往上捞,不小心就成了拖把、擦桌布、餐巾...要多不方便有多不方便。我曾经跟印度同事打过商量:为啥要围这么一条?能不能不围啊?她们笑,不为啥,我们就这么穿啊,不过你是老外嘛,这个...那个... 我可见识过印度人怎么关注“老外”的。刚到BLR的时候咱还自觉,在办公室穿套装,倒也没啥。后来有一次去Karnataka邦内务府办事,照旧A字裙套装,穿过长长的内务府大厦走廊的时候发现不对劲了,所有或聊天或发呆的人都盯着我的裙子猛瞧。回想起来,确实好像没见过印度女子露腿的。我的所有套裙从那天开始就再没见过天日。过些日子添置了若干套纯棉和丝质旁遮普后,我们的中式服装便正式退出了日常服装舞台。
关于这两种服装,我还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纱丽确实随处可见,从我们办公大楼外建筑工地上的工人,到酒店和航空公司里穿着最正式的前台;从普通家庭主妇到高级酒会上的贵妇,都是纱丽一统天下。但职业女性尤其是IT从业人员平日里也是不穿纱丽的,只穿旁遮普。问她们为什么,人家说“穿纱丽太麻烦啊!”~~@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