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底开始,大邑县文管部门着手对斜源镇江源村雾邑山白云庵佛教遗址进行清理发掘。近日,从发掘现场传来消息:明代龙凤雕刻石碑、“西游记”石刻,以及部分残存的团花纹石雕照壁、牌坊、化台、舍利塔等古迹相继露面。白云庵佛教遗址群落散布在方圆几公里的山林之中,文物专家认为,这样大规模的明代文化群落,在我省实为罕见。
不过,从碑文透露的信息看,这些毁于唐宋,明代复建的古庙宇群落,究竟始建于哪个年代?又是谁在这山林之中实施了如此庞大工程?都还是个谜。
几十处古庙基坪散落山间记者一行驱车行至该镇江源村雾邑山麓,经过近3个小时的跋涉后来到海拔1358米的白云庵。白云庵与福慧庵相隔四五座山,在这几公里的地盘上,散落的古庙基坪比比皆是,如高峰寺、狮子沟……有几十处,白云庵是其中之一。因年深日久,很多古寺名随时间的变化而消失了,李家住上就叫李寺基坪,余家住上就叫余寺基坪,杨家住上就叫杨寺基坪……方圆几公里,现遗存不少残碑断碣、云台古柱。
白云庵现存两通明代万历年间的龙凤雕刻残碑,因地基沉降,碑身已出现倾斜。记者注意到,该碑正面字体已风化脱落,只剩“白云庵功德碑记”及底部数百模糊难辨的碑文字;碑顶有一排拳头大小的“皇风永扇,日月齐明”八个大字;碑帽正面的石雕为“二龙锁珠”,背面则为“双凤朝阳”,该县文管部门工作人员刘红彬称,“这是一般建庙者不敢和不能用的图案”。左右两碑连同碑帽高3.2米、宽1.02米,与大邑县雾中山开化寺杨升庵所撰之两碑高度一致。
能工巧匠建庙竟达九十载雾邑山庞大庙宇群落建于何时?至今保存较好的大明弘治十六年(公元1504年)的《重建天城山福慧庵致语》碑记有据:“……金山福慧,郡名雾邑,山号天城,遭兵焚于唐宋年间,重建于大明之世……”
刘红彬介绍,根据右碑的年代推断,左碑也刻于同一年代。右碑所刻的一些可辨文字说明白云庵寺庙竣工于大明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4年),与相距5公里的福慧庵建成时间相隔90年。按白云庵方圆几公里的规模,修建90余年是有可能的,而这其间还包含周围许多座寺庙的修建。
庙基下有没有神秘“古银”
上世纪80年代末,村民任杰平在田里做农活时意外挖到一个长约1.5米、宽约1米、重达400公斤的明代石刻灯杆,至今仍保存完好。
“以前长辈们到山顶上背煤时,曾看到过山下庙基坪晒满了白花花银子,匆忙下山,却不见了踪迹。”任杰平告诉记者。通过走访当地一些群众得知,白云庵1米深的土层中有很多完整的海幔石,但庙基之下到底有没有神秘的“古银”,仍是一个谜。处于深山的白云庵人迹罕至,残碑断碣、云台石柱等横七竖八地到处都是。后山“兰若化台”上具有明代雕刻风格的“祥云龙凤”、“鹿含灵芝”、“麒麟呈祥”和“西游记师徒”等石雕非常精美。刘红彬表示,白云庵众多谜团希望通过进一步考古发掘来解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