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话词汇跟普通话甚至跟其他吴语都有较大差别。但跟陕腔有相同之处,陕地秦腔以吼称奇,性格则称陕西愣娃,有鲜明的个性特色,宁波话向来以“石骨铁硬”著称,一方以千年故都之子民自居,说话自有气吞海内并吞八荒之傲,此地则携搏海击浪,信步天下的铮铮豪情,傲乃过去的家底厚实之故,豪因100年前首开五口通商得以放眼看到世界之大。初来此地,除了饮食的适应之外,语言实乃比饮食更难消化,宁波方言属于吴方言太湖片明州小片。宁波方言既有吴语的共性,有一句俗语叫“宁可听苏州人吵相骂,勿可与宁波人讲闲话”,意思是说,虽然同是吴语,苏州话“糯”,即使吵架也好听;宁波话“硬”,即使说话也像吵架。“石骨铁硬”正是宁波话语音方面的特点。
宁波话的独特
与普通话相比,发音异也,如钱=缠=奇,剪=展=几,线=扇=细;联合=离合,尖刻=饥渴,烟厂=衣厂,面饭=米饭。宁波以“隘”为地名的很多,如邱隘、邬隘、王隘路、姚隘路,旧有“东乡十八隘”之说,此字普通话读ài,宁波话读尬。宁波话有些复音词的语素顺序与普通话刚好相反,如人客、气力、牢监、蛳螺、欢喜、闹热等。而有些关乎身体的话要道出其实质功用,如管耳朵叫耳朵皮,嘴唇叫嘴唇皮,眼皮叫眼泡皮,因为它们本质上都是“皮”;手叫手骨,腿叫脚骨,脊柱叫背脊(音吉)骨,因为它们主要是“骨”;鼻子叫鼻(音白)头管,因为是管状的,鼻涕叫鼻(音白)头,因为它是从鼻头管流出来的;睫毛叫眼眨(音霎)毛,因为跟眨眼有关,眉毛叫眼眉(音迷)毛,因为长在眼睛上面;胡子叫牙须(音苏),因为长胡子的地方里面就是牙齿;脑门叫脑磕头,膝盖叫脚磕头,两者都是旧时臣民磕头时所用的部位,很有些封建余孽的味道;腋窝叫肋胳肢下,因为它位于肋骨与胳膊相交处底下;手肘叫手挣支头,用它可以支撑头;手指叫指末头,脚趾叫脚末头,因为它们既是四肢之末,又可视作四肢之头;腿肚子叫脚娘肚,因其像孕妇的肚子,大腿叫大(音舵)脚胖,因其又大又胖;脚叫脚泥螺,因其形酷如泥螺;脚心叫脚底心,因为脚心总朝底,手心叫手天心,因为手心可朝天;脖子叫头颈,因为它连着头;胃叫饭包,因为它像装饭食的包;腰叫腰缚(音婆),因它是系腰带、裤带的地方;肠子叫肚肠,因为它在肚子里边;肚脐叫肚脐眼,屁股叫屁眼,针空叫针屁眼,因为都有洞孔如眼,那些患有弱视的孩子往往就被医生教诲回家里拿线穿针屁眼,北方的人初听此言甚觉粗陋,可看对话者并无异样,也就听之任之了;右手叫顺手,因其做事灵活而顺,左手叫借手,因其做事不利索,手如借来的一般;等等。但我们不得不惊叹宁波人对母语的解读能力和再创造能力有些单音节动词或形容词加上词尾“动”,表示一种生动的情态,有“……的感觉”、“……的样子”等意思。如晕晕动、旺旺动、投投动、心戚戚动、牙齿拐拐动。我在门诊遇到的病人说的最多的就是“眼睛咯咯动”,边说边用手搬开眼皮让你看,那神态非亲见其人不能体会。再就是“尬”,如贼尬老、锃尬亮,很象老陕常挂在嘴边的“美地很”的感觉。
宁波话的古旧
宁波唐时才正式建城,虽无西安之悠久历史年轮,但宁波方言也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方言,蕴涵着许多古汉语成分。 可最先研究宁波方言的却是老外, 《宁波方言字语汇解》是西洋传教士睦里逊花了16年的时间早在1876年整理出版的。1901年和1910年,莫棱道夫又先后出版了《宁波方言音节》和《宁波方言手册》。 宁波方言保存了许多古音。就象乡村保留承载的传统文化民俗更多一样,宁波也许是因为过去地偏一隅的原因,其方言保存了许多古词古义。例如: 下饭-----菜肴。下饭呒告饭吃饱。《西游记》第75回:“快送你唐僧来,与我做顿下饭。” 拿、取的意思宁波话说“驼”,如衣裳驼来;手里驼勒一只包。这个词至迟在明代吴语里就流行了。明陆人龙《型世言》第二十七回:“驼茶来,先生但说何妨。”字又作“驮”,明金木散人《鼓掌绝尘》第三十七回:“你就驮请贴我看。”又作“拕”,清陆士谔《新上海》第三十九回:“后来阿拉弟媳妇,果然是外国人拕出洋钱来抬的。”若要溯源,可以追溯到汉代。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云:“佗,负何(荷)也。”徒河切。佗即驼、驮、拕等字的源头。
病情减轻、好转宁波话说“差”,如病差眼了;刚刚肚皮交关痛,该晌差了。“差”也是古语。西汉扬雄《方言》卷三:“差,愈也。南楚病愈者谓之差。”《后汉书·方术传·华佗》:“(曹)操积苦头风眩,(华)佗针,随手而差。”差字后作“瘥”,普通话音chài,宁波话音车。“差”当病愈讲,当由差别义引申而来。与原先相比,病情有了差异,不外乎两种情况,要么减轻了,要么厉害了。而汉语里规定,凡是病情减轻叫做“差”。宁波话另有“各样”一词,意为不一样、有差别,如味道各样;颜色各样。引申之,也有病愈的意思,如上日发寒热,今末各样了。“差”与“各样”词义引申的轨迹颇为相似,可以互相印证。
宁波话俗语
宁波话中称人短语多姿多彩。如:烂好人(老好人)、样有份(什么事儿都沾边或都要插一手的人)、老油条(处事经验多而油滑的人,屡教不改的人,北方也如此称呼)、黄豆汤(傲慢自大的人)、鞋荸荠(低能儿,痴傻的人)、贼笨佬(笨蛋)、万三句(好说大话的人。原意是一万句话中只有三句是真的)、直头牛(一意孤行、不知转弯变通的人)、书独头(书呆子)、轻骨头(轻浮不自重的人,多指女性)、出窠娘(服侍坐月子的产妇及婴儿的妇女)、财百万(富翁)、强讨饭(强行索讨的乞丐,强行索取的人)、漆糊涂(对漆匠的贬称。因为漆匠用工用料都是糊里糊涂的)、好好先生(老好人,做人圆滑、不开罪于人的人)、顺屁和尚(没有主见、人云亦云的人)、死藤南瓜(遇事没有明确态度、没有主见的人)、桥头老三(农村中善于侃大山的人)、咸核青果(核音活,只会说不会做的人)、灶跟无赖(只会在家里耍赖,一到外面就老师无用的小孩)、两头火管(挑拨离间的人)、擂倒牌子(自暴自弃的人)、翻白泥螺(会装神弄傻,不顾脸面的人)、小鸟码子(花钱不大方的人,小气鬼)、大襟布衫(只拿进不拿出的人。大襟谐音驼进)、铁丝揢箩(吝啬不肯花钱的人)、要钿呒郎(只想得好处的人)、脱底茶箩(吃光用光、没有财产的人)馋痨丫么(馋鬼),等等。芸芸众生,品相不一。宁波人对不同品性的人赋予不同的称谓,除了戏谑诙谐的因素之外,自然也寄托了好恶、褒贬之情。
宁波话注音外来语
“来贪、恩未老泼”是letterenvolope(信封),“配不”原来是pa-per(纸)、“司苦而”是学堂(school)、“矮夫脱侬”则是下午(afternoon)。
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说:“中国的文化保存在语言中。”宁波方言既是宁波人交际工具,同时又是地方文化的载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千百年来,宁波人对生活对社会对自然的独特感悟,宁波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宁波人的乡情乡俗、经验教训、喜怒哀乐等等,都沉淀在方言里,构成一份厚重的文化遗产,其中绝大部分至今仍鲜活如故。宁波方言中最具文化内涵的当推短语和谚语。这些短语和谚语往往形象生动、细腻准确、幽默活泼,充满哲理、智慧和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