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霸王项羽“战死定远”的新说在媒体上异军突起,这一说法因为冲击了霸王乌江自刎的传统说法,一时成为学界的争论热点。
争论同样炒热了人们对项羽败退路线的关注。垓下之战后,不可一世的盖世英雄如何节节败退?在走向人生末路时遇到了哪些艰难险阻?重温项羽败退路线的打算随之列入一些专家和旅游爱好者的日程。这一苗头,对安徽旅游来说不啻于一个好信号。因为项羽自垓下突围到“乌江自刎”,所走过的路线都在安徽境内。
不过,前不久记者重走项羽败退路线时看到的现象表明,项羽旅游资源分割建设的局面还在持续。与项羽有关的旅游景点,由北到南分属于4个县:灵璧的虞姬墓、固镇的垓下古战场遗址、定远的阴陵遗址和虞姬墓、和县的霸王祠以及衣冠冢等。这些景点内容多有重复和矛盾的情形表明,各地争相开发“霸王之旅”,造成了这一路线“战线”太长、景点零散、重复建设的现状。事实上,这种各自为政的竞争不利于这一线路的整体发展。
以虞姬的相关景点为例:灵璧、定远各有一个虞姬墓,传说中分别埋葬的是虞姬的尸体和头颅。据称两地都据此进行了有关虞姬的景点开发规划。而据介绍,和县也计划在霸王祠附近投资建设虞姬园、楚汉相争主体公园等景点。
合则两利,争则两伤。对此,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学者告诉记者,从探询历史真相的角度来看,项羽的死亡地点只有一个;而从文化史角度来考虑,项羽“自刎乌江”为人接受至少已有数百年了。所以历史真相如何,并不影响相关旅游资源的开发。这位学者主张,既然项羽垓下败退路线的沿途旅游资源都在安徽境内,搁置争议,协调沿线形成统一规划、特色建设的景点链更具现实意义。“如把项羽旅游线路规划科学、精当,这是其它地方复制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