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学

分類: 图书,社会科学,教育,各类教育,
作者: 马建富 主编
出 版 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1字数:版次: 1页数: 210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61751312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教材具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是突出职业教育学的学科特点,在教材体系结构以及具体内容上努力反映职业教育的个性与特色;二是满足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需要,在教材内容中,适度地反映专家、学者关于职业教育一些基本问题的争论,同时在大多数章节后添加教材内容延伸和深化的“相关链接”,供学生进行研究性和拓展性学习之用;三是吸取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四是注重教材的实用性和指导性,不仅为学生展现职业教育理论的基本概貌,更有助于高校教师职业素质的养成,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奠定基础。
本书共分12章,内容包括:职业教育的内涵、特性及其发展,职业教育功能,职业教育培养目标,职业教育体系,职业学校专业设置,职业教育课程,职业教育教学,职业学校德育,职业指导,职业教育教师的成长与发展,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职业教育科学研究。
本书是职业师范院校的公共必修课教材,在明确职业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理论架构等问题后,系统论述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历史、本质、功能、体系、培养目标、结构体系,以及职业教育的教学科研、德育、管理、教师发展等。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职业教育的内涵、特性及其发展
第一节 职业与职业教育的内涵
第二节 职业教育的特性
第三节 职业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第四节 世界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
相关链接一 巴洛夫与福斯特职业教育思想争鸣
相关链接二 主要国家职业教育模式
第二章 职业教育功能
第一节 职业教育与社会进步
第二节 职业教育与个体的职业发展
第三节 职业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
相关链接 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简介
第三章 职业教育培养目标
第一节 确定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依据
第二节 我国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定位
第三节 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
第四章 职业教育体系
第一节 构建职业教育体系的依据与原则
第二节 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三节 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完善与优化
相关链接一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体系
相关链接二 我国台湾职业教育体系
第五章 职业学校专业设置
第一节 专业设置概述
第二节 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的依据与原则
第三节 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的内容与步骤
第四节 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的方法与策略
相关链接一 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管理的原则意见》
相关链接二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选
第六章 职业教育课程
第一节 职业教育课程的涵义
第二节 职业教育课程模式
第三节 职业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
第四节 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趋势
相关链接 江苏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行动计划(节 选)
第七章 职业教育教学
第一节 职业教育教学原理
第二节 职业教育教学活动
第三节 职业教育教学方法
第四节 职业教育教学的组织
相关链接一 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
相关链接二 多元智力理论的教育观
第八章 职业学校德育
第一节 德育的基本原理
第二节 职业学校德育的任务和内容
第三节 职业学校德育的原则和模式
第四节 职业学校德育的途径和方法
相关链接 国外中学德育课程模式简介
第九章 职业指导
第一节 职业指导的涵义及功能
第二节 职业指导的内容
第三节 职业指导的实施
相关链接 国外主要职业指导理论简介
第十章 职业教育教师的成长与发展
第一节 职业教育教师的作用与使命
第二节 职业教育教师的素质结构
第三节 职业教育教师的专业化及培养路径
相关链接 教师成长理论
第十一章 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
第一节 职业学校班主任的地位、角色与工作原则
第二节 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的内容与方法
第三节 职业学校问题学生的教育
第四节 职业学校班主任的专业化发展
第十二章 职业教育科学研究
第一节 职业教育科学研究的意义和定位
第二节 职业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第三节 职业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
第四节 职业教育科学研究常用方法
参考文献
书摘插图
第五章职业学校专业设置
(一)社会职业的分类和发展
按从业人员所从事工作的种类、性质乃至职业活动所涉及的知识领域、使用的工具设备、采用的技术方法以及提供产品和服务种类的同一性进行划分,即为职业分类。职业分类有利于劳动就业管理和教育培训。社会职业分类和发展是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首要依据。
社会经济的发展引领社会职业的发展,从而推动专业设置的变化和发展。社会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引起社会经济结构,诸如产业结构、部门结构、行业结构、企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等多种结构的变化,从而导致社会职业结构对各类专门人才需求结构的变化。因此,由社会职业的变化与发展所引起的专业设置的变化,决不只是表现在专业设置的总量上,它同时还表现在专业设置的种类和结构上;而社会经济发展所导致的社会职业内涵的发展又必然引发专业培养目标以及专业设置口径等的变化。随着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中的应用以及由此引发的生产、服务、经营方式和劳动组织的变化,社会职业也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旧职业逐渐消失,新职业不断产生。
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必须适应社会职业发展的需要,社会职业一旦有所变化,如职业要求改变,新职业出现,专业设置就必须随之调整。当然,社会职业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之中,专业设置与社会职业之间的适应也只能是相对的,并且合理设置专业也可以对社会职业的分化和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学科的分类和发展
学科的分类与发展不仅是职业教育专业划分的主要依据之一,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职业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随着科学技术、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学科在教育分化和综合中获得了迅速的发展,新的学科不断涌现。职业教育的专业课程内容要不断跟踪学科发展的最新成果,让学生接受最新的专业知识教育,这样,学生才会有更强的工作适应性。
(三)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水平
促进受教育者身心全面自由发展是各种类型、各种形式教育的共同目标。职业教育也不例外。职业教育专业的设置,要以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水平、特点及规律为基础,要以促进受教育者身心全面发展为目标。具体来说,职业学校专业设置必须体现两个层次的目标:一方面要突出职业性,以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为目标;另一方面,更要体现发展性,要以学生个体的身心全面发展为目的,使学生成为健全合格的社会公民。中等职业教育阶段的学生个体身心发展还有很大的潜能和空间,若仅着眼于某一社会职业岗位需求来设置专业必然有很大的局限性,不利于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为此,专业设置应兼顾职业需求和学生身心全面发展,要为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