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优化论——九年义务教育学校整体改革的区域性实验研究
分類: 图书,社会科学,教育,教育理论,
作者: 杨小微,翟天山,龙立荣编著
出 版 社: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3-6-1字数: 253000版次: 1页数: 321印刷时间: 2003/06/01开本: 大32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562227076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教育优化论》是"教育科学研究系列"丛书中一部重要的著作之一。它以"主体性教育"为研究中心,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阐述了主体性教育的深刻思想。全书分为五篇,第一篇"序篇";第二篇"理论篇";第三篇"设计篇";第四篇"实践篇";第五篇"反思篇"。本书系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国家教育部重点课题的研究成果。
目录
总序
序篇
导论 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发展
一、现代化进程与主体性呼唤
二、教育改革与人的发展
三、主体性发展与教育活动体系优化
理论篇
第一章学生主体性发展概述
第一节学生主体性的界定
第二节学生主体性发展的机制
第三节学生主体性发展的条件
第二章学生主体性状况的历史考察
第一节三种典型的儿童发展观及其教育模式
第二节三类教育模式中学生主体性的不同境遇
第三节 关于学生主体性境遇的几点思考
第三章主体性教育的理论参照
第一节主体性教育的涵义与特征
第二节 国内关于主体发展模式的见解及启示
第三节 国外关于主体发展模式的见解及启示
设计篇
第四章主体性教育实验的总体构想
第一节主体性教育的目标构想
第二节主体性教育实验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主体性教育实验的程序与方法
实践篇
第五章主体性教育实验学校的典型经验
第一节主体性教育学校实验的研究进程
第二节主体性教育实验的学校典型
第六章主体性教育学校实验的区域推进
第一节 主体性教育学校实验的区域推进策略
第二节 主体性教育学校实验的区域性研究案例
反思篇
第七章主体性教育的理论反思
……
第八章学校改革的方法论反思(一)
第九章学校改革的方尖论反思(二)
后记
书摘插图
序篇
导论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发展
改革开放以抛弃苏联模式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重建市场经济为取向,由自发到自觉地推进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加速了现代化进程,中华民族作为推进现代化的社会历史主体,也在经历着从传统文化心理向现代文化心理、从满足于重复性主体性向重视发挥创造性主体性的转变。如果要以更加自觉主动的姿态创造21世纪的世界文明,我们尤其需要在弘扬人的主体性、增进人的现代性方面下一番功夫。
主体性是主体在与客体相互作用的漫长历史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功能特性(或日人作为活动主体的一种根本属性),其进化程度与社会发展各阶段状态具有对应性,如在古代农业社会主体意识表现为笼统的主体意识,在近代工业社会主体意识表现为理性的主体意识,到了现代社会它发展成为多层面的主体意识。这是因为,社会发展与主体意识进化是互动的、互为因果的同一过程,人类社会的每一次重大的发展都会唤起主体意识的新的觉醒与进化,而每一次主体意识的觉醒与进化,又都会反过来推动社会发展、促进人类进步①。近些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尤其是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加速社会现代化的同时,把人的主体意识觉醒、人的主体能力发展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一、现代化进程与主体性呼唤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其运行方式的探索,加快了我国现代化进程,从而呼唤建设的和创造的主体性
现代化社会的快节奏发展呼唤建设的和创造的主体性。有学者将主体性区分为破坏的主体性和建设的主体性两类,前者是过分膨胀或指向不当的主体性,导致客体毁坏,主客体关系恶化,乃至损害主体自身;后者则导致客体完善,主客体关系和谐以及主体自身的发展。继而又把人的建设性活动区分为重复性活动和创造性活动,相应地,人的建设的主体性分别表现为重复的主体性和创造的主体性。重复的活动使已有的物质产品、精神产品和社会关系等按原有的形态再生产出来,以确保人类社会的繁衍,因而重复的主体性是人和社会保持自我同一性和稳定性的重要前提。人的创造性活动是动物所没有的活动,它使社会得以更新发展,所以创造性是人所特有的主体性,是对重复的主体性的扬弃,是人的主体性的最高表现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