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分類: 图书,社会科学,文化人类学,
作者: 裴盛基,龙春林 编著
出 版 社: 中国林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5-1字数:版次: 1页数: 169印刷时间:开本: 大32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03851957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为了推动生物多样性研究工作,及时反映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促进跨世纪的人才的培养,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曾组织并完成了“生物多样性研究”丛书,对于推动我国的生物多样性研究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随着近年来对生物多样性知识的普及和宣传,我国各级政府的有关管理人员和决策者对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有所认识,保护意识也有所提高。但对于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需要还有较大差距。为此,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又组织有关专家编写这套“生物多样性保护”系列丛书,以进一步提高政府部门和公众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认识水平。为实现《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国提出的在2010年基本遏制生物多样性丧失的态势提供必要的信息。
目录
序
前言
第一章生物多样性与文化多样性的关系
第一节生物多样性与文化多样性的相互作用
第二节生物多样性,不仅仅是科学问题
第三节文化信仰与民族医药
第四节华夏竹文化掠影
第五节色彩与染色植物
第六节云南少数民族的食花文化
第二章民族传统文化对生物多样性保护作出的贡献
第一节传统知识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作用
第二节自然圣境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第三节西双版纳傣族的“垄山”文化
第四节佛教寺院里的植物
第五节跳蚤草的故事
第六节卡瓦胡椒起源的神话
第三章文化保护的方法与途径
第一节传统文化管理森林资源——石红村的启示
第二节彝族山寨红墙村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经验
第三节植物崇拜面面观
第四节彝族的植物崇拜
第五节与旱冬瓜树结缘的人们
第六节杉木西行与民族迁徙
第四章文化多样性保护中的问题与对策
第一节猎食野生动物酿出苦果
第二节梅里雪山——藏区神山及其面临的保护问题
第三节刀耕火种的是是非非
第四节生物多样性保护任重道远
第五节制定与生物、文化多样性保护相关的政策和法规
参考文献
书摘插图
第一章生物多样性与文化多样性的关系
第一节生物多样性与文化多样性的相互作用
生物多样性是一个自然层面的论题,文化则是人文层面的论题。二者之间究竟有什么关联呢?早在生物科学发展的初期,达尔文的《进化论》里就肯定了“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是从较低级的动物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动物”。达尔文强调“物竞天择”,同时也强调“文化是利用自然的手段”。达尔文关于人类是自然界的组成部分的观点恰恰和中国古代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不谋而合。然而“文化是利用自然的手段”的观点,却显现出了西方文化“天人对立”的世界观。如今,全球一体化的趋势正迅速地改变着世界的面貌,包括人类的文化面貌和自然生态的面貌。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文化,都在寻求生物与人的新平衡点和人与自然生态的和谐共存。由于这样一个有关人类未来命运的原因,东西方的科学家和社会学家都在努力探求和寻找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办法和途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人类文化多样性的保护也包括在内。
文化多样性的发展建立在生物多样性的基础上。人类早期从采集野生植物、狩猎野生动物开始到建立原始农业、发展现代农业和现代工业、信息社会,衣、食、住、行、治病、娱乐、体育运动都离不开动物和植物;选择优良品种,淘汰不喜欢的动植物,从原产地引种传播植物到新的地方等等,人类文化的发展促进了动植物的栽培家养;人类文化信仰中的禁忌和崇拜保护了一些动植物物种和栖息地等行为,不但影响了生物多样性的地理分布、种群数量和形态特征,而且在一定范围内增加或减少了生物多样性的内容和组成,特别是动植物的遗传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的改变。这种生物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决定了生物多样性与文化多样性相互作用的普遍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