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废除不平等条约斗争史
分類: 图书,政治 军事,政治,中国政治 ,
作者: 徐文生 编著
出 版 社: 西南交大
出版时间: 2008-6-1字数:版次: 1页数: 420印刷时间:开本: 大32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811049091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在国际交往的历史上,国家与国家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出于某种需要而互订条约是必要而正常的外交活动。中国在1840年以前,与其他国家签订的条约,像1689年与俄国政府签订的《尼布楚条约》、1792年签订的《恰克图条约》等,都属于平等的外交条约。在1840年以前,属于平等性质的条约共有7项。
在近代100多年的历史中,原来那种正常的外交活动逐渐被强权政治所取代。帝国主义列强凭借武力,把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强加到中国头上。以1842年中英订立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为开端,在随后的一个多世纪里,中国与外国“先后签订了1000多个不平等条约”。其中,六大列强——英国、美国、法国、日本、德国、俄国,与中国政府签订的条约占全部条约的75%。依仗这些条约,它们或者从中国攫取经济利益,或者勒索巨额赔款,或者侵犯主权。这些由文字写成的条约,变成了一条条套在中国人民脖子上的锁链,把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人民的奴役、对中国政治的干涉完全“合法化”。近代中国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说,既是帝国主义依仗不平等条约在中国割占领土、索取特权、干涉内政、奴役人民的血泪史,又是中国不屈不挠地反对不平等条约的斗争史。
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为了挣脱不平等条约枷锁的束缚,救亡图存,进行了可歌可泣的英勇斗争。“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也就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过程”,是中国人民维护祖国独立与主权的斗争过程。在废约斗争中,中华儿女展现出了不畏强暴、坚贞不屈的爱国主义精神,这是中华民族虽历经磨难与挫折仍屹立在世界东方的强大精神支柱,是我们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财富,是我们民族历史中光辉的一页。
目录
绪论 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及其危害
第一章 早期废约的努力与抗争
第一节 人民大众反抗不平等条约的斗争
第二节 晚清与北京政府成立初期的废约努力与抗争
第三节 北京政府成立初期的废约努力与抗争
第二章 巴黎和会时期全面废除不平等条约斗争的兴起
第一节 全面废除不平等条约斗争兴起的背景
第二节 全面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外交斗争
第三节 全国各界为全面废除不平等条约进行的坚决斗争
第四节 全面废除不平等条约斗争的初步成果
第三章 华盛顿会议前后北洋政府的废约斗争
第一节 华盛顿会议前夕的废约活动
第二节 华盛顿会议期间的废约斗争
第三节 华盛顿会议后北洋政府的废约活动
第四章 国共合作,废约运动呈现新局面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孙中山的早期反帝废约思想
第二节 广州革命政府领导的废约斗争
第三节 五卅风暴推动下的北京政府废约外交活动
第四节 武汉国民政府时期的废约斗争
第五章 南京国民政府初期的改订新约运动
第一节 改订新约的背景
第二节 改订新约的艰难历程
第三节 对改订新约运动的评价
第六章 抗日战争前后中华民族的全面废约斗争
第一节 废除中日不平等条约的斗争
第二节 中国与同盟国的废约斗争
第七章 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废约斗争
第一节 反对《中美商约》的斗争
第二节 中苏之间的废约活动
第三节 对帝国主义在华遗留问题的清理
第八章 港、澳艰难的回归历程
第一节 香港、澳门问题的形成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处理港澳问题的态度
第三节 香港的胜利回归
第四节 澳门历史遗留问题的圆满解决
参考文献
后记
书摘插图
第一章 早期废约的努力与抗争
第一节 人民大众反抗不平等条约的斗争
二、太平天国对不平等条约的否定
太平天国运动是一次农民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但是由于当时外国资本主义已经侵入中国,成了中国各族人民凶恶的敌人,因此,太平天国运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除了担负反封建的任务外,也担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任务。否认不平等条约是太平天国重要的外交政策。
1851年1月11日,太平天国在广西金田村起义后,革命形势迅猛发展。1852年12月23日,太平军占领汉阳。1853年1月12日攻克武昌。同年2月24日,太平军攻克安庆;3月19日,太平军攻克南京,建都天京。
太平天国刚刚兴起时,英国就准备进行干涉,但随着战争形势的迅速发展,英国人看到,“满洲人在帝国南半部的权力已被推翻,无可挽回,外国人去帮助他们进行干涉只会有无限期延长战事和混乱的结果……”。因此,英国驻华全权代表香港总督文翰决定采取暂时“不干涉”的政策。1853年4月5日,江苏巡抚杨文定向上海各国领事发出第三次求援照会,哀求各国派舰去南京协助清军进攻太平军。文翰表示要“完全中立”,拒绝援助。英国侵略者的政策从准备干涉转变为宣告“中立”,这主要是由于太平军疾风扫落叶的胜利形势所逼的。在声势浩大的革命人民面前,侵略者感到措手不及,不敢轻举妄动。其次则是由于他们对太平天国还存有一定的幻想,企图在“中立”的幌子下与太平天国打交道,刺探实况,寻找可乘之机。所以,文翰在宣告“中立’后,便急于要去天京访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