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获得的城乡差异
分類: 图书,社会科学,教育,教育理论,
作者: 蒋国河著
出 版 社:
出版时间: 2007-12-1字数:版次: 1页数: 333印刷时间:开本: 大32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802470934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本书综合、借鉴教育社会学有关教育不平等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的成果,通过实证调查并结合各种统计数据和文献资料,分析了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1999年高校大规模扩招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机会获得的城乡差异问题的现状、特点及其演变趋势,并深入探讨了这种机会分配的城乡不公平问题形成的原因,构建高等教育机会城乡不公平问题形成的因果模型,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对如何促进高等教育机会城乡公平提出了一些思考。
内容简介
本书采用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文献研究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广泛收集国内外资料,通过实地调查与访谈,综合分析我国高等教育机会获得的城乡差异形成的原因,进而有针对地提出改进建议,以期最大程度地缩小这种差距。
本书可供社会学研究者和教育工作者参考使用。
作者简介
蒋国河,男,1975年9月出生,江西遂川人,2007年6月毕业于南开大学社会学系,获法学(社会学)博士学位。现为江西财经大学社会学系教师、江西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挂职研究人员,研究方向为农村社会学、教育社会学、社会学理论。近年来先后主持或参与完成多项国家、省社会科学基金课题.并在《中国农村观察》、《青年研究》等全国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选题缘起
一、关注农村社会发展与现代转型及高等教育在其中的贡献
二、对高等教育机会城乡不公平问题的关切
第二节 研究的意义
第三节 研究的思路、基本概念界定和分析框架
一、研究的基本思路、主要内容和基本概念界定
二、本书主体部分的分析框架
第四节 研究方法及资料的收集
一、文献研究
二、实地调查
第五节 研究的新意
一、本研究综合运用了社会学的理论视角来分析和解释我国高等教育机会获得的城乡差异问题
二、本研究关于高等教育机会城乡不公平问题的因果分析框架有一定的新意
三、本书在一些具体问题的分析上,突出了本土特色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教育机会平等概念的演变
第二节 教育社会学关于教育机会获得的不平等的理论及实证研究
一、理论研究
二、近十几年来国外教育社会学关于教育不平等问题的实证研究
第三节 国内关于我国高等教育机会获得的城乡差异问题的研究
一、对高等教育城乡机会不公平性程度的调查、测量或评估
二、对高等教育城乡机会不公平的归因分析
三、关于高等教育城乡机会公平问题的政策分析
第四节 以往研究的局限性
一、在对当前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城乡差距程度的调查和评估上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二、在对高等教育城乡机会不公平的归因分析上有片面化、简单化之嫌,尤其表现为忽视了对社会结构性因素的探讨
三、现有研究中关于高等教育城乡机会公平问题的政策分析力度和深度不够,针对性不强,有待我们进行更深入、细致地探讨
第三章 我国高等教育机会获得的城乡差异的现状与趋势
第一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机会的扩展
一、改革开放以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情况
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机会扩展的态势
第二节 1999年以前我国高等教育机会获得的城乡差异问题的回顾
第三节 我国高等教育机会获得的城乡差异问题的现状、特点分析
一、样本总体中在校生家庭居住地的城乡分布
二、按学校层次分的在校生家庭居住地的城乡分布
三、按学校类型分的在校生家庭居住地的城乡分布
四、按学科类型分的在校生家庭居住地的城乡分布
五、分性别、城乡的在校生家庭居住地的分布
小结
第四章 我国高等教育机会获得的城乡差异问题形成的家庭环境因素分析
第一节 城乡家庭经济资本的差异
一、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消费支出的差距
二、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教育支出的差距
第二节 城乡家庭(社区)文化资本的差异
一、城乡家庭父代教育程度的差距
二、城乡家庭文化设施或文化、学习用品拥有量的差距
三、城乡社区公共文化资源的差距
四、城乡社区幼儿(学前)教育资源的差距
第三节 城乡家庭社会资本的差距
一、城乡间家庭内社会资本的差距
二、城乡间家庭外社会资本的差异
第四节 城乡家庭资本差异对高等教育机会获得差异问题的影响
一、家庭资本的差异对基础教育阶段城乡学生间学业成就差异的影响
二、城乡家庭资本差异对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直接干预
第五章 我国高等教育机会获得的城乡差异问题形成的教育政策因素分析
第一节 城乡不均衡的基础教育资源配置政策的影响
一、义务教育经费分配的城乡不均
二、教师资源配置的城乡差距
三、办学条件的城乡差距
第二节 重点学校政策的影响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重点学校政策的演变过程
二、重点学校政策与城乡教育差距的拉大
第三节 高考招生的地区配额制度的影响
第四节 高等教育收费制度的影响
第六章 结语:高等教育机会如何走向城乡公平
第一节 从“城市中心”到“补偿农村”——教育政策价值的转向
第二节 均衡与公平:宏观教育政策的变革
一、基础教育资源配置优先向农村倾斜
二、高校招生考试体制改革必须凸显城乡公平
三、建立合理公平的高等教育收费制度、完善高校助学体系
第三节 教育的社会政策:弥补农村家庭与社区环境的不足
一、进一步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缩小城乡收入和生活水平差距
二、大力实施乡村公共文化物品建设
三、加大对农村学前(幼儿)教育的公共投入
四、建立针对农民工子女和家庭困难学生的长效帮扶机制
五、建立和完善公共教育决策的民主化机制
参考文献
附录
问卷一:大学生家庭基本情况问卷调查表
问卷二:高校助学情况问卷调查表
问卷三:城乡中小学生家庭与学习情况问卷调查表
后记
书摘插图
第一章 导论
第五节研究的新意
我国高等教育公平性问题研究领域,已有的研究者绝大部分来自教育学界、经济学界,研究多贯穿的是经济学、教育学的视角,而社会学者涉足这一问题的并不多,尤其以我国高等教育机会获得的城乡差异为选题的系统、完整的研究,到目前为止,笔者还未见到,本研究有助于弥补这一不足。除此之外,在国际教育社会学界,对城乡教育机会不平等的研究还是一个非常新鲜、有待开垦的课题,笔者的研究有助于丰富国际教育社会学的知识内容。
具体说来,本研究一些创新之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本研究综合运用了社会学的理论视角来分析和解释我国高等教育机会获得的城乡差异问题城乡教育不公平问题的社会学研究是当下我国教育社会学研究的薄弱环节。以往该问题的研究视角较为单一,且理论研究往往与实证研究脱节:实证研究理论不足,缺乏社会学理论的涵盖性和解释力;理论的运用不全面,理论研究与实际、(尤其是中国的实际)联系不紧密。本研究投有简单套用某一种社会学理论,而是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不同的理论范式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加以整合、充实和扩展,形成了一个切合中国实际的综合性的理论视角。
二、本研究关于高等教育机会城乡不公平问题的因果分析框架有一定的新意
以往研究过于注重对教育政策的分析,忽视了社会结构性分析,本研究则试图有所超越。基于目前我国的城乡教育差距问题不仅是教育问题,也是社会问题,笔者运用了多维度相结合的系统分析视角,将宏观的教育政策性分析与社会结构性分析相结合,系统、深入地探讨制度维度的教育政策因素及城乡家庭(包括社区)环境维度中的诸社会结构性因素对高等教育机会获得的城乡公平性问题的影响。该框架中引入了家庭社会资本对于高等教育机会城乡差异问题的影响的实证分析,这在国内尚属少见,尤其有新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