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史十议
分類: 图书,艺术,绘画,绘画理论,
作者: 巫鸿著
出 版 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 2008-6-1字数: 100000版次: 1页数: 124印刷时间: 2008/06/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108028723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如果没有自成系统的方法论和操作规则,美术史作为一个‘学科’的意义就很值得怀疑。“
”一个既非进化也非退化的历史。“
——巫鸿
内容简介
“美术史”是一个问题吗?
随着现代社会的成形,美术史作为人文学科的一支新军,也得以在人类最近的历史时期当中萌芽并成熟。但是,在著名美术史学者巫鸿的眼光中,这一广受尊重、日益重要的学科本身仍然是一个年轻的问题,其相关讨论还远远没有充分展开。
在《读书》杂志所开的专栏“美术纵横”,巫鸿发表了十篇文章,就美术史何以成为问题、如何拓展其思考的路径、这一问题所置身的波澜壮阔的当代人文场景等等,提纲挈领地阐述了个人的见解。
在《读书》杂志所开设的“美术纵横”专栏,作者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就美术史何以成为问题、如何拓展其思考路径、这一问题所置身的波澜壮阔的当代人文场景等等,提纲挈领地阐述了个人的见解。本书为这些专栏文章的部分汇辑。
作者简介
巫鸿,1980——1987年就读于哈佛大学,获美术史与人类学双重博士学位,此后在哈佛大学美术史系任教,于1994年获终身教授职位。同年受聘主持芝加哥大学亚洲艺术的教学、研究项目,执“斯德本特殊贡献教授”讲席。2002年建立东亚艺术研究中心并任主任。同年兼任该校斯马特美术馆顾问策展人。
巫鸿的著作包括对中国古代、现代艺术及美术史理论和方法论的多项研究。其著作《武梁祠:中国古代画像艺术的思想性》获该年全美亚洲学年会最佳著作奖。《中国古代美术和建筑中的纪念碑性》被《选择》杂志评为1996年杰出学术出版物,进而被《艺术论坛》列为20世纪90年代最有意义的艺术学著作之一。《重屏:中国绘画的媒介和表现》获全美最佳美术史著作提名。其参与编写的重要著作包括《中国绘画三千年》(1997)、《剑桥中国先秦史》(1999)等。巫鸿多次回国,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客座讲学,发起“汉唐之间”中国古代美术史、考古学研究系列国际讨论会,并主编三册论文集。
目录
一 代序:“美术”小议
二 图像的转译与美术的释读
三 美术史与美术馆
四 实物的回归:美术的“历史物质性”
五 重构中的美术史
六 “开”与“合”的驰骋
七 “墓葬”:美术史学科更新的一个案例
八 “经典作品”与美术史写作
九 美术史的形状
十 “纪念碑性”的回顾
书摘插图
一 代序:“美术”小议
这本小册子所收的是我在2006--2007两年中为《读书》杂志“美术纵横”专栏所撰写的十篇文章。在应《读书》之邀开设那个专栏的时候,我感到首先的责任应该是对读者说明它的内容。第一篇的目的因此是开宗明义,正好借用作本书的小序。顾名思义,“纵横”是全方位的意思:经为纵,纬为横。此处又引申为时空两个轴线:纵指历史的发展,横指地域的延伸。但这个专栏的目的绝不在于对美术史进行时间和地域的系统整理,而更希望能够成为一个“纵横驰骋,惟意所之”的领域。每篇短文的主题或古或今,或近或远,或宏观或微观,从多种视角引出对美术史的反思和想象。
比较难于解释的倒是“美术”这个常见的字眼。实际上,我对选择这个词作为专栏的标题踌躇再三,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美术”一语是近代的舶来品,有其特殊的历史渊源和含义,是否能够用来概括中国传统艺术实在值得重新考虑。比如说古代汉语中的“美”可以形容食品、人物(主要是女性,但也可以是男性)、德行以至于政治,但却很少用于表彰艺术作品。宋元以后的主流文人画更是反对绘画的感官吸引力,其主旨与对视觉美的追求可说是背道而驰。但是当“美术”这个词从西方通过日本纳入中国语言之后,它马上给艺术创作规定了一套新的规则和目的。如画家胡佩衡就在20世纪初期写道:“而所谓美术者,则固以传美为事。”(《美术之势力》,载于《绘学杂志》)。鲁迅在1913年作《拟播布美术意见书》,文中第一句话就是:“美术为词,中国古所不道,此之所用,译自英之爱忒(Art)。”在说明了西方文化,特别是柏拉图美学中“爱忒”的含义之后,他指出美术足以辅翼道德、救援经济等种种用途,进而提出弘扬公共美术教育、保护美术遗址、促进美术研究等一系列主张。在21世纪初的今天,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鲁迅及其同志在近百年前对美术的鼓吹,包括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的号召,都是他们所大力推倡的现代化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目的在于弘扬西学、改革陈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