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新课程怎样教·理化生》

分類: 图书,中小学教辅,高中通用,跨科目,
作者: 郭世安,金钊主编
出 版 社: 北京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8-1字数:版次: 1页数: 201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30366073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理念”结合“操作”全面阐述新课程理念。标准和内容融“实用性”“案例性”“教学性”为一体,具体阐释教学中的难点和困惑贯穿“教学自检”、“教学小结”体验科学的课程问题解决和道地的教学法思考。
内容简介
“理念”结合“操作”全面阐述新课程理念。标准和内容融“实用性”“案例性”“教学性”为一体,具体阐释教学中的难点和困惑贯穿“教学自检”、“教学小结”体验科学的课程问题解决和道地的教学法思考。
高中新课程怎样教”丛书由“理念”结合“操作”,全面阐述新课程的理念、标准和内容,融“实用性”、“案例性”、“教学性”为一体,具体阐述教学中的难点和困惑,贯穿“教学自检”、“教学小结”,体验科学的课程问题解决和道地的教学法思考。 本书为其中之一,介绍了物理课、化学课和生物课的教学方法。
目录
物理篇
第一讲 浅谈新课程下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
第二讲 谈物理教学中概念的生成与深化
第三讲 高中物理情境教学实践——牛顿运动定律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第四讲 新课程下的物理习题教学
第五讲 从细节关注高中新课程物理课堂教学
第六讲 新课标理念指导下高中物理实验选修课教学模式设计和实施
第七讲 高中物理教学中“课题研究”的实施
第八讲 通过观察建立物理图景,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第九讲 让学生“爱学、会学、学明白”物理
化学篇
第十讲 高中化学新课程课堂教学目标设计
第十一讲 高中化学课堂教师教学行为转化策略
第十二讲 高中新课程化学教学中的探究策略设计
第十三讲 中学化学局部探究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第十四讲 《乙醇》课堂教学中的几种探究性教学方式
第十五讲 先行组织者策略在导人教学环节中的应用
第十六讲 延迟判断评价策略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第十七讲 高中化学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第十八讲 化学教学中培养问题意识和问题能力的方法
生物篇
第十九讲 普通高中新课程生物学科课程的结构
第二十讲 高中生物选修模块《生物技术实践》的教学实施策略
第二十一讲 高中生物新课程核心概念体系的构建
第二十二讲 反思策略在高中生物概念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第二十三讲 从生物高中新课程教学内容看强化学习体验的策略
书摘插图
物理篇
第一讲 浅谈新课程下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
二、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师应该怎样教
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上注重学生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新课程理念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那种教师机械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方式,改变那种学生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取而代之的是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学习知识与技能、掌握过程与方法、培养科学探究能力,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高中物理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关键是教师、核心在课堂。学习过程是学生在一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的反映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过程。这一过程,教师的讲授是必不可少的,关键是怎么讲授。
(一)启发式讲授是有效的方法
《论语》中指出“悟”的边缘状态是“愤”“悱”。由此,孔子阐述了它的启发式教学的精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学习时,学生心求通而尚未通,谓之“愤”;口欲言而未能言,谓之“悱”。
孔子强调:不到学生心求通而尚未通之时,不启迪他;不到学生口欲言而未能言之时,不开导他。也就是说,要先让学生达到“愤”“悱”这种边缘状态,然后,启发、开导,则能促使学生“领悟”:即由不可言传,达到可以言传;由可以言传,达到新的不可言传。
启发讲授模式的目的,是要生动、主动地给予学生比较完全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使学生达到“愤”“悱”状态,从而启发之;要按照创新的过程,提出问题,使学生去尝试刨新、感受创新,从而理解创新。没有启发,就没有创新;没有创新,也就没有启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