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新课程怎样教·数学》

分類: 图书,中小学教辅,高中通用,数学,
作者: 郭世安,金钊主编
出 版 社: 北京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8-1字数:版次: 1页数: 210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30366073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理念”结合“操作”全面阐述新课程理念。标准和内容融“实用性”“案例性”“教学性”为一体,具体阐释教学中的难点和困惑贯穿“教学自检”、“教学小结”体验科学的课程问题解决和道地的教学法思考。
内容简介
“理念”结合“操作”全面阐述新课程理念。标准和内容融“实用性”“案例性”“教学性”为一体,具体阐释教学中的难点和困惑贯穿“教学自检”、“教学小结”体验科学的课程问题解决和道地的教学法思考。
高中新课程怎样教”丛书由“理念”结合“操作”,全面阐述新课程的理念、标准和内容,融“实用性”、“案例性”、“教学性”为一体,具体阐述教学中的难点和困惑,贯穿“教学自检”、“教学小结”,体验科学的课程问题解决和道地的教学法思考。 本书为其中之一,介绍了物理课、化学课和生物课的教学方法。
目录
第一讲 集合
第二讲 基本初等函数I
第三讲 基本初等函数Ⅱ(三角函数)
第四讲 函数应用
第五讲 立体几何
第六讲 解析几何
第七讲 圆锥曲线与方程
第八讲 算法初步
第九讲 统计和概率
第十讲 平面向量
第十一讲 解三角形
第十二讲 三角恒等变换
第十三讲 数列
第十四讲 不等式
书摘插图
第一讲 集合
一、内容分析和教学建议
1.制定适度的教学目标
新课程教材与大纲教材相比,集合本身内容差别不是很大,但后继课程有很大不同•大纲教材在“集合”内容后安排了“绝对值不等式和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与“简易逻辑”等学习内容,这两部分内容,都有大量既可以用于帮助学生学习新内容又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理解和使用集合语言的能力的教学素材,这使得教师们有时间在后继课程中不断丰富学生对集合的认识,反复训练以使学生比较熟练地掌握集合语言的应用。
新课程的教学安排,使学生在四课时集合内容的学习以后,即刻进入函数的学习•所以,与大纲教学相比,对集合知识方面的教学要求,部分分散到后期的函数教学中去落实,不必要求学生在达到“大纲教学”背景中对集合及相关知识方法掌握的水平以后再进入函数的教学。
这就需要我们注意克服以往教学的惯性,认真分析以前用于集合教学的素材,哪些素材是能够紧扣新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的,哪些素材的教学重点、难点并非在集合本身,可以放置到后期的教学中再予以解决,并据此确定每节课适度的教学目标,才能在规定课时内,比较从容地切实落实新课标要求。
2.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
新课程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应用意识的培养与提高,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这些基本理念,在集合教学中理应得到体现。但是,集合这部分内容,学生接触到的新概念、性质比较多,教学要求又多为“了解”、“理解”层次,教师应仔细斟酌、适当设计教学过程,才能使得教学中既可以落实教学要求,又给学生提供符合其认知规律与接受能力的探索空间。
在选择、设计探索性教学选题时,应尽量体现集合的数学含意,避免为探索而探索的倾向,也要尽量避免因担心课时紧教学任务重而在“探索”上放弃努力的倾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