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墨评金庸——人性金庸
分類: 图书,文学,文学理论,
作者: 陈墨 著
出 版 社: 东方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7-1字数:版次: 1页数: 452印刷时间:开本: 大32开印次: 1纸张:I S B N : 9787506032100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金庸之所以被推举为“武林至尊”,正因为他是出乎其类而拔乎其萃。也就是说,金庸的小说也讲武、讲侠、讲情、讲奇,但在这一切的背后,却存在着一个大大的“人”字。
作者简介
陈墨,安徽省望江县人。1960年生,1982年毕业于安徽大学中文系,1988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学系。现为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
1986-1990年间发表过大量文学评论文章。著作有“评金庸系列”,以及《新武侠二十家》、《新武侠五大家导读》、《新武侠之趣》、《海外新武侠小说论》、《细读神雕:问世间情为何物》、《拍摄秘笈》、《武侠文宗:金庸小传》、《中国军事精粹》、《妙悟心禅》以及《刘心武论》、《张艺谋电影论》、《陈凯歌电影论》、《黄建新电影论》、《费穆电影论稿》、《中国武侠电影论》、《中国武侠电影史》、《中国百年电影闪回》、《影坛旧踪》、《半间斋影话》、《中国电影十导演》。
目录
大陆“金学”第一家(代序)——陈墨和他的金庸及新武侠研究
引言
第一卷人格论:伟人与小人
第一章儒家之侠
一、秀才造反;陈家洛
二、复仇与抱负:袁承志
三、侠之大者:郭靖
第二章道家之侠
一、孤独的性情中人:杨过
二、“真正的侠”:胡斐
第三章佛家之侠
一、狄云不是侠
二、慈悲无为的张无忌
三、儒、道、侠终归于佛
四、无名之侠:石破天
第四章侠与浪子
一、对政治的厌恶
二、追求自由的天性
三、浪子的意义
第五章侠与小人
一、生存第一
……
第二卷人性论(上)善人与恶人
第一章善恶同体
第二章本能欲望
第三章文化品格
第三卷人性论(下)异人与常人
第一章皇帝与平民
第二章疯人与常人
第三章僧人与俗人
第四章异人与常人
第四卷人生论奇人与真人
第一章人生观
第二章人世观
第三章价值观
第五卷情家论男人与女人
引言与说明
第一章男人
第二章男人与女人
第三章女人
第四章爱情
第六卷人才论:超人与凡人
第一章名师智慧方法论
第二章人才:超人的秘密
第三章传统格局中的人才悲剧
第七卷人群说:汉人与夷人
第一章汉人与夷人
第二章南人和北人
第三章儒生与草莽
后记
书摘插图
第一卷人格论:伟人与小人
武侠小说要塑造伟大的人格形象,这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情。传统的武侠小说是这样,新武侠小说也是这样。作家自然而然地这样写,读者自然而然地这么读。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不用商量,也不可商量。
新武侠小说的开山宗师梁羽生先生有一个著名的观点,即武侠小说有武有侠,侠是第一位的,武是第二位的,是“侠之余”。他以为武侠小说“宁可无武,不可无侠”。可见武侠小说家对侠的重视。
侠有二重相关的含义,在事,是指正义的行为(对大多数人有利的行为即正义的行为):在人则是指正义的代表,或“集中社会下层人物的优良品质于一个具体的个性,使侠士成为正义、智慧、力量的化身(梁羽生语)。这种观点是普遍被承认和接受的。连与梁羽生的创作风格截然不同、一心求新求变、开一代新风的武侠小说家古龙也不例外。他的小说虽然在形式上花样翻新,但其小说的主人公则化来化去,万变不寓其宗,总是“正义、智慧、力量的化身”。
古典武侠小说,总喜欢标上“忠、孝、烈、义”的名称,所以《水浒传》又叫《忠义水浒传》,《三侠五义》则更不得了,叫《忠烈侠义传》。这表明它的主人公必须是古典范畴中的人格典范,是统文化的人格楷模。新武侠小说将其“忠”去掉,将“孝”减掉,将“烈义”换成现代意识下的人格典范,即“下层人民的优秀品质的代表”。内容变了,形式更变了,但它的本质——塑造伟大的人格形象,却一点也没有变。
但金庸的小说却有例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