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信息检索方法与利用(赵乃瑄)

分類: 图书,社会科学,图书馆学 档案学 ,
作者: 赵乃瑄主编
出 版 社:
出版时间: 2008-9-1字数:版次: 1页数: 273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122033925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简要概述了现代计算机信息检索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系统介绍了各类常用中文和外文计算机信息检索数据库的使用方法和使用技巧,并阐述了专利、标准、学位论文等特种文献数据库以及网络信息资源、数字图书馆等的检索与利用方法。另外从提高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层面对信息检索和利用过程所涉及的伦理道德和知识产权也做了充分介绍,最后从科研课题的角度介绍了信息分析评价的基本方法、信息检索与分析策略等内容。
本书内容简明扼要、综合性强、适用面广,具有新颖性、实用性和工具性的特点。它既可作为各类院校本科生和研究生“文献检索与利用”系列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相关领域专业人员及图书馆人员的参考用书。
目录
第1章信息检索基础知识
1.1信息素养概述
1.1.1信息素养的概念
1.1.2高校信息素养能力的评估标准
1.2信息与信息源
1.2.1信息的基本概念
1.2.2信息源
1.3信息检索语言及技术
1.3.1分类检索语言与分类表
1.3.2主题法和主题检索语言
1.3.3代码语言
1.3.4引文索引语言
1.3.5计算机信息检索技术
1.4信息检索原理及步骤
1.4.1信息检索的原理
1.4.2检索步骤
思考题与习题
第2章信息伦理道德与知识产权
2.1信息伦理道德
2.1.1信息伦理道德的概念
2.1.2信息伦理道德的特征
2.1.3信息伦理道德的原则
2.1.4信息伦理道德的规范
2.1.5信息伦理道德教育
2.2知识产权
2.2.1知识产权的概念
2.2.2知识产权的特征
2.2.3著作权
2.2.4专利权
思考题与习题
第3章图书及其检索方法
3.1图书
3.1.1图书的特征
3.1.2图书的类型
3.1.3图书的号码
3.1.4图书信息的获取方法
3.2图书分类法与图书排架
3.2.1概述
3.2.2中国图书馆分类法
3.2.3图书排架
3.3参考工具书
3.3.1概述
3.3.2参考工具书的基本结构与排检
3.3.3参考工具书的利用与举要
3.3.4网络版参考工具书
3.4书目数据库
3.4.1概述
3.4.2联机公共书目查询系统OPAC
3.4.3江苏汇文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
3.4.4其他书目数据库
3.5电子图书数据库
3.5.1概述
3.5.2超星数字图书馆
3.5.3其他电子图书数据库
思考题与习题
第4章期刊及其检索方法
4.1基本知识
4.1.1期刊的分类
4.1.2期刊的组成
4.1.3ISSN
4.1.4学术性期刊
4.1.5核心期刊
4.1.6期刊的检索
4.2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4.2.1检索方法
4.2.2检索结果的处理
4.2.3检索实例
4.2.4CNKI知识搜索
4.3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4.3.1检索方法
4.3.2检索结果
4.3.3检索实例
4.3.4检索技巧
4.3.5个性化功能
4.4Elsevier SDOL期刊全文数据库
4.4.1简介
4.4.2期刊浏览
4.4.3期刊检索
4.4.4检索技巧
4.4.5检索实例
4.5EBSCO数据库
4.5.1检索方法
4.5.2检索结果的处理
4.5.3检索实例
4.6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4.6.1检索方法
4.6.2检索结果
4.6.3检索实例
思考题与习题
第5章化学文摘(CA)及其检索方法
第6章《工程索引》(Ei)及其检索方法
第7章特种文献及其检索方法
第8章网络信息资源及其检索方法
第9章信息获取与评价分析
第10章信息检索策略与实例分析
参考文献
书摘插图
第1章信息检索基础知识
1.1信息素养概述
1.1.1信息素养的概念
我们已经处在一个被信息海洋淹没的现代信息社会中,信息资源越来越成为整个社会经济和社会活动的基本要素,信息技术成为整个社会的主导性技术范式,信息产业成为社会的基础产业。为了适应信息社会的生存环境,信息素养成为与科学素养、人文素养并列的大学生素质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简称IL),又称信息素质、信息能力等。1974年,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Paul Zurkowski)提出了信息素养的概念,在提交给全美图书馆学与信息科学委员会的报告中首次使用了“信息素养”一词,他认为:信息素养是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解决具体问题的技能。
目前得到普遍认可的信息素养定义是1989年由美国图书馆协会(ALA)发表的信息素养研究报告中提出的,即:信息素养是人们能够充分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并有能力去获取、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要的信息的能力。信息素养是一种基本能力,是一种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
越来越多的国家和组织开始研究和重视信息素养。2003年9月,联合国信息素养专家会议发表了“布拉格宣言:走向信息素养社会”(the prague declaration“towards an information literate society”),它具有全球性指导意义,会议宣布:信息素养是终身学习的一种基本人权。
信息素养的概念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被介绍到国内的,2002年1月,在哈尔滨召开的全国高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全国高校信息素质教育学术研讨会”上首次将“文献检索课学术研讨会”改名为“信息素质教育学术研讨会”。在2004年召开的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上海国际图书馆论坛等会议上均将信息素养作为其中的讨论议题。2004年12月15日在广州由北京、天津、山东、广东联合举办了“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研讨会”。一些大学在申请项目下开始了有关信息素养课题的研究,涉及信息素养教育学的理论体系、学科建设、专门人才的信息素养教学等方面。就目前来看,国内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主要形式是开设有关文献检索、信息检索等相关课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