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

分類: 图书,少儿,儿童文学,名著少儿读本,
作者: 刘云主编
出 版 社:
出版时间: 2007-12-1字数: 200000版次: 1页数: 182印刷时间: 2008/10/02开本: 大32开印次: 2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544901581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小说作者根据民间流行的神话传说和说唱话本创作而成的,书中还描写了许多形形色色的神仙魔怪,对于读者了解我国古代的佛教、道教和民间文化颇有帮助。作者的想象力丰富,语言幽默诙谐、生动活泼,能够极大地开拓读者的思维空间。
目录
第一回 花果山灵猴出世水帘洞结伴为家
第二回 求长生悟空修道归故里猴王断魔
第三回 显神通降龙伏虎扬威名海山皆惊
第四回 巨灵神败阵回营孙悟空大战哪吒
第五回 偷仙桃大圣造反闹天宫诸神捉怪
第六回 观世音荐才解困二郎神活捉大圣
第七回 八卦炉悟空逃脱五行山猴王被禁
第八回 如来佛经传东土观世音沿途救难
第九回 唐太宗喜见观音陈玄奘奉旨取经
第十回 双叉岭三藏遇虎小山庄伯钦留僧
第十一回 唐三藏揭帖收徒孙行者根除六贼
第十二回 孙悟空大战八戒唐三藏增收一徒
第十三回 流沙河八戒逞能沙悟净随师取经
第十四回 白骨精三戏唐僧孙悟空无奈被逐
第十五回 取真经九九难尽回东土圣功成
书摘插图
第一回 花果山灵猴出世水帘洞结伴为家
古时候,东海边有一个傲来国,傲来国中有一座名山,名字叫花果山。花果山耸立于大海之上。气势雄伟,风景秀丽。
花果山顶上有一块仙石,仙石高三丈六尺五寸,周长二丈四尺。这样的尺寸,正好与农历一年三百六十五日和二十四节气相符合,可见这是一块灵石。
灵石四周没有树木遮荫,但有兰芝相衬。灵石内部有仙气,有一天突然裂开,生出一个石蛋,像圆球一样美观。石蛋经风一吹,化作一个石猴,五官俱备,四肢皆全。
石猴很快就学会了走路,并且云游四方。他的眼中射出两道金光,直冲云霄。
这件事惊动了天上的玉皇大帝,他驾临灵霄宝殿,聚集仙卿,果然看见金光闪闪,立即就命令千里眼和顺风耳打开南天门仔细观看。
千里眼和顺风耳奉玉皇大帝之命,走出南天门认真察看了一会儿,回来后向玉皇大帝报告说:“臣奉旨观听金光闪闪之处,乃神州东海傲来小国之界有一座花果山,山上有一块仙石,仙石生出一个石蛋,石蛋经风化成一只石猴。那只石猴眼放金光,直冲云霄。”
玉皇大帝听后说道:“下界之物,乃天地精华所生,不足为奇。”
灵猴在山中,会行走会跳跃,食草木饮甘泉,采山花摘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樟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天气炎热时,他就与群猴避暑,都在松树荫下玩耍。
猴子们在树荫下玩了一会儿,就去山涧中洗澡。涧水奔流,浪花飞溅,十分清凉。猴子们休息了一会儿,便说道:“我们今天闲着无事,为什么不顺着涧水到那源头上去玩一玩呢?”
因此,猴子们便前呼后拥,蹦蹦跳跳,吵吵闹闹,一起顺着涧水往山上爬。涧水的源头上有一股瀑布飞泻而下,十分壮观。
猴子们拍手叫道:“多美的瀑布啊!原来此处远通山脚之下,直接大海之波!”
接着,猴子们又喊道:“如果谁有本事钻进那个源头去,出来又不伤身体,我们就拜他为王。”
猴子们连呼了三声,忽然看见杂木丛中跳出一个石猴,他大声叫道:“我进去!我进去!”
众猴子称赞道:“真是一个好猴!”
好猴子眨了眨眼,纵身一跳,便跳人瀑布中。他睁开眼睛抬头一看,那里边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是一座桥梁。他定了定神,仔细再看,原来是一座铁板桥。桥下之水,冲贯于石窍之间,倒挂流出去,遮闭了桥门。他又跳上了桥头,边走边看,却似有人家居住一般。真是个好地方!
他看了一会儿,便跳过桥中间,再左右观看,只见正当中有一石碣。碣上有一行楷书大字,镌着“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
石猴喜不自胜,急忙转身往外走,再眨一眨眼睛,便跳出了瀑布外。他禁不住赞叹道:“太好啦!太好啦!”
众猴子把他团团围住,问道:“里面怎么样?水有多深?”
石猴答道:“没水!没水!原来是一座铁板桥,桥那边是一座天造地设的住家。”
众猴子问道:“怎么是个住家呢?”
石猴笑道:“这股水乃是桥下冲贯石窍,倒挂下来遮闭门户的。桥边有花有树,乃是一座石房。房内有石锅、石灶、石碗、石盆、石床、石凳。中间一块石碣上,镌着‘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真是我们安身之处。里面很宽阔,可容千百口老小。我们都进去住,也省得受老天之气。这里边:
刮风有处躲,下雨好存身。
霜雪全无惧,雷声永不闻。
烟霞常照耀,祥瑞每蒸熏。
松竹年年秀,奇花日日新。
众猴听后,皆大欢喜,都说道:“你先走吧!带我们进去!”
石猴又眨了眨眼,往里一跳,叫道:“都跟我进来!快进来!”
那些猴中胆大的,都跳了进去;胆小的,一个个伸头缩颈,抓耳挠腮,大声叫喊,吵闹了一会儿,也都进去了。跳过桥头,一个个抢盆夺碗,占灶争床,搬过来移过去,正是猴性顽劣,再无一个安宁,只搬得力倦神疲方止。
石猴端坐在上面说道:“列位呵,‘人而无住,不知其可。’你们刚才说有本事进得去,又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我现在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找到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
众猴听后,即拱仗无违。一个个论资排辈,朝上礼拜,都称石猴为“千岁大王”。自此,石猴高登王位,将“石”字隐去,遂称“美猴王”。
美猴王带领一群猿猴、猕猴、马猴等,分派了君臣佐使,朝游花果山,暮宿水帘洞,合契同情,不入飞鸟之丛,不从走兽之穴独自为王,不胜欢乐。
美猴王享乐天真,何期有三五百载。一天,他与群猴喜宴之间,忽然忧恼,掉下泪来。众猴慌忙拜问道:“大王为何烦恼?”
美猴王答道:“我虽在欢喜之时,却有一点儿远虑,故此烦恼。”
众猴又笑道:“大王好不知足!我们日日欢会,在仙山福地,古洞神洲,不受麒麟辖,不受凤凰管,又不受人间王位所拘束,自由自在,乃无量之福,何为远虑而忧呢?”
美猴王答道:“今日虽不归人王法律,不惧禽兽威严,将来年老力衰,暗中有阎王老子管着,一旦身亡,可不枉生世界之中,不得久注天人之内?”
众猴闻此言,一个个掩面悲啼,都以生死无常为虑。
忽然,一个通背猿猴跳了出来,大声地叫道:“大王若是这般远虑,真所谓道心开发也!如今五虫之内,惟有三等名色,不受王老子所管。”
美猴王问道:“你说的是哪三等人?”
猿猴答道:“乃是佛、仙与神圣三者,能躲过生死轮回,与天地山川齐寿。”
美猴王问道:“此三者居住在何处?”
猿猴答道:“他只在阎浮世界之中,古洞仙山之内。”
美猴王听后,满心欢喜,说道:“我明天就辞别你们下山,云游海角,远涉天涯,务必访此三者,学一个长生不老,常躲过阎君之难。”
啊!这句话,顿教跳出顺网,致使齐天大圣成。
众猴鼓拳称赞道:“善哉!善哉!我们明天就登山越岭,广寻果品,大设筵宴送大王也。”
第二天,众猴果然去采仙桃,摘野果,刨山药,刷黄精,芝兰香蕙,瑶草奇花,般般件件,整整齐齐,摆开石凳石桌,排列仙酒仙肴,好一个盛大的宴席!
众猴尊美猴王上坐,各依辈分排于下边,一个个轮流上前,奉酒、奉花、奉果,痛饮了一日。
次日,美猴王早起,说道:“小的们,替我折些枯松,编作筏子,取个竹竿作篙,收拾些果品之类,我将去也。”
他果然独自登筏,尽力撑开,飘飘荡荡,径向大海游击,趁大风,流往南赡部洲地界。
也许是他时至运来,自登木筏之后,连日东南风紧,将他送到西北岸前,乃是南赡部洲地界。持篙试水,偶得浅水,弃了筏子,跳上岸来,只见海边有人捕鱼、打雁、挖蛤、淘盐。他走近前,弄个把戏,装个老虎,吓得那些人丢筐弃网,四散奔跑。
他将那跑不动的,拿住一个,剥了他的衣裳,也学人穿在身上,摇摇摆摆,穿州过府,在闹市中,学人礼,学人话。朝餐夜宿,一心想访问佛仙神圣之道,觅个长生不老之方。但见世界都是为名为利之徒,更无一个为身命者。
美猴王参访仙道,无缘得遇。在南赡部洲,串长城,游小县,不觉八九年了。有一天,他忽然行至西洋大海,想着海外必有神仙。他独自依前作筏,又漂过西海,直至西牛贺洲地界。登岸遍访多时,忽见一座高山秀丽,林麓幽深。他也不怕狼虫,不惧虎豹,登上山顶观看。那山果然是座好山。
他正观看间,忽闻得林深之处,有人言语,急忙趋步,穿入林中,侧耳细听,原来是歌唱之声。
美猴王听到歌声,满心欢喜地说道:“神仙原来藏在这里!”
他急忙跳入里面,仔细再看,乃是一个樵夫,在那里举斧砍柴。
美猴王走上前说道:“老神仙!弟子向您敬礼了!”
那樵夫慌忙丢下斧头,转身答礼道:“不敢当!不敢当!我拙汉衣食不伍,怎敢当‘神仙’!”
美猴王问道:“你不是神仙,如何说出神仙的话来?”
樵夫说道:“我说什么神仙话了?”
美猴王说道:“我刚才来到林边,听到你唱‘相逢处非仙即道,静坐讲黄庭’。黄庭乃道德真言,不是神仙又是什么?”
樵夫笑道:“实不瞒你说,这个词名叫做《满庭芳》,乃是一神仙教给我的。那神仙与我舍下相邻,他见我家事劳苦,日常烦恼,就教我遇到烦恼时,即把这词儿念念,一则散心,二则解困。我才有些不足处思虑,故此念念,不期被你听到了。”
美猴王说道:“你家即与神仙相邻,为何不跟他修行?学得个不老之方,那不是更好吗?”
樵夫答道:“我一生命苦,自幼蒙父母养育至八九岁,才知人事,不幸父丧,母亲居孀。再无兄弟姐妹,只我一人,没奈何,早晚侍奉。如今母老,一发不敢抛离。却又田园荒鞠,衣食不足,只好砍两束柴薪,挑到市场上,卖几文钱,买几升米,自炊自造,安排些茶饭,供养老母,所以不能修行。”
美猴王说道:“据你所说,乃是一个行孝的君子,往后必有好处。但望你指与我那神仙的住处,让我好去拜访。”
樵夫说道:“不远,不远。此山叫做灵台方寸山,山中有座斜月三星洞。那洞中有一个神仙,名叫须菩提祖师。那祖师出去的徒弟,也不计其数,如今还有三四十人跟他修行。你顺那条小路儿,向南行七八里远,就是他的家了。”
美猴王用手扯住樵夫说道:“老兄,你就同我去吧!若还得了好处,决不忘你之恩。”
樵夫说道:“你这汉子,甚不通变。我刚才这样跟你说了,你还不明白。假若我与你去了,却不误了我的生意?老母何人奉养?我要砍柴,你自己去,自己去。”
美猴王听后,只好相辞。他走出深林,找上路径,过了一个山坡,约有七八里远,果然望见一座洞府。他仔细再看,却发现这是一个好地方。
只见那洞门紧闭,静悄悄杏无人迹。忽回头,见崖头立一石碑,约有三丈余高,八尺余宽,上面有十个大字,乃是“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
美猴王十分欢喜地说道:“此地的人果然很朴实,果然有此山此洞。”
他看了一会儿,不敢去敲门,就去跳上松枝梢头,摘松子吃着玩耍。
又过了一会儿,只听得“呀”的一声,洞门开处,从里面走出一个仙童。那仙童丰姿英伟,相貌清奇,确实与寻常俗子不同。
仙童出得门来,大声叫道:“什么人在此骚扰?”
美猴王跳下树来,上前躬身说道:“仙童,我是个访道学仙之弟子,更不敢在此骚扰。”
仙童笑道:“你是个访道的么?”
美猴王答道:“是的。”
仙童说道:“我家师父,正在下棍,登坛讲道,还未说出原由,就叫我出来开门。他说‘外面有个修行的来了,可去接待接待。’想必就是你了?”
美猴王笑道:“是我,是我。”
仙童说道:“你跟我进来。”
美猴王整衣端肃,随童子进入洞天深处观看:一层层深阁琼楼,一进进珠宫见阙,说不尽那静室幽居,直至瑶台之下。只见那菩提祖师端坐在台上,两边有三十个小仙侍立台下。一美猴王一见,倒身下拜,磕头不计其数,口中说道:“师父!师父!弟子我志心朝礼!”祖师说道:“你是哪方人氏?且说个乡贯姓名明白,再拜。”
美猴王说道:“弟子乃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水帘洞人氏。”
祖师喝令:“赶出去!他本是个撒诈捣乱之徒,哪里修什么道果!”
美猴王慌忙磕头不住说道:“弟子是老实之言,决无欺诈。”
祖师说道:“你既然老实,怎么说东胜神洲?那地方到我这里,隔两重大海,一座南赡部洲,如何到此?”
美猴王叩头道:“弟子漂洋过海,登界游方,有十数个年头,方才访到此处。”
祖师说道:“既然是逐渐行来的也罢。你姓什么?”
美猴王答道:“我无姓。人若骂我,我也不恼;若打我,我也不嗔,只是赔个礼儿就罢了。一生无姓。”
祖师说道:“不是这个姓。你父母原来姓什么?”
美猴王说道:“我也无父母。”
祖师又问道:“你既无父母,想必是树上生的?”
美猴王说道:“我虽不是树上生的,却是石里生的。我只记得花果山上有一块仙石,其年石破,我便生也。”
祖师闻言暗喜,说道:“这么说,你是个天地生成的。你起来走走给我看。”
美猴王纵身跳起,拐呀拐的走了两遍。祖师笑道:“你身躯虽是鄙陋,却像个食松果的猢狲。我与你就身上取个姓氏,意思教你姓‘猢’。猢字缺了个兽旁,乃是个古月。古者,老也;月者,阴也。老阴也不能化育,叫你姓‘狲’倒好。狲字去了兽旁,乃是个子系。子者,儿男也;系者,婴细也。正合婴儿之本论。教你姓‘孙’罢。”
美猴王听后,满心欢喜,朝上叩头说道:“好!好!好!今日方知姓也。万望师父慈悲!既然有姓,再乞赐个名字,却好呼唤。”
祖师说道:“我们中有十二个字,分派起名,到你乃第十辈之小徒矣。”
美猴王问道:“哪十二个字?”
祖师答道:“乃广、大、智、慧、真、如、性、海、颖、悟、圆、觉十二字。排到你,正当‘晤’字。给你起个法名叫做‘孙悟空’好么?”
美猴王笑道:“好!好!好!从今以后我就叫做孙悟空了!”
第二回 求长生悟空修道归故里猴王断魔
美猴王得了姓名,十分高兴,赶紧对祖师行礼道谢。那祖师即命大众引孙悟空出二门外,教他洒扫应对、进退周旋之节。众仙奉命而出。孙悟空到了门外,又拜了各位师兄,就于廊庑之间,安排寝处。
第二天早晨,他与各位师兄学习言语礼貌,讲经论道,习字焚香,每日如此。闲时即扫地锄园,养花修树,寻柴燃火,挑水运浆。凡所用之物,无一不备。他在洞中不觉已有六七年了。
有一天,祖师登坛高坐,唤集诸仙,开讲大道。孙悟空在旁听讲,喜得他抓耳挠腮,眉开眼笑。忍不住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孙悟空的怪样子,忽然被祖师看见了,祖师对他说道:“你在班中,怎么颠狂跃舞,不听我讲?”
孙悟空答道:“弟子诚心听讲,听到老师们妙音处,喜不自胜,故不觉作此踊跃之状。望师父恕罪!”
祖师问道:“你既识妙音,我且问你,你到洞中多少时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