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

分類: 图书,少儿,儿童文学,名著少儿读本,
作者: 刘云主编
出 版 社:
出版时间: 2007-12-1字数:版次: 1页数: 184印刷时间:开本: 大32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44901581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书中描写的宁国府、荣国府,是一个“赫赫扬扬,乞近百年”的世家大族,是维系封建社会的骨干和中坚。作者用生动细致的笔触,解剖了封建大家族生活的方方面面,使读者认清封建社会行将走向灭亡的命运。
目录
演说荣国府
黛玉进贾府
贾雨村判案
元春封妃
袭人借机谏宝玉
情真意切
《西厢》话情
黛玉葬花
砸玉风波
宝玉诉衷情
痛打宝玉
患难见钟情
宝玉弄假成真
尤二姐之死
黛玉惊梦
误会
失玉
祸不单行
凤姐密计
黛玉焚稿
宝玉成婚
真相大白
查抄贾府
家败如山倒
宝玉离家
书摘插图
演说荣国府
苏州城内有个十里街,街内有个仁清巷,巷内有个古庙,因地方狭窄,人们都称它为葫芦庙。这葫芦庙内寄居着一个穷书生——姓贾名仕,别号雨村。
这贾雨村系湖州人氏,也是诗书仕宦之族,只是他出生于这末世,父母祖宗的根基都尽了,人口衰丧,只剩下他独自一人。他在家乡呆不下去,便于前年来到苏州,暂时住在葫芦庙中,靠卖字为生。
葫芦庙旁住着一个富裕人家,主人叫甄士隐。他见贾雨村生得仪容不俗,眉清目秀,而且胸怀大志,便赠送给贾雨村一些银子,好让雨村入京赶考。
贾雨村有了盘缠,便于十六日动身,进京赶考。他时来运转,在会试中考中进士,不久便升为知府。
这贾雨村飞黄腾达后,虽然颇有才干,但为人贪婪,而且又恃才侮上,他的同事都很讨厌他。
还没过多久,他就被上司参了一本。皇帝大怒,将贾雨村革职查办。贾雨村心中虽然十分愧恨,但表面上装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交代过公事后,独自游览天下名胜古迹。
这一天,他来到了扬州。
在扬州有一个管理盐务的官员,姓林名海,字如海。这林如海虽出生于名门望侯,享尽荣华富贵,但年已四十,只有一个儿子,偏偏去年又死了。现在只有他的嫡妻贾夫人,为他生了一个女儿,名叫黛玉。
这林黛玉聪明秀丽,因而她的父母视她如珍宝,想让她读书识字,当作儿子一般抚养。
此时,贾雨村患了伤寒,病在旅店,养了一个月的功夫才痊愈。因他身体疲倦,加上盘缠不继,便去林如海家,当林黛玉的家庭教师。林黛玉年纪小,身体又很弱小,常常停课养病,因此贾雨村十分省力。
眼看一年的光阴又过去了,谁知林黛玉的母亲因病去世了,林黛玉哀痛过度,一连几天不上学。贾雨村无事可做,又值风和日丽,他饭后便出来散步。
他信步来到城外的一家乡村酒店,想进去独饮几杯,正当他款步走进店内的时候,店里有一个人起身大笑,冲着他说:“奇遇,奇遇!”
贾雨村一看,原来是自己的旧相识——京城中做古董生意的冷子兴。两人说话投机,以前十分投缘。
他忙笑问道:“老兄什么时候来这儿的呢?今日偶遇,真是奇遇!”
冷子兴答道:“我在这儿遇见一个朋友,他留我在扬州多住几日,过些时候可就要出发了。”
他一面说,一面让雨村同席坐了,又叫了几道菜,两人便闲谈慢饮起来。
贾雨村问:“近日京城有什么新闻吗?”
冷子兴反问:“你听说过荣国府和宁国府吗?”
贾雨村笑了一笑,答道:“怎么会不认识!去年我到金陵地界,从他们老宅前经过。街东是宁国府,街西是荣国府,二宅相连,竞把大半条街占了呢!”
“唉,”冷子兴叹了一口气,说,“这两家也不比以前那么风光了。只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外面的架子还好看罢了。这还是小事,更有一件大事:他们家的儿孙一代不如一代了!”
雨村听了,吃了一惊,忙问:“这样诗礼之家,怎么会不善教育呢?我听说这宁、荣二家,教育最是有方的。”
冷子兴又叹了一口气,说:“我告诉你吧,当日宁国公与荣国公是两个同胞弟兄。宁公居长,生了四个儿子。宁公死后,贾代化袭了官,也养了两个儿子:长子名贾敷,至八九岁便死了;只剩了次子贾敬袭了官。贾敬一味好道,一心想成神仙,其它的事都不放在心上。幸好贾敬早年生了一子,名贾珍,因他父亲要作神仙,便把官袭了。贾珍生了一个儿子,今年才十六岁,名叫贾蓉。如今,贾敬老爷全不管事,这贾珍哪里肯念书,一味玩乐,就是把宁国府翻过来,也没有人管他。
“再说荣府吧!自荣公死后,长子贾代善袭了官,娶了金陵的名门望族史侯小姐为妻,生了两个儿子:长子贾赦,次子贾政。如今贾代善早已去世,太夫人尚在,长子贾赦,袭了官;次子贾政,自幼酷爱读书,如今已升了员外郎了。这贾政老爷的夫人王氏,头胎生的公子,名叫贾珠,十四岁进学,不到二十岁就娶妻生子,一病死了;王氏夫人第二胎生了一个小姐,在大年初一出生,这就奇了;不想后来又生了一位公子,说来更奇,他出生的时候,口里竟含着一块五彩晶莹的玉来,就取名叫宝玉。
“你说这事奇不奇怪?”
贾雨村笑着说:“果然奇怪,只怕这人含玉出生,来历不小!”
冷子兴冷笑道:“人家都这么说,但这孩子淘气异常,他祖母爱他如珍宝。说也奇怪,他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我便觉浊臭逼人!’你说好笑不好笑?”
贾雨村听了,半响不语。冷子兴又道:“不过,便是贾府中,也有不错的。贾政老爷的长女,名元春,现因贤孝才德,送入宫中作女史去了。二小姐是赦老爷之女,名迎春,三小姐系政老爷次女,名探春,四小姐是宁府贾珍的胞妹,名惜春。因史老夫人极爱孙女,她们都跟在祖母这一边读书,听说个个不错。”
贾雨村这才笑道:“这倒没错。就说我那东家的女儿,她母亲是荣府中贾政、贾赦的胞妹。我这女学生言语举止和其他女子不同,可见她母亲必不平凡,可惜,上个月竟亡故了。
“对了,这贾政老爷有了一个衔玉而生的宝玉,难道贾赦没一个儿子不成?”
冷子兴答道:“那贾赦也有一子。他名贾琏,今已二十多岁了,娶了贾政夫人王氏的侄女,叫王熙凤。据说这王熙凤模样标致,言谈又爽利,心机又深细,无人不称赞她的。”
二人说说笑笑,吃了几杯,正要走时,又听到后面有人叫道:“雨村兄,恭喜了!特来报个喜信儿的。”
贾雨村回头看时,原来是当年和自己一起被革职的同僚。他打听到朝廷起复旧员,便四下找人情路,希望再得个一官半职。
贾雨村得知后,自然欢喜。冷子兴忙献计,叫贾雨村央求林如海。
第二天,贾雨村便求见林如海。
林如海听了贾雨村的话,说:“真是凑巧,我夫人去世后,我岳母念及小女无人依傍教育,已经派船来接她了。
“你尽心教训小女,我正愁没机会报答你。这下正好,我写一封信,将你推荐给我妻兄贾政。”
贾雨村不住打恭,谢不绝口。
那女学生林黛玉,原来不忍心离开父亲,无奈她外祖母执意一定要她去,而且父亲也劝她:
“我已年将半百,也不想再娶了。你年小多病,在家里我也不能很好地照顾你。不如去你舅舅家!”
黛玉听了,这才含泪答应。她和奶娘及荣府来接应的人,上船出发了。贾雨村也叫了一艘小船,和黛玉同行。
到了京城,贾雨村就拿着林如海的推荐信,去找贾政。
贾政看了妹夫林如海的信,就邀请雨村入内相见。他见雨村相貌魁伟,言语不俗,就特别优待雨村。在他的帮助下,贾雨村在金陵应天府谋了一个缺位,择日上任去了。
黛玉进贾府
林黛玉弃舟登岸时,就有荣国府的人在岸上等候她了。
这林黛玉听母亲说过,她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她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况主人呢?因此,黛玉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恐怕被人耻笑。
进城以后,黛玉从轿内往外看去,见街市繁华,人烟鼎盛,自与别处不同。又走了半天,然后见到街北蹲着两个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玉门之上有一匾,匾上书“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
黛玉心想:“这必是外祖的长房了。”
她正想着,又往西行,不多远,照样也是三间大门,方是荣国府。
进了门,几个婆子上来打起轿帘,扶黛玉下轿。林黛玉扶着婆子的手,进了垂花门,转过插屏,来到正房大院。台矶之上,坐着几个穿红着绿的、丫头,一见黛玉,就七嘴八舌地说:
“刚才老太太还念呢,可巧就来了。”
林黛玉刚进房时,只见两个人搀着一位鬓发如银的老夫人近前来。黛玉便知是她外祖母,她正要拜见,却早被外祖母一把搂进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黛玉也掉下泪来。
不一会儿,只见三个奶妈并五六个丫环,簇拥着三个姊妹来了。第一个肌肤微丰,合中身材,温柔沉默,观之可亲;第二个身材高挑,鸭蛋脸,文彩精华,见之忘俗;第三个年纪还小。
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但见她面庞赢弱不胜,忙问:
“妹妹身体不好,为何不及早治疗呢?”
“我从小就是这样,从会吃饭的时候起就开始吃药了,到现在,还在吃人参养容丸。”黛玉回答。
贾母听了,说道:“正好,我这里正配丸药呢。叫他们为你多配一份就是了。”
她的语音未落,只听后院中有人笑着大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
黛玉心中十分纳闷:这些人个个都是敛声屏气:,毕恭毕敬的,这是谁呢?竞这样无礼。
她正想着,只见一群丫环簇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
这个人打扮与众不同,彩绣辉煌,就像是下凡的仙子。一双丹凤眼,两弯柳叶眉,身材苗条,体格匀称,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着对黛玉说:“她是我们这儿有名的‘辣子’,你就叫她‘凤辣子’就是了。”
黛玉不知该怎么称呼,众姐妹就告诉她,说:“这是琏嫂子。”黛玉虽然不相识,但曾听母亲说过,大舅贾赦之子贾琏,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的内侄女,自幼父亲将她当男孩教养,学名王熙凤。黛玉忙陪笑见礼,以“嫂”称呼。
这熙凤拉着黛玉的手,上上下下仔细打量了一番,笑着说:“天下竟有这么标致的人物,我今天才算见识了!况且这周身的气派,一点儿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简直就是个嫡亲的孙女嘛!
“也怪不得老祖宗这样恋恋不舍。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就去世了。”
说着,她就用手帕拭泪。贾母笑着说:“我才止了泪,你倒来招惹我。你妹妹赶了老远的路,身子又弱,刚刚才劝住了,不要再提伤心事了。”
然后,她又回头对黛玉说:“你以后管她叫风姐儿就是了。”
凤姐儿听了,马上化悲为喜,说:“我一见妹妹,一心都扑在她身上了,又欢喜又欢心,竞忘了老祖宗。该打!该打!”
说完,她又牵起黛玉的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上过学?现在吃什么药?在这里可别想家,想要什么吃的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婆子们不听使唤的话,也可以告诉我。”
她又掉头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都搬进来了没有?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紧打扫几间下房,让他们去休息。”
正说着,仆人送上了茶果。凤姐儿亲自捧茶送果给黛玉。又听见王夫人问她:“月钱放过了吗?”
凤姐儿答道:“月钱已放完了。刚才带人到后楼去找缎子,找了半天,也没见着昨日太太说的那匹,就备了别的。等太太回去后,就送过来。”
王夫人满意地点了点头。
茶果撤下后,贾母命两个婆子带黛玉去见两个舅舅。贾赦之妻邢氏忙起身,笑着回道:“我带外甥女过去吧,倒也方便。”
贾母笑道:“正好,你也去吧,不必过来了。”邢夫人应了一声,就带了黛玉与王夫人告辞贾母。
过了垂花门,早有小厮们拉过一辆青铜车,邢夫人带着黛玉,坐在上面。小厮们抬起,走到宽处,才驾上骡子,到仪门下来。
黛玉进入院中,打量着房屋院宇,想着定是荣府中花园隔断过来的。进了三层仪门,看见正房走廊,都小巧别致,不像刚才那边轩昂壮丽。
进了正室后,早有许多丫环迎接,邢夫人让黛玉坐着,一边命人到书房去请贾赦。
过了一会儿,派去的人回答说:“老爷说了,连日来他身子不好,见了姑娘彼此伤心,暂且不忍相见。劝姑娘不要想家,跟着老太太和舅母,就如同在家一样。若有什么委屈,只管说出来。”
黛玉听后,又坐了片刻,便告辞了。邢夫人又命人把黛玉送回去。
黛玉又来到荣府,进入堂屋中,抬头迎面先看见一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匾上写着:“荣禧堂”三个斗大的字。后面还有皇帝亲笔御书。
老嬷嬷领着黛玉进东房门,王夫人时常居坐宴息的地方,让黛玉到炕上去坐。
丫环捧上茶来,黛玉边喝茶,边打量着丫环们,那装饰衣裙、举止行动,确实与别家不同。
茶还没吃完,一个丫环进来传二太太的话,让林姑娘到东廊三间的小正房内。‘老嬷嬷又领着黛玉出去,进了正房,见王夫人坐在西边下首,她就坐在挨炕的椅子上。王夫人再三邀请,她才挨着王夫人坐了。
王夫人对她说道:“你舅舅今日斋戒去了,以后再见吧。只是有一句话要叮嘱你:你三个姐妹都很好,以后可以一起念书,认字或是学些针线活。但最让我放心不下的是: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今日他去庙里还愿了,还没有回来,晚上你见了便知。以后你不要理他,你这些姐妹都不敢招惹他的。”
黛玉也常听母亲说起,二舅母生的表兄,是衔玉而生的,顽劣异常,很讨厌读书,最喜欢在女子的住处混,外祖母又极溺爱,无人敢管。黛玉知道说的是他,就——答应了。
这时,一个丫环过来传话:“老太太那里传话了。”
王夫人忙带着黛玉向贾母的后院走去。途中经过一扇大门,一所房子,王夫人指着给黛玉说:“这是你凤姐儿的屋子,以后你少什么东西,只管找她。”进了后房门,已有很多人在此伺候,见了王夫人,忙安置桌椅。
凤姐儿拉着黛玉在左边第一张椅子上坐下。迎春三姐妹也都依序坐下。饭后,贾母对王夫人等说:“你们去吧,让我们说说话。”
王夫人听了忙起身,领着凤姐出去了。
贾母问黛玉念了什么书。黛玉答道:“只念了《四书》。”黛玉又问姐妹们读的书,贾母答着说:“读什么书,不过是识德几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
话还没说完,就听见外面传来一阵脚步声,丫环进来说:“宝玉来了。”
接着,进来了一个年青的公子,服饰极为华丽,眉清目秀,容貌极好。在一根五色丝绦上,系着一块美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