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

分類: 图书,少儿,儿童文学,名著少儿读本,
作者: 刘云 主编
出 版 社:
出版时间: 2007-12-1字数: 10000版次: 1页数: 180印刷时间: 2008/10/01开本: 大32开印次: 2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544901581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该书所写的大多是神仙鬼怪的故事,然而这些故事看似荒诞,却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揭露封建压迫是全书的一个重要的主题,书中很多篇目,是对欺压良民的邪恶热力进行揭露和鞭达。作品道出了整个封建官僚柚木机构的腐朽。
内容简介
以写鬼狐著称于世的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博人。他生于明末清初一个渐趋没落的地主家庭,一生与科第无缘。后以笔耕卖文、做别人的幕宾,坐馆教书维持生活。经过几十年的业余创作,将收集来的各种奇闻异事汇成了这本充满鬼狐故事的短篇小说集。是一部名为谈鬼说狐,但另有寓意的孤愤之书,实名《鬼狐传》,一开始只在民间传抄,直到作者去世50年后,才定名为《聊斋志异》成书问世。它不仅是中国古典小说中的精品,也是世界文学中的瑰宝。
该书所写的大多是神仙鬼怪的故事,然而这些故事看似荒诞,却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揭露封建压迫是全书的一个重要的主题,书中很多篇目,是对欺压良民的邪恶势力进行揭露和鞭挞。
作品道出了整个封建官僚机构的腐朽。
另外一些富有人生哲理的故事,像《种梨》、《劳山道士》,无不令人哑然失笑。
本书既保留原著的风采,又通俗易懂,而且插入了许多精美的图片,使小朋友能直接领略精品神韵。小朋友们赶快行动吧!
目录
茶摊
劳山道士
种梨
陆判
狐嫁女
娇娜
画皮
婴宁
聂小倩
水莽草
赵城虎
梦娘
续黄粱
雨钱
胡四相公
伍秋月
封三娘
鸦头
叶生
考弊司
武技
连城
促织
田七郎
公孙九娘
小翠
阿秀
尾声
书摘插图
茶道
清朝末年,社会很不太平。官场腐败,治安混乱,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也许是末世的征兆吧,一时间,各种妖魔鬼怪的传说不绝于耳,到处都可以听到有关鬼怪的传说。
这时,有一个书生姓蒲,他少年时就以才华远近闻名,然而他命运坎坷,一连多次应考,总是名落孙山。
他开始对这种呆板的“八股取士”的考试心灰意冷起来。眼看着那些富家子弟一个个花笔银子就能买到功名,而自己却仍贫困潦倒,他愤然地说:
“这种迂腐的八股文,读起来还有什么意义呢?况且,现在有钱就可以买到功名,而真正的读书人却被埋没了啊!”
从此,他把八股文束之高阁,打算做一些真正有意义的事情。他决心把流传于民间的各种有关妖魔鬼怪的故事收集起来,于是就在自家附近摆了个茶摊,并在茶摊前立了块布幌:
“说故事,送茶水。”
渐渐地,这件事传开了,许多人都知道到蒲先生的茶摊上说一个故事,就可以免费得到一碗茶喝。这下,前来说故事的人多了,前来听故事的人就更多了,一时间,小小的茶摊门庭若市。
每听到一个故事,蒲先生就认真地把它记了下来。
劳山道士
有个老头听说有说故事就可以白喝茶的好事,就慕名而来,半信半疑地说了一个故事。
淄川有个王秀才,是个世家子弟。因他在家中排行第七,因此大家都叫他王七。
王秀才少年时迷上了道术,他听说劳山多神仙,就挑着书籍,去劳山游览,想碰上神仙,学点儿道术。
到了劳山,他登上一个山顶,看见那里有一座庙宇,十分幽静。一个道士正坐在蒲团上,白发长垂,神采奕奕,气度豪迈无比。
王秀才便与这个道士闲谈起来。他这才知道这个道士精通玄理,于是就要拜道士为师。道士听了,对他说:
“恐怕你娇生惯养,不能吃苦。”
王秀士求师心切,他坚决地说:“我一定能吃苦的。”
道士见他答得爽快,就答应收他为徒。
这道士的徒弟非常多。傍晚时,徒弟们都回来了,王秀才朝师兄们行礼,晚上便与他们同住在观内。
次日凌晨,天还未全亮,道士就叫来了秀才,交给他一把斧子,要他跟大伙儿一起进山砍柴。王秀才照着师父的话去做了。
就这样过了好几个月,秀才的手、脚都磨出了厚厚的茧子,但师父都没有教他一点儿道术。王秀才有点不耐烦了,他暗暗想回去。
这天晚上,王秀才回到观中,见师父正陪两位客人饮酒。天色已经暗了,没有灯烛。师父就用纸剪成一面圆镜,贴在墙壁上。不久,纸镜就像月亮那样放出亮光,照亮屋子,连屋内人的每一根头发都看得清楚。
徒弟们伺候师父和客人,奔走不停。一位客人说:“这样好的夜里,饮酒作乐,不可不与人共享此乐。”
于是,从桌上拿起一把酒壶,交给徒弟们说:“大家都开怀畅饮吧,不醉不休。”
王秀才心想:“徒弟有七八人,一壶酒还想叫人不醉不休?”
大家都分头寻找酒碗,拿着倒酒,就怕酒壶里酒没了,喝不上。但说也奇怪,一壶酒你斟我酌,总是倒不完。
另一位客人说:“在月光下这样默默地喝酒,未免太乏味了。为何不把月亮里的嫦娥请来呢?”
于是,他拿起一根筷子向墙上的月亮抛去。只见一个美女从月亮中走出来,起初不过尺把长,落地后就和平常人一样,长颈细腰,翩翩起舞。她还唱着歌,歌声清畅高扬,婉转动人。
歌舞一完,她盘旋一圈,跃到酒桌上,大家一看,又变成了一支筷子了。师父和客人大笑起来。
这时一个客人说:“今晚好开心,我已经酒足饭饱了,你们在月宫中为我饯行好吗?”
三人把酒桌移到月亮中央共饮。每个人的五官都看得十分清晰,就像在镜子中一样。
不久,月色渐渐暗下来。一个徒弟点上蜡烛。只见师父一人独坐,客人都不见了。桌上还留着吃剩的东西,所谓的月亮,只不过是一张圆纸。
师父问大家:“你们喝够了没有?”
徒弟们都说够了。
“够了就去睡觉,别耽误明天砍柴。”师父又说。
大伙儿便去就寝了。
王七心里高兴,就打消了回家的念头。
又过了一个月,王七实在苦得难受,可道士从未传授他半点道术。他不愿再等下去了,就向师父告辞说:
“弟子走了几百里路,想拜师学术。可是三四个月过去了,不过是早出晚归地砍柴而已。弟子在家从未吃过这种苦,要下山去。但即使不能学到长生之术,是否可以传授一些小小的工夫,稍稍满足一下弟子的心愿呢?”
道士笑着道:“我早就说过了,你吃不了苦。你既然要走,那你明天就下山去吧!”
王七又说:“弟子在这里操劳许久,就请师父传授些功夫,弟子也不枉此行,怎么样?”
道士就问王七:“你想学什么呢?”
王七说:“每次看见师父走路时穿墙过壁,毫无阻拦,我只要学到这种本领就行了。”
道士答应了告诉他秘诀,让他默念一遍,把它记住,就对他说:“去试~试。”
可王七面对着墙壁不敢撞,道士一再催他,王七慢慢走到墙下停步不前。
道士又说:“低下头,走进去,不要害怕。”王七退了几步,然后闭上眼朝墙壁跑过去,然后停下来,睁开眼,没有看到墙壁,回头一看,已在墙壁之外了。
王七十分高兴,忙进去向师父道谢。师父告诫他说:
“回家后要洁心自持,否则法术便不灵了。”
第二天,道士给了王七路费,打发他下山去了。
回到家后,王七夸口说自己遇见仙人,学了道术,能穿墙,畅行无阻。他妻子不信,王七便要做给她看。
他站在离墙几米的地方,然后猛地冲向墙壁。结果一头撞在墙上,人被撞昏在地上,额头上马上肿起一个碗口大的肿块。
老婆见他这模丑样,讥笑他吹牛。王七气得大骂道士没有良心,欺骗了他。
听了这个故事,大家都笑了个够。王七这种人,世上很多,总是想出一些作威作福的坏主意,想横行无阻。初次尝试收到小小的效果,于是就以为天下万事都可以照此办理,但到头来总是碰壁。
种梨
那老头讲了个故事,果然免费得了一碗又清又爽口的茶水。他心里一高兴,又说了自己的一次奇遇。
一天,有个乡下人推着车在集市上卖梨。他的梨又大又甜,但卖得很贵。
这时,有一个道士朝乡下人过来了。他头戴破巾,身穿旧袍,在车前讨梨吃。乡下人很小气,哪里肯依他,吆喝他走开,他却偏偏不走。乡下人很恼火,冲着道士破口大骂。
道士见他骂得难听,说:“你这一车梨,至少有几百个,我只讨一枚,对你来说,损失也不大,何必这么骂我呢?”
旁边的人也看不下去,也劝乡下人挑一个小的梨子,打发那道士。乡下人执拗不肯。
正在这个时候,酒店有个伙计,实在看不下去了,掏钱了一个梨给道士。道士连忙道谢。他回头对围观的人说:
“出家人不知道什么叫吝啬,今天有这么个好梨,就请大家一起品尝吧。”
有人对他说:“就这么个梨,你就自己吃吧。”
道士也不再多话,把梨吃完,手中托着梨核,放到地上的一个坑里,盖上土。他还向周围的人讨水浇灌。喜欢热闹的人故意向店里要了一盒热汤,交给道士。道士接过汤,二话不说,就浇在坑内。
说也奇怪,地上立刻长出小苗来,渐渐长大,成树了,枝叶茂盛。没一会儿功夫,就开花结果了。那梨又大又香,累累满树。
道士从树上将梨摘下,送给围看的人吃。不一会儿,梨就分完了。道士用刀砍梨树,叮叮当当地,许久才将树砍断。他将梨树扛在肩上,从容而去。
当道士变戏法时,卖梨的乡下人也在人群中伸着脖子注目观看,忘了卖梨。等到道士走后,回顾车中,梨子已全没了。他这才明白过来,刚才道士分给大家吃的,都是自己的梨子。他细细一看,车子还丢了把手,上面有新的断痕。
他非常生气,急忙去追赶道士。转过墙角,只见车把抛在墙下,才知道道士所砍的树干,就是这个。
道士早已不知去向,集市上的人无不大笑起来。
陆判
这一天,来了个年轻人,他见茶摊附近围满了人,仔细一打听,才知道有人要听故事,送茶水,他就给大家讲了个恐怖而又有趣的故事。
陵阳有个叫朱尔旦的人,性情豪放,但他天资不够聪明,虽然勤学,在学业上却没什么成就。
一天,他与朋友们一起喝酒。有人开玩笑地对他说:
“大家都说你大胆,你如果能在半夜到十王殿左边走廊下把判官背来,大伙儿就设酒席请你。”
陵阳有个十王殿,里面供有许多鬼神的雕像,用木头雕成,栩栩如生。东庑有判官站立着,面带绿色,怒容满面,样子很吓人。在夜里,从附近经过的人常常听到拷打声。就连白天进去的人,一见判官那副凶样,也无不毛骨悚然。所以,大家就拿这件事来为难朱尔旦。
朱尔旦笑了一笑,起身就走。过了一会儿,他又回来了,在门口外大声叫道:
“我把判官请来了!”
他走进屋里,把判官放在桌上,敬酒三杯。大家吓得发抖,请求朱尔旦快快把这可怕的东西背走。朱尔旦把一杯酒浇在判官前面,祷告道:
“弟子无礼,大宗师想必不会见怪。我家离这儿不远。如果您高兴,就请到我家共饮,千万别客气啊!”说完,他就把判官又背回去了。
第二天,大家果然设宴请他,喝到天黑才散席。但朱尔旦意犹未尽,回到家后继续独自喝起酒来。
忽然,他听见一阵响声。有人掀帘进来,他细看,正是判官。于是,朱尔旦起身说:“啊,想必是我要死了。昨晚我冒犯了你,今天你就来惩罚我了。”
判官微笑说:“不!昨天承你盛情招待,今晚有空,就来赴约了。”
朱尔旦听了很高兴,他忙让判官坐下,亲自洗杯筷碗盆,并生火烫酒。判官说:“天气很热,就饮冷酒吧。”朱尔旦遵命,把酒壶放在桌上,跑去告诉家人,准备好下酒菜。
朱尔旦的妻子听说判官来了,十分害怕,劝朱尔旦赶紧逃去。朱尔旦不听,等下酒菜准备好后,就端到堂上。两人对饮了几杯,朱尔旦就问判官的姓氏。
判官说:“我姓陆,无字。”朱尔旦又与他谈了书本上的事,陆判官无不对答如流。朱尔旦又问:“你会八股文吗?"陆判回答:“稍稍能懂得分辨优劣。其实阴间和阳间所读的书,大抵相同。”
陆判的酒量很大,连饮十几杯,仍若无其事的样子。朱尔旦因白天喝过,回来又喝,不一会儿就醉了,趴在桌上睡着了。一觉醒来,灯光昏暗,鬼客早已走了。
从此,每隔两三天,陆判就要来喝一次酒。两人的情谊也一天一天地加深。有时,他们喝到深夜,就共睡一床。朱尔旦还拿出自己写的文章向陆判请教,陆判也不客气地用红笔涂改。一篇又一篇,他都说朱尔旦写得不好。
一天晚上,朱尔旦喝醉了,先去就寝,陆判仍在独自继续喝酒。忽然,朱尔旦在醉梦中腹部有一点儿痛,睁眼一看,却见判官坐在床前破开他的肚子,拿出肠胃一一清理。朱尔旦吃惊地问:
“我和你无怨无仇,你为什么要杀我?"
陆判笑着回答:“不要怕,我正在替你换一颗聪明智慧之心。”然后,他慢慢将朱尔旦的内脏放回肚子里,然后缝好,最后用裹脚布把朱尔旦的腰缚紧。
料理完毕,床上并无血迹。朱尔旦微微觉得腹部麻木。他见陆判把一肉团放在桌上,便问:
“这是什么?”
“这是你的心。”陆判回答:“你作文不佳,正是由于毛塞心窍。刚才在阴间从千万颗心中挑选一颗最好的换给你。”说完,他掩门而去。
天亮时,尔旦解开裹脚布,见伤口已愈合,但动手术的地方留下了一条红线。从此以后,他的文章大有长进,读书过目不忘。几天后再拿文稿给陆判看时,陆判点头称是。但他又对朱尔旦说:
“但你福浅,不能做大官,只能中举。”
“那我何时能中举呢?”朱尔旦问。
“今年你必中头名。”
不久,朱尔旦在府考中得了冠军,乡试又夺魁。他的朋友向来觉得他笨,常嘲弄他,见他连连得意,十分吃惊。在人家的盘问下,朱尔旦不得不说出陆判帮他换心的事。大伙儿于是求朱尔旦在陆判面前说些好话,愿意与陆判交往。朱尔旦拗不过众人,只好答应了。
这天晚上,大伙儿在朱尔旦家设宴招待陆判。半夜的时候,陆判来了,他双目闪闪如电,红胡子不断飘动,一副杀气腾腾的样子。大伙儿吓得心惊胆战,一一溜走。
最后,只剩下朱尔旦和陆判两人合饮。朱尔旦喝得快醉的时候,对陆判说:
“你帮我换心洗肠,我已很感谢你了。但还有一件事想麻烦你,不知当说不当说?”
陆判忙问有何吩咐。朱尔旦说:
“心肠能换,想必面目也能改。我妻子别的都过得去,就是面貌不美,请你帮忙一下吧!’’
陆判笑着答道:“行,让我好好想个办法。”
过了几天,陆判半夜来敲门,朱尔旦忙将他迎了进来。他见陆判衣襟中包着一件东西,忙问是何物。陆判回答道:
“这就是你要求我做的东西,可不容易物色到。刚才有机会来,弄了一颗美人头,应该可以满足你的要求。”
朱尔旦一看,那人头的颈上还有血。陆判忙催朱尔旦快快进屋,别惊动其他人。寝室的门上了拴,但陆判一推,门就开了。朱夫人侧躺在床上,陆判把美人头叫尔旦抱着,自已从靴中取出匕首,按着朱夫人的脖子一切,便像切肉一样,把头切下。然后,他从朱尔旦的手中接过美人头,接合上去,看看是否端正,最后按了一按,把枕垫好。他叫朱尔旦把朱夫人的头埋好,就从容地离开了。
朱夫人醒后,觉得脖子有点麻,脸上好像也粘着什么东西。她用手一搓,发现血块,非常恐惧。她忙叫丫头倒水,丫头见她脸上到处是血,也吓坏了。洗脸时满盆是血,抬头一看,夫人面目全非。夫人照着镜子,惊讶莫名。朱尔旦进来,把昨晚的事告诉给了夫人。他看着夫人,只见她秀眉弯弯,一张鹅蛋脸儿带着笑容,活像画中美女。他解开夫人的衣领,见夫人颈上有一圈红线,红线上下肤色完全不同。
城里吴侍御有个女儿长得十分美丽。上元节她游十王殿时,被一个无赖看见,跟至她家公园强奸了她。他先杀死了一个丫头,遭到小姐拒绝后,把小姐也杀了。吴夫人听到响声,忙叫丫头去看个究竟。发现尸体后,全家无不骇然,哭得死去活来。
然而,第二天,家人揭开尸布一看,小姐的头已不翼而飞。呈侍御把这场奇案告到官府,官府限令捉贼。三个月过去了,仍未能破案。
有人把朱尔旦家换头的奇闻讲给吴侍御听,吴侍御听了,十分怀疑,派一个丫头往朱尔旦家查看,丫头一见朱夫人,吓得一口气跑回吴家。
吴侍御听到丫头的话后便猜测是朱尔旦用妖术杀了自己的女儿,忙派人质问朱尔旦。朱尔旦解释说夫人的头是在梦中换的,连他自己也不知原因,说他杀了小姐,实在冤枉。
吴侍御哪里肯听朱尔旦的话?他告到了官府。官府先审问了朱家仆人,但仆人与主人的口供完全一致,因此一时不能断决。
朱尔旦无计可施,只好求助陆判。陆判道:
“这事容易,我叫吴侍御的女儿自己说吧!”
吴侍御当天夜里便梦见女儿对他说:
“女儿是被苏溪杨大年杀死的,与朱尔旦无关。朱尔旦嫌夫人不美,陆判就将他夫人的头与我的头换了。这样,女儿虽死了,头还活着,你可别为难朱尔旦啊!”
吴侍御醒后,把这怪梦说给夫人听,原来夫人也做了同样的梦。他把这事告诉官府,官府一查,果然有杨大年这个人,于是就把他捉来,经过审问,杨大年承认了自己杀小姐的罪行。
吴侍御来到朱家,求见朱夫人。从此以后,吴侍御与朱尔旦就以翁婿相称。
朱尔旦三次八股会试,都以犯规被取消成绩。他从此灰心,不求功名。
又过了三十年,陆判对他说:
“你寿命不长了。”
“我还能活多久?”朱尔旦忙问。
陆判算了一算,说他还能活五天。朱尔旦于是又问:“你能救我吗?”陆判回答:“天命不可违。而且,活着未必会比死了舒服快乐啊!”
朱尔旦听了,点头称是。他当天就为自己准备了棺材寿衣,五天后安然死去。
凿去心肝,换来头颅,这是多么异想天开的事啊!在座的人听了无不感叹,都说陆判的外貌虽然难看,但心地善良。有人还问那个说故事的年轻人:
“陵阳的陆判还在吗?他还有灵吗?”
年轻人笑着回答:
“我不知道。倘若在的话,即使为他赶车,也觉万分荣幸啊!”
故事说完了,年轻人端起茶,毫不客气地一饮而尽。看他那豪迈的样子,众人都拍手叫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