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与法律发展:法学方法论的生态化
分類: 图书,法律,宪法、行政法,
作者: 陈泉生 等著
出 版 社: 法律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7-1字数:版次: 1页数: 445印刷时间:开本: 32开印次: 1纸张:I S B N : 9787503684074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专著是一部论述21世纪环境时代法学方法论在对付日益猖獗生态危机方面的理论发展的新近成果。其重点研究了该领域的最新发展和前沿理论问题,以及为适应21世纪环境时代要求所进行的制度上的设计和创新。其以法学方法论生态化所涉及的各个问题作为探讨的对象,依次对科学发展观与法律的生态化、科学发展观与法学方法论的创新、法学方法论生态化之界定、后现代主义对法学方法论生态化之影响、法学方法论生态化对传统法学方法论的突破、法学方法论生态化的法哲学视野、法学方法论生态化与“生态人”模式、法学方法论生态化与法的价值、法学方法论生态化与法律主体的扩张、法学方法论生态化对法律制度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地探究和论述。同时还对野生动物准人格制度的创设、政府环保责任的拓展、生态补偿制度的建立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并进行详尽地论证。
目录
第一章 科学发展观与法律的生态化
第一节 科学发展观的时代意义与文化背景
第二节 科学发展观的经济形态与法律保障
第三节 科学发展观与法律的生态化
第二章 科学发展观与法学方法论的创新
第一节 法学方法论的历史变迁
第二节 法学方法论的不足
第三节 科学发展观的整体论与法学方法论的创新
第三章 法学方法论生态化之界定
第一节 亟待拓展的法学方法论
第二节 法学方法论生态化之界定
第三节 法学方法论生态化的特点
第四节 法学方法论生态化对法学研究的影响
第四章 后现代主义对法学方法论生态化之影响
第一节 后现代主义与整体论
第二节 后现代主义与法学方法论生态化之形成
第三节 后现代主义与法学方法论生态化之关联
第五章 法学方法论生态化对传统法学方法论的突破
第一节 法学方法论在内涵中的突破
第二节 法学方法论在外延上的突破
第三节 法学方法论生态化的独特性
第六章 法学方法论生态化的法哲学视野
第一节 法的“实然”与“应然”关系的重构
第二节 法律与道德关系的新解
第三节 法律主体与客体关系的新辩
第七章 法学方法论生态化与“生态人”模式
第一节 人的模式概念之解释
第二节 各种类型人的模式之探究
第三节 “生态人”模式的设计与证成
第八章 法学方法论生态化与法的价值
第一节 人性与法的价值
第二节 生态人与法价值的变迁
第三节 法价值的冲突
第九章 法学方法论生态化与法律主体的扩张
第一节 法律主体扩张的必要性
第二节 法律主体扩张的历史考察及启示
第三节 影响法律主体扩张的因素
第四节 法律主体扩张的途径
第十章 法学方法论生态化的制度设计
第一节 野生动物准人格制度之创设
第二节 政府环保责任之拓展
第三节 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建立
参考文献
后记
书摘插图
第一章科学发展观与法律的生态化
第一节科学发展观的时代意义与文化背景
一、科学发展观的时代意义
众所周知,人类正共同面临着一场新的人口资源危机,由此也共同面临着一场新的文明转型。如果没有新技术的革命性突破,如果没有新的全球资源配置体系的革新,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矛盾将会迅速激化,人类就有可能越不过这次文明转型的门槛。正如有识之士所指出的那样:“当今世界正处在世纪之交的巨大变革时期。它主要表现为‘三重转变’,即人类文明形式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变,世界经济形态由资源经济和物质经济向知识经济和循环经济的转变,社会发展道路由非持续发展向可持续发展的转变。”可见,建设生态文明社会是关系到21世纪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也是推进“三重转变”的根本措施。
正如有识之士所指出的那样,21世纪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最大威胁是生态危机,中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脆弱。改革开放二十五年来中国实现了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的战略目标。然而经济增长方式尚未从根本上转变,仍然没有摆脱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发展模式,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资源和能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日益突出。据世界银行和国内有关机构测算,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的经济增长有2/3是在对生态环境透支的基础上实现的。据了解,目前中国正处在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十分严重的时期,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其一,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大、总量大,远远超过环境自净能力;其二,中国生态环境面临着边建设边破坏的局面,生态破坏范围在扩大;其三,老的环境问题尚未解决,新的环境问题接踵而至。由于工业、城市生活带来的水的有机污染、富营养化和二氧化硫及颗粒物污染等老环境问题还没有解决,而诸如危险废物、微量有机污染物、土壤污染、外来物种入侵等新的环境问题已经出现,环境污染呈现复合型和压缩型特点,增加了治理难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