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向左史玉柱向右
分類: 图书,传记,财经人物,
作者: 张永生编著
出 版 社:
出版时间: 2008-9-1字数: 248000版次: 1页数: 303印刷时间: 2008/09/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802501218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马云仅仅比史玉柱大两岁,他们身上有着太多的相似之处,比如他们都有着南方人的精明和胆魄,他们都曾屡屡受挫,饱受失败的煎熬,同样又在失败后东山再起……
在当今的商海之中,马云与史玉柱无疑是两颗最耀眼的明星,他们是时代的弄潮儿,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以气吞山河的敛财速度让人目瞪口呆,更以特立独行的人格魅力征服了无数崇拜者的心。
内容简介
马云曾经是调皮捣蛋的坏学生,史玉柱则是品学兼优的好苗子;马云身上更多的是一念之仁,史玉柱更多的则是商人本能;马云在失败后依然按部就班,专注自己的经商领域,欲将阿里巴巴打造成一个伟大的电子商务帝国;史玉柱在遭受重创之后,奇迹般地依靠保健品迅速完成人生大逆转,继而又向网络游戏领域进军。
目录
前言
第一章:创业之路
马云向左:
1.顽皮捣蛋的学校小霸王
2.辞职下海,创立中国黄页
3.连连受挫,马云欲哭无泪
4.阿里巴巴,马云起死回生
5.痴心不改的铁心企业家
史玉柱向右:
1.品学兼优的学校尖子生
2.辞职下海,创立巨人集团
3.企业破产,成为最穷的人
4.负债2亿到盈利500亿
5.调转船头,踏上新的征程
第二章:经营理念
马云向左:
1.将一直专注于电子商务
2.不改变方向的坚守精神
3.积极创新,决不照搬照抄
4.简单实用,拒绝花里胡哨
5.逆向而行,服务中小企业
史玉柱向右:
1.靠电脑起家,经营多元化
2.精于赚钱,不灵立即掉头
3.史玉柱式的行业大跳槽
4.一个商业革命的推崇者
5.随大流,专挣有钱人的钱
第三章:内部管理
马云向左:
1.绝不崇拜个人英雄主义
2.不能面对面,却能心贴心
3.马云不靠控股控制企业
4.选的都是不一般的学生
5.不从竞争对手中挖人才
史玉柱向右:
1.唯我独尊的精神之领袖
2.只能面对面,不能心贴心
3.在内部实行军事化管理
4.又红又专,用人保持传统
5.果断出手,挖走盛大精英
第四章:竞争谋略
马云向左:
1.等待机会,绝不轻易冒险
2.支付宝是马云的摇钱树
3.强强联手,马云并购雅虎
4.倒立看,世界劲敌不可怕
5.马云发招,剑指GOOGLE
史玉柱向右:
1.史玉柱与陈天桥大比斗
2.盛大做对手,丁磊是大哥
3.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4.以市场为导向,乘虚而人
5.网游竞争就是人才竞争
第五章:营销手段
马云向左:
1.借助名人效应巧妙营销
2.马云的拿手戏,娱乐营销
3.阿里巴巴是如何出名的
4.铁律容不得任何人染指
5.千万不要把灾难当公关
史玉柱向右:
1.广告是史玉柱制胜秘笈
2.渠道为王,严格控制营销
3.看透人心,才能出奇制胜
4.地毯式营销与造势手段
5.脑白金危机公关大策划
第六章:融资手段
马云向左:
1.巧融资,搭上高盛顺风车
2.拿到孙正义八千二百万
3.强强联手,马云得到十亿
4.马云要当杨致远的老板
5.香港上市,马云身价倍增
史玉柱向右:
1.整合资本,还清巨额债务
2.巧运作,史玉柱借壳上市
3.资本新游戏,卖掉脑白金
4.另类投资者,瞄准银行业
5.纽约上市,巨人海外融资
第七章:领导艺术
马云向左:
1.危机事件中最大的赢家
2.千万不能把自己当英雄
3.没有笑脸的公司很痛苦
4.创业教父的社会责任感
5.别拿5分钱不当钱
史玉柱向右:
1.紧抓最关键部位的细节
2.英雄魅力,吸引铁杆员工
3.不用空降兵,独裁很危险
4.处处小心,推行危机管理
5.一个失败者的领导心态
第八章:个性魅力
马云向左:
1.巨大的魅力来自于平凡
2.散财人聚,让员工先致富
3.新儒商的独特魅力
4.网络教父的新狂人日记
史玉柱向右:
1.从赌徒到理性的投资者
2.能屈能伸,巨人起死回生
3.英雄本色,坦然面对失败
4.巨人史玉柱的坚韧品质
马云大事记
史玉柱大事记
书摘插图
第一章:创业之路
马云向左:
1.顽皮捣蛋的学校小霸王
我这一辈子第一次上电视。就是被人家在电视上拍下我见义勇为,呵斥小偷的镜头。
——马云
1964年9月10日。马云生在杭州。父母都没有多少的文化。幼年的马云和许多同龄的男孩一样,在人们的眼中都是那种典型的差生形象:叛逆、倔强、爱打架、逞强、顽皮淘气、屡教不改。马云的父亲虽然是典型的江南人。但脾气却很火暴。马云从小在父亲拳脚下长大,却特别爱交朋友。
马云是看着金庸的武侠小说长大的。行侠仗义、打抱不平的“侠义”情结在少年马云的内心深处早已生根、萌芽。受到小说的影响,马云也想在生活中成为这样一个“侠士”,行侠仗义、为朋友两肋插刀。于是,马云小时候成了老师、家长和邻居眼中爱打架的孩子。“我小时候很瘦小,但是很会打架。”这是马云对自己童年性格的一种描述。
马云自小就生得十分瘦弱,从他现在的样子也可窥见一斑。但是瘦弱的身形并没有影响马云的“骁勇善战”。幼时的马云是个很敏感、自尊心也很强的孩子,那个年代的人们,依然对家庭出身抱有很大的成见,不幸的是,马云的爷爷曾经做过国民党的保长,所以被划入“黑五类”。身为“黑五类子女”的马云,自小就在父亲的棍棒教育和同伴的欺负与轻视中成长起来。
有一天,马云的爷爷由于被人欺负,这个从来不和人争吵的男人终于不能忍受了。结果,警察到家里来,很多同学也趴在窗户上看热闹。警察当面大声呵斥:“只许你老老实实,不许你乱说乱动!”在那个动乱的时代,当时这句话是个经典。不幸的是,当时的语文课本里也有这句话。那节课,马云只好硬着头皮听。老师念到那句话时,一个孩子扭过头,看了马云一眼并做了个鬼脸。“哗”的一下,马云的课本就砸过去了。那孩子更猛,把整个书包猛掷过来,马云躲闪不及,书包里的铁文具盒角刚好撞在额角,顿时血流如注。这样的场景,在幼小的马云身上,发生过很多次。马云自幼行侠仗义,为朋友两肋插刀,这是唯一的一次为家人的尊严而战。
喜欢打抱不平,经常帮别人打架,打了无数次的架,“很少为自己,全是为了朋友,为了义气”。少年马云坚定不移地实践着他在武侠小说中看到的“侠骨仁心”。到了小学四年级,他在学校又帮人打架,结果受伤被送进医院,白骨都露出来了,没有麻药,只好直接缝针。虽然很疼,但马云当时眼泪都没掉一滴。男儿有泪不轻弹,马云打架从来不哭。赢就是赢,输就是输,不骂娘,更不向家人告状。据马云“不完全统计”,从小学到中学,因为帮朋友打架,替人出气打架,他身上缝过13针之多。因为打架,马云受过多次处分,后来也是因为打架而被迫转学,进了杭州第八中学。
少年马云还有一点点的倔强,打架他从不害怕比他高大的对手,从来不避讳自己的身单力薄。不论“敌人”多么强大。只要惹恼了马云也是硬碰硬地和对手“单练”。为此,幼年的马云没少吃苦头。有一次为了一些事情和一个高大的年轻人打架,别人都以为身材矮小的马云会不战而退,可是后来马云却越打越勇,虽然最终也没打赢对方,可却在气势上让对方颇感震惊。
因为爱打架,所有的老师、邻居都对马云这个顽皮孩子的前途不抱希望。老师和家长说马云是个“傻气”的孩子,总是为了朋友弄得满身是血,但朋友们却说这是“侠气”,说马云是最讲义气的人。由于马云“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尤其是帮助那些被大个子欺负的同学,他的勇敢也逐渐赢得同学的好感。到了期末评三好学生时,马云本以为自己肯定没问题,结果却没人推荐提名。马云感到莫大的委屈与失落,心灵也受到了很大的创伤。
从小到大,马云在学校里并不出色,小学到初中是三流的学生,考大学的时候。竟然考了三次才考上。马云的数学成绩非常不好,这也让老师对他很失望,老师对他说:“马云如果你的数学能考及格,我的名字就倒着写!”18岁那年,马云第一次参加高考,结果数学只得了1分。高考落榜后的马云,做了搬运工。
19岁那年,马云走进考场第二次参加高考,这一次,他的数学考了19分,总分离录取线差140分。这回,原本还对这孩子抱有一丝希望的父母,都觉得马云不用再考了,“没一点希望了”。
于是,第二次高考失败的马云,又开始每天骑着破旧的自行车,穿梭在杭州的大街小巷。
20岁那年,马云准备参加第三次高考。两次高考失利的马云却越挫越勇,准备上演一出哀兵必胜的精彩好戏。考数学的那天早上,马云一直在背10个基本的数学公式。考试时,马云就用这10个公式一个一个套。从考场出来后。马云和同学对数学题的答案,然后马云就很自信地说:“这次肯定能及格了!”
那一次,他的数学考了89分。据马云自己说,他当时是运用了“独门技法”——把数学题当成文科题做,考试之前把每种题型都背了一遍,才过了数学这一关的。
最终,以马云的总成绩,离本科线还差5分,被杭州师范学院以专科生录取。不过,也许是吉人自有天相,当时外语本科专业的学生居然没招满,于是马云幸运地被调配进外语本科专业。三次高考,两次遭遇滑铁卢,还是一如既往。
2.辞职下海,创立中国黄页
创业者没有退路,最大的失败就是放弃。
——马云
1984年,马云如愿以偿地迈进杭州师范学院的大门,从此如鱼得水,很快当选校学生会主席,随后当选杭州市学联主席。1988年毕业,马云被分配到杭州电子中学院教英语,每月89元工资。马云很快成为杭州优秀青年教师,发起西湖边上第一个英语角,开始在杭州翻译界小有名气。因此,很多人来请马云做翻译,马去做不过来,于1992年成立海博翻译社,请退休老师做翻译。海博第一个月全部收入只有700元。但房租2400元。为生存下去,马云背着大麻袋到义乌、广州去进货,海博翻译社开始卖鲜花,卖礼品。马云还曾经销售过一年的医药,推销对象上至大医院,下至赤脚医生。1994年海博持平,1995年开始赚钱。海博翻译社赚钱之后,马云就没再管它。
1994年圣诞节后一周,杭州电子工学院。来自西雅图的外教比尔在和马云聊互联网。两个都不懂互联网,但这并不妨碍,比尔讲得很激动,马云听得很激动。此时的马云,已经决定创业。“此前教给学生的东西都是从书本上贩卖而来,是在误人子弟。没意思。”马云在找机会。
1995年初,马云受托,作为翻译来到洛杉矶沟通落实一起高速公路投资,未果。马云从洛杉矶飞到西雅图找比尔。信仰互联网的比尔领马云去西雅图第一个ISP公司VBN参观。
两间很小的办公室,坐着5个对着屏幕不停敲键盘的年轻人。马云不敢碰电脑。公司的人说,不要紧,你就用吧。公司的人打开Mosaic浏览器,键人Lycos.com,对马云说:“要查什么,你就在上面敲什么。”马云在上面敲了个beer,搜索出了德国啤酒美国啤酒和日本啤酒。就没有中国啤酒,马云敲Chinese,返回是no data。马云又敲china history,找到一个50字的介绍。
马云问:“为什么有些能搜索到,有些搜索不到?”公司的人告诉他:“要先做个homepage,放到网上去,然后,全世界人都能搜索到了。”
马云马上想到应该给海博翻译社做个homepage。上午9:30,马云守在机器旁,等着海博翻译社网页完工。按照马云的意思,制作人员在海博翻译社网页写明了报价、电话和信箱。中午12:30,马云离开。晚上,马云回来收到5封回信。来自日本、美国、德国的客户来问翻译价格。最后一封来自海外的华侨,是个留学生,他对马云说:“海博翻译社是互联网上第一家中国公司。”马云感到了互联网的神奇,他兴奋地对VBN公司说:“你在美国负责技术,我到中国找客户。咱们一起来做中国企业上网。”
1995年3月的一个夜晚。杭州马云家坐着24位朋友,都是马云4年来在夜校教书时结识的外贸人士,马云想听听这些做外贸的人对Internet的商务需求。
马云在对他们说:“我要辞职,干Internet。”马云开始宣讲Internet。马云讲了整整两个小时。马云讲得糊涂,大家听得同样糊涂。
马云讲完,朋友们问了5个问题,马云都没答上来。23位朋友反对马云做Internet:“你开酒吧,开饭店,办个夜校,都行。就是干这个不行。”只有一个人说:“你要是真的想做的话,你倒是可以试试看。”
马云没听他们的,第二天一早,立即向学校辞职,然后,自己拿出六七千元,向妹妹、妹夫借了1万多,凑足2万元。然后,马云给杭州电子工学院计算机教师何一兵打了电话:“你听说过Internet吗?我们一起干Internet。”
1995年4月,中国第一家互联网商业公司杭州海博电脑服务有限公司成立。三名员工是马云、马云夫人张瑛和何一兵。此时离中国电信通互联网还有4个月。
1995年5月9日,中国黄页上线,马云开始从身边的朋友做生意。他的生意经是,先向朋友描述Internet怎么怎么好,然后,向他们要资料,通过EMS寄到了美国,VBN将homepage做好,打印出来,再快递寄回杭州。马云将网页的打印稿拿给朋友看,并告诉朋友在Internet能看到。此时,离中国能上Internet还有3个月。
由于不能实际地看到,朋友怀疑马云在编故事。马云说:“你可以给法国的朋友打电话,给德国的朋友打电话,或者给美国的朋友打电话,电话费我出,如果他说没有,那就算了;如果他说有,证明有了,你要付我们一点点钱。”中国黄页当时的收费标准是,一个homepage3000字外加一张照片,收费2万元,其中1.2万给美国公司。
3.连连受挫,马云欲哭无泪
每次打击,只要你扛过来了,就会变得更加坚强。通常期望越高失望越大,所以我总是想明天肯定会倒霉,那么明天真的打击来了,我就不会害怕了,你除了重重地打击我,还能怎么样?来吧,我都能扛得住。
——马云
成立于1995年4月的杭州海博电脑服务有限公司的确是中国第一家网络公司,其中国黄页也的确是中国第一家商业网站。但是到了1996年初,几乎一夜间冒出了好几家堪称强大的竞争对手:东方网景、亚信、西湖网联……新生的中国互联网市场的竞争骤然激烈起来。
在众多的竞争对手中,西湖网联是马云的劲敌。马云的创业压力相当大,在1996年的时候,中国黄页面临危机,资金匮乏,资源匮乏,信息匮乏,一度还发不出工资。为了生存,为了长远发展,马云决定中国黄页与西湖网联合资。
中国黄页将资产折合人民币60万元,占30%的股份;西湖网联所属的南方公司投资140万人民币,占70%的股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国黄页与南方公司的合资是一种变相收编,也是一种变相国有化。合资之后,尽管公司业务在推进,但双方的裂痕则愈来愈深,直至破裂。
1995年和1996年的马云,心中一直装着一个伟大的梦想:把中国黄页打造成中国雅虎。应该说马云当时还是有机会有可能的。第一,中国黄页毕竟是中国第一家互联网企业,占有绝对的先机;第二,中国互联网产业起步虽晚但市场巨大;第三,马云的创新能力和市场感悟使中国黄页一启动就找到了一种成功的盈利模式。但马云还是失败了。继北上失败后,合资又失败了。不久,中国黄页与南方公司,出现了裂痕。马云的战略目标是打造中国的雅虎,为此制定了一系列品牌培育策略。但南方的目标是赚钱,为此它也有一套急功近利的经营策略。几个月后,破裂终于不可避免。
马云带人到外地拓展业务,回到杭州一看,公司大变。南方自己又注册一家自己的全资公司,名字也叫“中国黄页”。新黄页利用老黄页之名开始分割老黄页的市场。做一个主页,你收5000元,他就收1000元……刚刚起步的商用互联网陷入混乱之中。
直到现在马云才明白,西湖网联并无合作诚意。马云一手创办了黄页,在他眼里黄页就是他的亲生儿子。两年多来。马云带领黄页团队左突右杀、浴血奋战。好不容易打出一片天地,到头来突然发现“儿子”已经改姓,天地已经易主。
悲愤至极、痛苦至极的马云,为了保住黄页,为了迫使对方关掉新黄页,愤然提出辞职。但马云并没有流泪,也没有被击倒。“每次打击,只要你扛过来了,就会变得更加坚强。通常期望越高失望越大。所以我总是想明天肯定会倒霉,那么明天真的打击来了,我就不会害怕了。你除了重重地打击我,还能怎么样?来吧,我都能扛得住。”马云事后如是说。
多年之后,马云回忆起这段难忘的经历时,说:“我是在黄页赚钱时走的,那年黄页的营业额是700万。我马云不会在失败时放弃,只会在成功时离开。黄页毕竟是我们的儿子,不管黄页今后怎样,我们都不会动它一根手指。”
成功需要积累,这是一条最原始也是最简单的真理。只要有勇气有毅力,人生在零度也能够沸腾!马云遭遇了人生中第一次创业的重大挫折,但他从不因失败而掉泪。创业以来,他承受的各种白眼和闭门羹难以计数。这些事太多太多。
马云最欣赏两句话,一句是丘吉尔先生对遭受重创的英国公众讲的话:“Never never never give up!”(永不放弃!)另一句就是:“满怀信心地上路,远胜过到达目的地。”
马云从摔倒之处爬起来,舔干血迹重新上路了。
1997年,当马云离开中国黄页时,外经贸部对马云说:到北京来吧,来这儿你能干得更好!于是也就在这一年,马云带着自己的创业班子远走北京,加入了当时的外经贸部,继续开发网上贸易站点。就这样,马云在北京租了一个不到20平方米的小房间,没日没夜地干活,给外经贸部做网站,让外经贸部成为了中国第一个上网的部级单位。
马云当时的确做出不小的成绩,所以后来他敢于在任何场合口出狂言:我做阿里巴巴网站不是不能赚钱,而是不急于赚钱!”
外经贸部另成立了一家公司——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EDI)。由马云组建、管理,马云占30%的股份、外经贸部占70%的股份,不过实际上马云一个月就几千元的工资,其他什么也没有。长期以来,马云发现很多事情在政府的编制里很难做,存在着许多说不清的问题。尽管那时,提起马云与外经贸部的合作,人们都说那是“中国的梦之队”,但事实上是怎么一回事连马云自己也说不清楚,就在这不清不楚的尴尬境地中,不甘心受制于人的马云天天都在思量着一个问题:下一步该怎么走?马云所面临的无非是两条路:留在北京,或者离开北京。若留在北京,机会倒是有,比如当时的新浪和雅虎都希望马云去加盟,但马云认为北京的网络太浮躁,很难成事;况且马云已经受够了在政府企业里做事时条条框框的束缚、磕绊与畏首畏尾。马云敏感的直觉告诉自己:中国的网络形成已经在开始发生变化,全世界互联网高潮马上就要到来,留在政府里对不起这千载难逢的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