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学抉微
分類: 图书,文学,文学理论,
作者: 钟锦著
出 版 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9-1字数: 310000版次: 1页数: 380印刷时间: 2008/09/01开本: 大32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561763193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本书认为,词体美感的特殊品质应是词学研究的核心所在。作者通过对中国文学传统的宏观考察,确定了词体美感在其中的独特位置。同时在与康德美学的会通视野中,对这种美感进行了思辨性极强的哲学分析。 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内容简介
本书认为,词体美感的特殊品质应是词学研究的核心所在。作者通过对中国文学传统的宏观考察,确定了词体美感在其中的独特位置。同时在与康德美学的会通视野中,对这种美感进行了思辨性极强的哲学分析。经过这样两重视角下的研究,中国文学中最不易被言明的词体美感问题就得到一个较为明确的阐释。
作者简介
钟锦,1973年生,2005年复旦大学外国哲学专业博士,2006年南开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现为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副教授。师从叶嘉莹先生治词学,又随俞吾金教授学习德国古典哲学;主要研究方向是康德哲学、词学以及中西人文学科的会通研究。
目录
序言
导论词学:词体美感特质的科学研究
一、有特殊之词人,乃有特殊之词体美感
二、特殊的词人,出自特殊的时代文化氛围
三、词体兴起的特殊音乐文化背景
四、从对词体特殊美感的困惑中发展出来的词学
五、词学应该走上科学的道路
第一编 词学方法论
第一章 词体美感特质:词学研究的对象
第二章 词体美感研究的先验方法
第一节 从人类基本心灵机能出发的美学研究
第二节 先验研究排除与美感无关的词体特色
第三章 词体美感特质的体系研究法
第一节 美和美感的体系
第二节 超越性美感的表现:词体的美感特质
第二编 词学原理论
导言
第一卷 词体美感分析论
引言
第一章 词体通过艺术美形成的美感特质
第一节 艺术美概论
第二节 中国诗歌中的艺术传统
第三节 艺术对于词体美感形成的作用
第四节 清空:词体美感中的独特艺术美
第五节 关于词体中艺术美的说明,
第二章 词体通过自然美形成的美感特质
第一节 自然美概论
第二节 词体以感情为自然美的对象改变了中国诗歌的抒情传统
第三节 中国诗歌中的体物与自然美
第四节 “境界说”论衡:词体美感中的独特自然美
第五节 自然美在词体美感中的具体呈现
第三章 词体通过德善之美形成的美感特质
第一节 “诗言志”新辨:德善之美在诗歌传统中的失落
一、《尚书》“诗言志”之本意
二、“诗言志”之歧出意义
三、“诗言志”本意之失落
四、附论:“文以载道”辨
第二节 从“诗言志”到“乐失而求之词”
第三节 概论德善之美及其与词体语境之相宜
第四节 德善之美作为词体的美感特质
第五节 德善之美在词体美感中的多样表现
第二卷 词体美感辩证论
引言
第一章 苏轼词中积极形态的超越美感
第二章 李煜词中消极形态的超越美感
后记
书摘插图
第一章 词体美感特质:词学研究的对象
建立在实证研究基础之上的自然科学,因其所具有的确实经验证据,往往就会使我们相信其具有绝对的可靠性。于是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也就往往被看作是唯一的科学方法。也许正是词学未能走上科学道路的困境,才迫使我们一度在词学中引入了自然科学的方法。
虽然“与词学研究相关的‘词学’一语,至清代康熙年间才开始使用”,但直到顾广圻给秦恩复的《词学丛书》作序,才把一个词学应该成立的似乎是太显而易见的道理替我们说了出来:
词而言学何也?盖天下有一事即有一学,何独至于词而无之。
顾广圻的自信,正是自然科学自认能够支配一切经验事物的雄心。事之转为学,正在于它已经被我们支配了。于是根据典型的三段论推理,我们就能毫不犹豫地断言:“有词即有学。”论者谓“‘有词即有学’,已很接近现代的词学研究了”,显然看到了这个说法和自然科学方法的一点儿渊源关系。
可惜,三段论的推理虽然不成问题,那个道理却不见得显而易见。
难道天下有一事即该有一学?只要稍加反省,就能知其不然。光看看文学的领域。我们随便翻开《文选》,那里的“事”就有37种:赋、诗、骚、七、诏、册、令、教、文、表、上书、启、弹事、笺、奏记、书、檄、对问、设论、辞、序、颂、赞、符命、史论、史述赞、论、连珠、箴、铭、诔、哀、碑文、墓志、行状、吊文、祭文,却何尝有37种“学”呢?
其实,任何之学如要成立,所要依赖的条件都很复杂。有一事固然不可或缺,但只是一个必要条件;倘使少了其他不可预知的充分条件,也不必然即有一学。否则天下之事无穷无尽,总不见得都要有无穷无尽之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