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救助心理手册

分類: 图书,社会科学,心理学,
作者: 李世棣等编著
出 版 社: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8-1字数:版次: 1页数: 176印刷时间:开本: 32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811391879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面对各种突发事件人们会有怎样的心理反应;针对不同年龄和类型的受灾人员应该有怎样的心理辅导策略;紧急救助员在受到各种应激事件的刺激导致心理失衡时应该怎样自我调适。
内容简介
紧急救助员是当发生危害公民人身、财产安全的突发事件时,承担先期处置、组织和帮助遇险或受灾人员开展自救和互救活动的人员。现代紧急救援是个大救援的概念,不仅要救死扶伤、灭火救物,还包括心理危机干预,即帮助受害群众及其家属宣泄悲伤,恢复心理平衡,增强继续生活下去的勇气。为此,紧急救助员不仅要有医疗、灭火等方面的知识,还应该具备必要的心理学知识和相关技能。
本书汇集了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医学心理学、心理咨询学等学科中有关的内容,针对紧急救助员的需要和特点,注意深入浅出,力图使它兼具科学性、系统性、实用性和可读性。学员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规律,并根据紧急救助的需要加以运用和发挥。 本手册虽然是为紧急救助员所写,实际上还适用于解放军、武警官兵、公安民警以及广大的基层干部和城乡人民群众。 本手册共分四章:第一章“灾难的定义和类型”;第二章“关于心理的基本知识”;第三章“受灾人的心理和咨询辅导”;第四章“紧急救助员的心理品质和自我调适”。
作者简介
李世棣,男,1938年12月生,辽宁省丹东市人,中国共产党党员。1965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心理学专业。现任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二级警监,中国心理学会理事,北京心理学会监事长。历任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公安业务基础部主任,公安学研究所所长,公安部第四研究所副所长兼党总支书记,中国心理学会基本理论专业委员会、法制心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心理学会秘书长、理事长。出版各种著作8本,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
目录
前言
各章节写作目的和重要知识点说明
第一章 灾害的定义和类型
第一节 灾害概述
第二节 自然灾害
第三节 人为灾害
第二章 关于心理学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 心理的实质、特点及表现
第二节 心理活动形式
第三节 心理的发展形成
第四节 心理健康
第五节 变态心理
第三章 受灾人的心理和咨询辅导
第一节 受灾人的心理
第二节 对受灾人心理咨询辅导的一般原则
第三节 不同类型受灾人的心理咨询辅导策略
第四章 紧急救助员的心理品质和自我调适
第一节 紧急救助员的心理品质
第二节 紧急救助员的自我心理调适
第三节 不同类型紧急救助人员的自我心理调适方法
附录1:中国近50多年特大灾害一览
附录2:卫生部《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
附录3:大地震灾后的学校心理辅导——教师指导手册
主要参考书
后记
书摘插图
第一章 灾害的定义和类型
第一节 灾害概述
一、灾害的定义
灾害,是指一切对自然生态环境、人类社会的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尤其是人们的生命、财产等造成危害的天然事件和社会事件,如地震、火山爆发、风灾、火灾、水灾、旱灾、空难、海难、雹灾、雪灾、泥石流、疫病等。
二、灾害的成因
灾害的成因有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两类。自然因素包括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生物链的破坏或远离平衡的发展,大气和水圈在演化过程中所出现的大区域或局部远离平衡的运动,岩石圈在运动过程中出现大规模的突然断裂等,这些会给人类带来虫灾、旱灾、水灾、地震等自然灾害;社会因素包括人类对森林、植被和草原的过度砍伐和破坏等造成的土地荒漠,人类活动对地球表面环境的污染,物种灭绝,人口暴长,等等。
三、灾害的后果
1.造成人口的大量死亡
长期以来,人类经常受到各种灾害的严重危害。据美国海外灾害救援局统计,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因为各种灾害全世界人口死亡数增加了6倍。
据联合国统计,近70年来,全世界死于各种灾害的人口约有458万人;地震造成的人口死亡尤甚,已发生过4次造成20万人以上死亡的大地震。
2.给社会经济造成破坏
20世纪70年代,有人估计,人类每年创造的财富,约有5%被各种灾害所吞噬。
3.造成社会不稳定
灾害迫使灾民迁移,给社会管理带来困难,造成社会秩序的不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