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法学专题研究(2007年卷)

分類: 图书,法律,民法,知识产权,
作者: 夏吟兰,龙翼飞,张学军主编
出 版 社: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9-1字数:版次: 1页数: 303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811392258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次年会共收到论文近60篇,论文近70万字。主要围绕夫妻之间的侵权行为、离婚的法律后果、亲子法律制度、社会性别角色、夫妻关系、其他内容等6个方面内容。提交的论文水平高,代表着我国婚姻法学研究的最高水平;论文既涉及理论问题,又涉及实践问题,内容丰富;论文既有中国法问题,又有外国法问题,视野宽阔。但由于篇幅所限,《婚姻法学专题研究》只选取了其中的32篇。
目录
第一部分夫妻之间的侵权行为
婚姻法修改与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
论妻单方终止妊娠是否构成对夫生育权的侵害
我国农村家庭暴力调查实证研究——防治对农村妇女的家庭暴力
对我国反家庭暴力立法的评述——法律移植的一个立场
论受虐妇女综合征专家证据的引进
完善第三人侵害夫妻身份权的损害赔偿制度
与私通、诱拐他人配偶和窝藏他人配偶相关的法律
婚内财产侵权之民法规制
第二部分离婚的法律后果
离婚诉讼前处理子女抚养纠纷的一种新机制——澳大利亚“家庭关系中心”评介及其启示
离婚时子女最佳利益原则
儿童最佳利益的保障体系:家庭为主抑或社会为主?——挪威儿童保护制度带给我们的思考
论我国离婚补偿制度应适用夫妻共同财产制
论我国的离婚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离婚后监护与子女最佳利益原则——以英美法为中心
离婚经济补偿制度探析
第三部分亲子法律制度
以“子女本位”审视我国离婚亲子关系立法
论我国婚生子女法律制度的完善
收养弃婴中的非法行为及法律规制
第四部分社会性别角色
社会性别与招赘婚姻
多角审视下的性别失衡与“缺失的女性”
法律的社会性别分析及其意义
第五部分夫妻关系
重新认识配偶权
婚姻契约属性与婚姻立法的价值选择
生育权性质的法理分析及夫妻生育权冲突解决原则
我国《物权法》对家庭财产关系的影响
第六部分其他内容
我国未成年人监护制度之历史、现状与前瞻
关于我国重婚犯罪现状的思考
我国婚姻法有关重婚问题的立法缺陷及弥补对策
在中国由家庭暴力导致的离婚
老年人同居现象透视及法律对策研究
论同性婚姻合法化
书摘插图
第一部分夫妻之间的侵权行为
婚姻法修改与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
内容摘要: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的研究表明,我国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家庭暴力。2001年修改的《婚姻法》,此后制定的司法解释和地方规章均就家庭暴力问题加以规定。目前的规定一方面具有重大意义,另一方面还有不足。中国法学会反家庭暴力网络(研究中心)已经起草完成《家庭暴力防治法》建议稿,起草者希望它对中国单行法的制定有所帮助。
关键词:家庭暴力 法律调整立法
家庭暴力,特别是针对妇女的家庭暴力,自古以来不论地域、人种、阶级或阶层,不论社会制度或经济发展水平、文化特点,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一个社会问题。中国也不例外。在中国,把家庭中“打老婆”,虐待老人、儿童、处于弱势地位的家庭成员的暴力行为视为“家庭暴力”揭示出来,并进行研究,已是20世纪90年代的事情。至1995年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代表大会(以下简称1995年世妇会)在中国召开后,才逐渐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以下简称《婚姻法》)的修改,使“家庭暴力”概念纳入法律调整对象,成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
一、家庭暴力在中国
对家庭暴力问题的研究,中国大陆地区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或是在一些有关婚姻家庭的调查中涉及夫妻冲突时,揭示了暴力问题,或是一些学者做过一些专门调查。至90年代中期调查显示:有0.9%的妇女(当时约9000万女性)报告自己经常被丈夫殴打(1990年全国妇联和国家统计局联合主持《中国妇女地位调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