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形象与女权话语-20世纪初叶中国西方文学女性形象译介研究
分類: 图书,文学,文学理论,
作者: 罗列著
出 版 社: 四川辞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8-1字数:版次: 1页数: 254印刷时间: 2008/08/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806824580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作者的学术研究和这部学术专著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进行并完成的。本书的基础是作者的博士学位论文。在近年的翻译研究领域,包括研究生在内的研究者通常关注现当代翻译作品、翻译家或翻译理论等课题。有些研究生正是以这类研究的论文获得了学位。本书作者知难而进,潜心研究,以近一个世纪之前的西方文学女性形象译介及中国社会的演进这样的题材作为自己的博士论文选题,从性属研究的角度关注当时的文学翻译与中国社会变革。20世纪初叶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西方列强鲸吞蚕食,中华民族积弱积贫,中国的有识之士从迷茫中警醒,奋力探索强国富民的道路。有两千多年传统的封建社会终结,以五四运动为代表的民主运动勃兴。通过翻译引进西方的思想文化在此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翻译文学的极大繁荣为中国社会的变革和中国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本书在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思路指引下,以社会性别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西方文学女性形象在中国的译介。翻译西方女性形象是那一时期中国社会在建构新型性别话语、重构女性性别角色的意图下发生的一种政治文化行为。经翻译引进中国的西方女性形象激发了当时中国社会对新女性和新型性别秩序的想象,对传统的女性观形成了强烈的冲击。译者从自己的性别立场出发塑造女性形象,女性形象成为不同性别观念交汇和冲突的焦点。西方女性形象的多种样态,揭示出在当时的主流性别话语下,还共存着多元的性别价值观念。这使中国读者能够看到不同的性别观念,拓展了他们对新女性、对现代性的想象空间,能够超越传统性别话语的局限,从而推动中国社会文化的发展。翻译文学中女性形象在中国的传播和接受,推动了当时中国社会性别观念的变革,标志着中国女性解放思潮发生和发展的历史阶段。翻译与性别的研究为中国翻译文学研究开辟了新思路,有助于认识翻译文学与主体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翻译文学在主体文化演进中发挥的重大作用。作为本书基础的博士论文以丰富的历史文献为基础,从主题到论述既新意迭出,又有思想深度,给读者许多启迪。在本书中,读者可以从作者爬梳剔抉的大量文本史料、努力展现的历史文化视角和别出蹊径的性属研究途径,去反思一个世纪之前中国社会变革的内因与外因,去观察和思考翻译文学与社会变革的关系,进而得出自己的结论,或提出新的问题。相信读者一定会从本书中感受到当今中国翻译研究的新视角、新方法和思想深度。
目录
引言
1.本书的研究范围
2.本书的研究目标
3.本书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4.本书的难点、创新点和意义
5.本书的主要结构
第一章20世纪初叶中国翻译文学女性叙事的凸显
第一节翻译文学兴起的历史语境
1.晚清以来的中西文化交流
2.文学翻译高潮的来临
3.翻译文学的繁荣
第二节翻译文学中的言情和“女性”题旨
1.翻译小说的兴起
2.言情翻译小说的流行
3.西方女性形象的浮出
第三节翻译文学与性别
1.启蒙语境中的社会性别与翻译文学
2.重塑他者与言说自我
3.翻译文学中的女性形象
第二章茶花女与迦茵:叛逆的先声
第一节林纾的女性观
1.废缠足,兴女学
2.婚恋观
3.女权观
第二节撼动中国的《巴黎茶花女遗事》
1. 《巴黎茶花女遗事》的版本
2.引起的巨大轰动
3. “陌生化”的审美体验
第三节《茶花女》汉译本的性别解读
1.女权启蒙背景下的茶花女译介
2.汉译本中的茶花女形象比较
3.与传统性别角色离析的茶花女
第四节是非曲直论“迦茵”
1.写情主旨的承继
2.迦茵在中国的后续生命
3.林纾对迦茵的解读
4.“迦茵”之争与新女性的构想
小结
第三章鲍西娅与“虚无美人”:走出家庭的女性
第一节“国民性”批判中的新女性典范
1.“新女性”的浮出
2.“贤妻良母”与“国民之母”
5.“女国民”与“英雄豪杰”
4.翻译文学对新女性的译介
第二节鲍西娅从贤妻到新知女性的多面形象
1.《威尼斯商人》在中国早期的译介
2.标题翻译中的文化价值取向
5.鲍西娅的各色形象
4.被演绎的新女性形象
第三节虚无党小说及译介“虚无美人”的风潮
1.虚无党与虚无党小说
2.虚无党小说的流行
3.“虚无美人”的风行
4.“虚无美人”款款西去
第四节《夜未央》中的巾帼女子形象
……
第四章从娜拉看易卜生剧作中的女性形象:女性解放的呐喊
第五章沧桑女性与莎乐美:王尔德笔下僭越道德的女性
第六章女性译者述评
第七章西方文字女性形象评介与中国社会变迁
结语翻译文学与女权话语建构
参考文献
后记
书摘插图
第一章20世纪初叶中国翻译文学女性叙事的凸显
第一节翻译文学兴起的历史语境
翻译同人类语言的历史同样古老,在人类从蒙昧走向文明的历史进程中,翻译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作为跨文化交际的重要载体,翻译拓展了一个民族文化的视野,打破其单一的片面性和狭隘性,引进异质的文化要素和不同的价值观念,在不同文化的冲突、碰撞、调和与借鉴中,不但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交往,也成为人类文明的传承、发展和繁荣不可或缺的载体和推动力量。《钦定版圣经》(King James Version,1611)的序言在论述《圣经》翻译的重要意义时,说过一段极为深刻的话:
翻译如同打开窗户,让阳光照射进来;翻译如同砸碎硬壳,让我们享用果仁;翻译如同拉开帷幕,让我们能窥见最神圣的殿堂;翻译如同揭开井盖,让我们能汲取甘泉。
虽然该文论述的是《圣经》翻译,但从中不难领会到翻译在人类文明史上所发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正是翻译活动促使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使人类社会优秀的文明成果得以继承,使各族文化在创造与交流中不断获取新生力量,超越自身的局限性。尤其是在国际交流更加频繁的现代社会,翻译更是不同文化之间形成多元共存、平等对话的.关键力量之一。无论是西方翻译史还是中国翻译史,每一次翻译高潮均见证了翻译巨大的文化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