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戏七十年杂忆
分類: 图书,艺术,舞台艺术 戏曲,
作者: 胡导著
出 版 社: 中国戏剧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12-1字数: 300000版次: 1页数: 217印刷时间: 2006/12/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104022718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经过几代“上戏人”半个多世纪的共同努力,上海戏剧学院不断发展壮大,如今已逐步形成了基础教学扎实、专业训练规范、学术思想活跃的办学特色;建构了以戏剧、戏曲、舞蹈为主,兼及电影、电视、实用艺术等多门学科的教学体系;拥有一支实力雄厚、治学严谨的师资队伍;培养了一大批在戏剧、影视、美术以及戏曲、舞蹈等相关艺术领域中具有较高知名度与影响力的艺术家,为我国的文化艺术事业的建设与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作者简介
胡导,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安徽泾县人,1915年生。上世纪30年代参加过属左翼戏剧运动领导的戏剧活动,1 939至1941年加入上海剧艺社为职业话剧演员,1942年起担任职业话剧导演。解放后长期在上海戏剧学院从事话剧表、导演教学及科研工作。发表论文20余篇共约30余万字,2002年出版专著《戏剧表演学一论斯氏演剧学说在我国的实践与发展》、《戏剧导演技巧学》。2007年4月被人事部、文化部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话剧艺术家”荣誉称号。
目录
《上海戏剧学院霞光文艺研究丛书》总序
前言
第一编左翼剧运及其转向高峰的剧场演出
儿时看京戏《大劈棺》
看“文明戏”
不爱武戏爱文戏
看“新剧”和电影
京戏后台的一次奇遇
戏院外面的“戏”
看“脑子里的戏”
中国电影有了“白马王子”
“明星”也“新”了起来
第一次看话剧
第一次演话剧
看名票友演《杀惜》
看田汉尉作《乱钟》的演出
看赵丹导戏
第二次演话韵
参加“无名剧人协会”演《谁是朋友》
关于“左翼戏剧运动”
“德兴”俄菜馆和“中外书店”
赵默、金山都给我“神秘感”
在《梅雨》中演阿毛
金山编、导、演《流浪者》
共和大戏院事件
左翼戏副演出的舞台装置
王为一演《亮上升》
《锁着的箱子》的演出
魏鹤龄演《醉了》中的刽子手
五次演“新儿”
上海艺术供应社
看了几个新戏演出
给美专剧社排《忍受》
在光夏剧社导戏
自发“干戏”
章泯为业余副入协会导《娜拉》
舞台上的“娜拉”形象
赵丹的海尔茂形象
金山的柯洛克斯泰形象
我给《钦差大臣》提词
章泯导《钦差大臣》
顿而已演“市长”
金山演赫莱斯达阔夫
几个女角色形象
几位男演员的性格化创造
三对“佳偶”,六合塔,八仙桥
唐槐秋为“中旅”导《雷雨》
赵慧深女士创造的蘩漪形象
姜明演鲁责
戴涯演周朴园,唐若青演鲁妈
《雷雨》的青年角色形象
看四十年代剧社演《赛金花》
章泯导《大雷雨》
赵丹的“奇虹”形象争议
几个“性格化”人物形象
魏鹤龄演的一个反派角色
监余实验剧团演《铸情》
欧阳予倩为“中旅”导《日出》
《日出》的都会人物群像
赵丹把性格演技带上了银幕
金山的三个银幕“美男子”形象
参加编、演《怎么办?》
蓬莱大戏院的H联合公演
第二编 上海剧艺社——一代演员的戏剧大学
演抗战戏《八一三之夜》
给女工、学生摊抗战戏 “孤岛”与“孤岛尉运”的提出
蚊蜂剧社的演出活动
“蚊蜂”的《街头人》排演
与洪谟先生忆“小花园”
“交谊社”四君子
凑合羞给业余演员化妆
在《母亲》中演父亲
改编与导演《晚宴》
邮局的“雁群剧团”
邮局的《职业妇女》演出
职业导演了两个戏
大钟剧社演《七夕》
“干戏”性的专职业余导演
上海剧艺社的成立
第一演出阶段
夏衍《论“此时此地”的剧运》
第二演出阶段
第三演出阶段
“剧艺社”的剧作家
“韵艺社”导戏最多的六位导演
在“剧艺社”成长起来的演爨(上)
在“剧艺社”成长起来的演员(下)
“剧艺社”的奠基戏《人之初》
吴仞之导演《人之初》
《入之初》的人物塑造
上演话韵《明未遗恨》
三个英雄人物形象
几个出色的人物性格创造
卖座的《上海屋檐下》
“屋檐下”的人物形象
“屋檐下”的不谐音
《家》——“斟艺社”最卖壅的戏
熟悉“家”的生活的演员与导演
《正气歌》演出与石挥(上)
《正气歌》演出与石挥(下)
《正气歌》中的黄宗江与严俊
洪谟导演的《镀金》演出本
喜尉细节的三S处理
奇妙的喜剧样式创造
漫画意味的farce
上海剧艺社成立三周年纪念会
剧艺社“分家”的外因
剧艺社“分家”的内因
上海职业剧团演出《蜕变》
“孔录事”,“况秘书”,“马主任”
丹尼、石挥的“丁大夫”、“梁专员”
理想戏尉情境
“剧艺社”在“孤岛”的压轴戏《北京入》(上)
“尉艺社”在“孤岛”的压轴戏《北京入》(下)
两年演了四十个角色
性格化形象之一:贾伯望
性格化形象之二、三:给刘汉、刘德才造型
性格化形象之四:《海恋》中的沙莱
性格化形象之五:“食肉兽”顾大康(上)
性格化形象之六:“食岗兽”顾大康(下)
性格化形象之七:“老花花公子”罗照煦
演7连副本也没读过的戏
类型人物创造
又一类型的人物创造
十个历史人物形象
本色的人物创造
土法子养成的“职业能耐”
演失败的角色
“祖师爷没赏饭吃”
看“俄罗斯小剧场”的戏
看“上海戏曲学校”的演出
美国电影看得多
上海剧艺社--一代演员的戏剧大学
第三编沧陷期上海的商业话剧演出
1941年12月8日那一天
黄宗江、石挥暂寓恩师家
洪谟主持的美艺副社
美艺剧社演《侬发痴》
按京剧样式演话剧《宝铡》
书摘插图
第二编 上海剧艺社——一代演员的戏剧大学
邮局的“雁群剧团”
1938年秋,邮局同事、地下党员沈以行介绍我认识了邮局高级职员曹鼎,他们邀我~同发起组织上海邮局职工业余剧团——雁群剧团,不少邮局同事参加了。导演、排戏诸事由我负责。我们也参加了“交谊社”。
在“孤岛”期间,我们“雁群”有过几次演出。
第一次演出是1938年底,在宁波同乡会礼堂演出了三个独幕剧——《白茶》、《可怜的裴迦》,再一个戏记不起来了,都是我排的。《白茶》是邮政储金汇业局的同事们演的,他们原属银联剧社的一个组,比邮局同事多些舞台经验,演出效果较好。《可怜的裴迦》的演员是郑桂生(演醉酒的丈夫),胡文瑶(演聪明的想出妙计给丈夫戒酒的妻子),周彦圣(演帮助这位太太给丈夫戒酒的好心肠医生)。郑桂生刚从大学毕业考进邮局工作,爱好文学、戏剧,还在学校剧社演过戏。他建议按原著用俄国生活状态来演,这样演员可以戴发套,垫高鼻子和借鉴外国电影来演。我当然觉得这想法很好,可考虑到另外两位演员都是没演过戏的,怕他们掌握不了,还是决定按我国知识阶层的生活状态来排演。可排着排着不知怎么鬼使神差地加了几句邮政行话的台词,把那醉酒的丈夫说成是邮局职员,这反而竟增强了喜剧效果。
第二次演出是1939年下半年,仍在宁波同乡会,我主要导演的是《锁着的箱子》。仍由郑桂生、胡文瑶演主角。这次按原作演外国戏。我们向出租外国戏剧服装的俄侨借了欧洲乡村风情的服装,色彩斑斓,样式好看,邮局观众第一次看到满台的异国情调很喜欢。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陈致通,也就是今年已八十三高龄的老话剧、影视演员陈述。他是参加邮局工作后第一次在雁群剧团演戏。他那年十九岁,我当然让他演表弟多罗夫,戏少,没能多发挥,可他天赋的资质还是给邮局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一位同事说,那个新来的陈致通好嗓子,一口京片子,刮拉松脆!
第三次演出是1940年4月份,在辣斐花园剧场演出顾仲彝由莫里哀《吝啬鬼》改编的《生财有道》。那时我已参加职业演出较长时间,却从没在邮局演出过。这次由我导演并演主角老守财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