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见的肉身之手
分類: 图书,哲学/宗教,哲学,哲学理论,
作者: 邱茂泽 著
出 版 社: 中山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0-1字数:版次: 1页数: 227印刷时间:开本: 大32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306031945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世界是否就是我们当前所看到、听到的那样,而与我们行动所处的状态无关,与肉身感受整全调整运动无关,与事物的循环往复运动变化无关?对自然生物而言,人类在世存在、活着,是为了穷尽世界认识,还是生活本身?穷尽世界认识的无限行动,是不是一种在世存在的自然生命状态,是不是与肉身感受整全调整运动,与事物循环往复变化环境运动必然恰合的运动,是不是生活所自然给以的运动?
风刮过旷野,万物一片寂静。大地落日的黄昏,呈现血红血红的灿烂、圆寂。空广的世界承载着万物自身的重量,没有一个事物不存在过,没有一个事物不捐赠着自然伟大的品质。它们何以如此宁静、旷然、自在,何以如此充实、丰满、和谐。这里没有大地生存的智慧吗?
本书从现象学、语言学展开探讨(第一章、第三章),力图揭示思想的两翼——在行动中感受现象、在语言中思想——是如何展开思想飞翔的,这世界创造不死之鸟又是怎样在我们人类那里沉寂下去的。在那儿大地书写的活动让我们发现了“看不见的肉身之手”(第二章),即大地均衡生生不息地运动,它在一切知识行为与观念之外,以世界经验创造的源始性不断涌现,在那儿才有了人类自然生命的游戏性以及自然地思想着,在那儿万象变动不居才显不了经验沉积的均衡效应,为人类语言提供了命名与道说的力动与依据。大地书写在生命游戏的入神贯注中创造着思想的诗性,创造看生命灵魂的栖息,并发现了生一活世界以及生命存在的价值。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在行动中感受现象
一、自在的事物
二、存在的解读
三、意识与反思的不作为
(一)行动信仰与质感状态
(二)质感真实的创造与反思的局限
(三)身体意向力的创造
四、“面相倒错”
(一)整体和谐经验
(二)“面相”
(三)“定识”
(四)活的意义与事物性
第二章 思想的品质与均衡
一、看不见的肉身之手
二、肉身性思想
第三章 在语言中思想
一、思想的自然状态
(一)大地均衡运动呈现的源始气象与知识
(二)现代性知识
(三)没有结构的思想是否可能
(四)思想的自然状态
二、语言的行动思想体现
(一)语言事实
(二)语言的行动读出状态
(三)语言的生成涌现
三、语言的内在思想性、经验性
(一)语言的内知觉状态
(二)语言的内在转换运动
(三)语言的理解力创造与大地书写
(四)语言的肌体性
四、玄学
(一)整体生成思想
(二)器识
(三)灵动之知
(四)天地之音
(五)文字造型
第四章 相处的艺术与捐赠
一、相处的艺术
二、捐赠
书摘插图
第一章 在行动中感受现象
奇怪的是,我们总是在静态中看待事物,正像我们把寂静理解成没有声音一样,对此我们反而一点也不觉得奇怪,而且早已习惯了这样理解。如果没有行动,从来都没有,我们能感觉事物吗?我们有感觉存在吗?感觉不是在行动中肉身感受到的,一开始就是这样,而且从来就是这样,还会是什么?没有声音的寂静存在吗,没有行动的感觉存在吗?耳朵不会在绝对无声中存在,感觉器官也不会在绝对静止状态中存在,耳朵与承受声音的运动一道产生出来,感觉也只在行动中才成为了感觉,这是现象与功能的统一,世界不存在没有意义的杂多现象,因为这种现象产生不出来,因为产生本身就在运用、释放着功能,何来无重量的轻、无声音的静呢?大概自牛顿时代开始,就有一个绝对无身影的世界一直漂浮在我们知识脑海里,它不是被创造出来的,而是绝对地存在在那里,悬挂在没有时间与产生的绝对空间中,现象不再从行动感受中被理解与发现。而是在对象静止的状态中被看到,至少是在主体不变的状态中被把握到的,行动本身被悬置、遗忘了,但是我们又有没有问过没有整体行动功能,即在时间过程中二直运用与感受着的行动力,我们对于现象的行为方式理解是完整的吗?那些杂多的现象、无重量的轻是如何产生出来的?
一、自在的事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