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让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分類: 图书,社会科学,教育,教育理论,
作者: 李琴 主编
出 版 社: 吉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6-1字数:版次: 1页数: 250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60138602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一个受学生欢迎的好老师,应该是一个有学问的老师,一个充满智慧的老师;而一堂受学生欢迎的课,应该是一堂生动有趣、学知识长见识的课。同样,一个老师的课是否生动有趣,是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反映了一个老师的课堂智慧和随机应变的能力。那么,在课堂上靠什么来吸引学生的眼球和注意力呢?怎样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呢?这正是本书要告诉老师们的:教师要讲好一门课,除了要有高度的热情与责任感之外,还要有渊博的知识和一定的讲课技巧;教师必须认真备课、多动脑、多想办法。有了一定的授课技巧,课堂就会时时呈现出精彩!
内容简介
新课程改革,改变的是课程,动摇的是原有的教育教学理念与行为。这不仅仅限制于教学材料的重新设计与开发以及以往教育观念的调整,还包括新的学校运行体制和机制的建立,同时也包括教师教育方式和教学行为的一系列变化。但作为素质教育实施的主渠道,教师如何形成新的课堂教学艺术技巧、如何让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这正是本书论述的要旨所在。
教师要讲好一门课,除了要有高度的热情与责任感之外,还要有渊博的知识和一定的讲课技巧,教师必须认真备课、多动脑、多想办法,有了一定的授课技巧,课堂就会时时呈现出精彩!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强调为教育实践服务,为广大中小学教师服务,尽可能在阐述理论后提供可操作的程序与措施,突出其应用性。技巧简约,内容丰满,可读性强。有利于引导教师更新和完善自己的教学技巧和教学本领,让自己的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充满生机和活力。
目录
第一章 打铁先要自身硬——锻炼自我素质
用你的装束让学生眼睛一亮
留给学生良好的第一印象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观摩中成长
培育细节精神
适应教师角色的调整
多问问自己:你的教学靠什么
提升你的品质与魅力
第二章 改变教学观念
课堂教学要讲进退之道
课堂管理要宽严有度
以人为本,正视学生的课堂要求
让学生“活起来”、“动起来”
课堂,学生“犯错”的地方
开放课堂,放飞学生的思维
重在激发学生的感悟力
第三章 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做有亲和力的人
微笑是教室内灿烂的阳光
教师不能作话语的“霸权”
互动中构建和谐的课堂
发挥教室环境的课堂教育作用
在平等中,敞开彼此的心扉
活跃气氛不能以刺伤学生的自尊为代价
第四章 让你的课堂教学更精彩
导入,未成曲调先有情
提问,使教学有声有色
追问,引发学生深入思考
导答,在循循善诱中进行
举例,让课堂趣味横生
故事,拉近学生与课本的距离
讲授,在启发中顿悟
观察,使教学更贴近学生
板书,牢牢抓住学生眼球
评价,关注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结课,一切尽在回味中
第五章 不断掀起课堂小高潮
上课口令一定要喊出“精气神”
创设动人的教学情境
绘声绘色地朗读
热烈地辩论
在游戏中点燃学习的火种
悬念,吊起学生的“胃口”
直观教学,给学生视觉上的冲击
激趣,让学生更投入
第六章 磨砺你的教学语言
越形象越生动
让你的语言有阳光的味道
语言表达要富于情感
注意语调、音量、节奏的变化
让教态充满魅力
力求使教学语言幽默、风趣
教育幽默应活而不野,奇而不诡
第七章 理智应对课堂事件
掌控课堂交流主动权
在分歧中碰撞出绚烂的火花
把“危机”转化为“良机”
有规矩未必就成方圆——合理制定课堂规则
让课堂“形乱”而“神不乱”
以合作的方式处理课堂事件
第八章 合理利用教学资源
不是缺少课堂资源,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
创生性资源是最鲜活的课程资源
立足教材,超越教材
巧用道具,助你一臂之力
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
别成为现代教学手段的“奴隶”
书摘插图
第一章 打铁先要自身硬—锻炼自我素质
用你的装束让学生眼睛一亮
教师如何着装?看似是个私人问题,实则不然。要想让课堂生动有趣,教师就必须注意自己的着装。因为,美的着装就是注意力的焦点。
假如一个教师不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那么,他的授课质量毫无疑问会大打折扣!时时刻刻地吸引,将会使学生对老师的授课产生无与伦比的凝聚力!
教师往讲台前一站,立即便有几十双眼睛紧紧罩住了你。他们的目光就像舞台上的聚光灯,教师走到哪儿,灯光便打到哪儿,学生的目光便追随到哪儿,注意力
便“定”在了哪儿。
任何一个教师都应该明白,学生不仅仅在看你,而且在品评你;不仅仅在品评
你,而且在品评你之后,学生会对你产生极为深远的认可或永久的反感。
对此,著名教育学家加里宁曾说过:“教师仿佛每天都蹲在几百面镜子前面,因为课堂上有几百双精锐的、富有敏感的、善于窥视你优点和缺点的孩子的眼睛,在不断地盯视着你。”
是的,孩子们是最具有丰富精神世界的人。他们富于情感,热烈地追求着美,美的事物对他们始终具有强烈的吸引力、诱发力和感染力。
一个从外表到内心都很美的教师,往往能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并为学生所终身效仿。即使是高年级的学生,虽然他们已经基本上形成了自己的审美观,并有着较强的判断是非的能力,但教师仪表的好坏,仍然会使他们产生直接的好感或厌恶情绪,从而影响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乃至他们授课时的效果——着装,对于一个教育工作者而言,有时确实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