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抗争与民主转型

分類: 图书,政治 军事,政治,政治理论,
作者: 谢岳著
出 版 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2-1字数:版次: 1页数: 254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I S B N : 9787208082601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政治与公共事务论丛”致力于对政治和公共事务的研究,其基本的学科范围涉及政治学和公共管理的领域。当前,中国的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已经水乳交融,这本身就是中国政治学的一个重大进步。在我们的传统政治观念里,“政治性”与“公共性”是水火不容的,政治所体现的是阶级利益、阶级统治、阶级压迫和阶级斗争,本身无公共性可言;而所谓“公共”也不过是一个虚幻,包括作为社会公共权威的国家也不过是一个阶级镇压另一个阶级的机器。但是,随着我国政治学以及整个社会科学的发展,对公共问题的关注已经成为政治学研究的热点。特别是近年来公共管理学科的发展如火如荼,许多政治学学者加入了公共管理研究的行列,人们越来越重视对公共事务、公共行政和公共政策的探讨。本书对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威权主义政治进行了简要分析。
目录
总序
致谢
导言
第一部分 社会抗争与民主转型理论
第一章 从社会运动、革命理论到抗争政治理论
一、社会运动理论
二、革命理论
三、抗争政治理论
第二章 民主转型的条件
一、过程民主
二、合法性危机
三、经济发展
四、社会结构
五、文化
六、外部环境
第三章 民主转型的模式
一、内部协定
二、内外谈判
三、民众动员
四、社会抗争
第二部分 结构因素
第四章 政治结构
一、国家类型
二、横向权力分配
三、纵向权力分配
四、决策模式
五、政治衰败
第五章 经济与社会发展
一、发展模式
二、经济结构
三、非均衡发展
四、国家干预及其后果
第六章 社会变迁
一、动力与景观
二、阶级结构
三、公民社会
四、抗衡国家
第三部分 过程与机制
第七章 抗争动员
一、机遇螺旋
二、机遇—威胁归因
三、社会利用
四、居间联系
第八章 认同构造
一、类型塑成
二、边界激活
三、居间联系
四、对象转移
第九章 抗争转变
一、扩散与效仿
二、居间联系
三、认同改变
四、精英背叛
第四部分 结论
第十章 抗争如何促进转型
一、转型催化剂:抗争的条件
二、化学反应
三、政权抵制抗争的类型差异
参考文献
书摘插图
第一章从社会运动、革命理论到抗争政治理论
社会抗争行为是所有社会类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也是任何政治制度类型所难以避免的现象,它与人类共同体的生活朝夕相处、相伴、相随。社会抗争与人类社会的这种共生性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兴趣。人们想知道,人类的集体行为究竟根源于哪里?它们的发生与发展有什么内在规律吗?我们应当如何评价这种表面上乱哄哄的现象?这种现象会对我们的集体生活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人类社会有能力通过努力降低或消灭社会抗争所造成的暴力结果吗?长期以来,社会抗争因为伴随着暴力行为而遭到人们的普遍诟病。在社会抗争研究的早期阶段,以法国思想家勒庞为代表的学者大多对社会的集体行动持否定态度,在他们看来,这些集体行动是人类的非理性行为,是暴民心理的集体反应,因此,社会抗争包括社会运动和革命大都具有负面作用,它们不可能对社会进步起到正面的促进作用。比那些传统思想家走得更远的是那些掌握着政治权力的人,他们无论如何都不会给予骚乱与颠覆政权的行动以正面的评价,在一定条件下统治者一般倾向于以暴力来对抗暴力。不过,学者们很快就摆脱了勒庞及其支持者的影响,以更加科学的方式对待底层社会的抵抗行动,并且不断使之理论化,形成十分复杂和系统的有关社会抗争的分析概念、解释模式、基本假设以及方法论。时至今日,社会运动和革命之类的社会抗争已经完全获得了应有的学术地位,成为政治学、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和历史学交叉领域中的一门显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