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经
分類: 图书,小说,中国古典小说,
作者: 张应俞著
出 版 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1-1字数: 90000版次: 1页数: 164印刷时间: 2008-11-01开本: 大32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563376544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古今骗子骗术一脉相通,时代发展,科技进步,但是骗子自古及今似乎一直是同一套模式,现代骗子的那点伎俩都是从古代骗子那里传承而来。明清时期社会生活中的骗子骗术门类层出不穷,行骗者既有职业骗子,也有一时起了歹心恶念的市民耕夫、贩夫走卒、船夫挑工、妓女乞丐、仆役牙差以及邪道妖僧、贪官污吏;防骗者以普通劳动群众及小商小贩为主,亦有富商巨贾、达官显宦,可谓包罗万象。《骗经》作者张应俞在细致观察社会生活的基础上,记录了晚明末世的24类骗局骗术,其中的一些骗术可与今日常见骗局对应如下:
脱剥骗—转移视线,金蝉脱壳;
丢包骗—飞来横财,如捡钱平分诈骗;
换银骗—调包计,白纸变钞票、零钱换整钱;
伪交骗—他乡遇难、外地遇乡亲;
牙行骗—以代销为名进行的商业诈骗等;
假银骗—假币假钞;
婚娶骗— “婚托” 之类的婚介骗局;
妇人骗—美人计;
买学骗—文凭造假、学历造假;招生考试骗局;
引赌骗—设局聚赌诈骗;
露财骗—寻宝挖宝诈骗;冒充高干子弟诈骗;
僧道骗、法术骗—利用封建迷信,号称“消灾除病”;自称“神医神药”;以化缘为名,声称修建寺庙,骗取钱财;
刺眼刖脚陷残疾—苦肉计,虚构悲惨遭遇,装可怜,博同情。
本书对于今人增强辨识力,提高防骗的能力,无疑均颇有助益。
内容简介
骗经,又名“杜骗新书”(全名“鼎刻江湖历览杜骗新书”)、“防骗经”,总四卷二十四类八十八则。笔记小说,小型百科式骗子故事集,古代第一部以骗子、骗术为主题的著作。作者以剖析江湖骗术的原理、手法为入口,以杜绝欺诈现象为编撰目标,以时事为底本,以写实的手法,总汇五花八门的骗局、骗术,并在每则故事末附按语评论,具有史料价值,足以作为晚明社会之侧写;而作为一部兼具公案及世情特色的笔记小说,阅读的过程既让人警醒也饶有兴味。
作者简介
张应俞,明万历年间人。
目录
一类 脱剥骗
二类 丢包骗
三类 换银骗
四类 诈哄骗
五类 伪交骗
六类 牙行骗
七类 引赌骗
八类 露财骗
九类 谋财骗
十类 盗劫骗
十一类 抢劫骗
十二类 在船骗
十三类 诗词骗
十四类 假银骗
十五类 衙役骗
十六类 婚娶骗
十七类 奸情骗
十八类 夫人骗
十九类 拐带骗
二十类 买学骗
二十一类 僧道骗
二十二类 炼丹骗
二十三类 法术骗
二十四类 引嫖骗
媒体评论
是集之作,非云小补,揭季世之伪芽,清其萌蘖;发奸人之胆魄,密为关防。使居家长者,执此以启儿孙,不落巨奸之股掌。即壮游年少,守此以防奸宄,岂入老棍之牢笼。任他机变千般巧,不越偻囊一卷书,故名日“江湖奇闻”,志末世之弊窦也。日“杜骗新书”。示救世之良策也。——(清)熊振骥
书摘插图
海内竟有骗子书
沈津
好像从来没有听说过世界上有哪个国家没有骗子。以中国来说,不论哪个朝代,都有骗子,且骗术是从不绝于世的。宋人刘克庄的《后村集》里卷五十二有一篇《庚申召对》,有云:“臣惟国家三数年来,凶相弄权,以富强自诡,辅圣天子而行霸政,为天下宰而设骗局。”所以人们把将假作真、使人受欺的圈套叫骗局。我还想到,一个人从小到大,似乎没有人敢说自己从没被人骗过,包括听到的假话、买到的伪劣商品等等。当然,揭露骗术的文章、小说、电影、戏剧的作品,时有发表,但是描写骗子的专书,宋元两代倒是没有出版过,明代才有人去编写。
1986年,我在美国作访问学者,在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善本书库里,看到了一部《鼎刻江湖历览杜骗新书》,当时见到这书名,即感到这部书是不常见到的难得之本。果不其然,打开一看,书计四卷,分二十四类八十二则,计分脱剥骗、丢包骗、换银骗、诈哄骗、伪交骗、牙行骗、引赌骗、露财骗、谋财骗、盗劫骗、强抢骗、在船骗、诗词骗、假银骗、衙役骗、婚娶骗、奸情骗、妇人骗、拐带骗、买学骗、僧道骗、炼丹骗、法术骗、引嫖骗,描述的都是骗人的故事。
明代社会的背景,明代后期,上自皇帝,下至市侩,多是纵奢荒淫,而社会上的新兴富豪之家更是承风导流。又由于当时儒、佛、道三教并存的局面,不少人迷信释道,为着长身不老,盼望一夜成富。也正是当时的社会风气腐败,歪门邪道横行,才导致作者用文字来揭露他所了解的各种骗术。只要读一下二十四类的类目,大致上就知道写的是什么了。
书的作者是张应俞,字夔衷,浙江人,可惜他的履历我却无法进一步去了解,想来作者应该是一位没有什么功名的知识分子,或者是位经商的人。这部书的特点在于每例后皆有按语,且文字通俗,当为坊间刻印而专售市井百姓之用。有图,皆在每卷之前,刻甚精,两旁皆有对联。所谓“江湖历览”,意在作者在江湖闯荡,目睹耳闻各种骗局的记录。“杜”者,杜绝也。作者在历数每例骗局后皆有按语,告诫世人“水族多妖,一点犀光照破;心灵有觉,百般骗局难侵”。作者写这本书的目的,可见熊振骥序言,云:“是集之作,非云小补,揭季世之伪芽,清其萌蘖;发奸人之胆魄,密为关防。使居家长者,执此以启儿孙,不落巨奸之股掌。即壮游少年,守此以防奸宄,岂入老棍之牢笼。任他机变千般巧,不越徯囊一卷书,故名曰‘江湖奇闻’,志末世之弊窦也。曰‘杜骗新书’,示救世之良策也。”
这部书是明代陈怀轩存仁堂得板重印本。说它是“得板重印”的依据,在于此书卷一第一页第三行刻有“书林□□□□□梓”, □内文字被铲版。据日本东洋文库藏传抄本,该处有“书林汉冲张怀耿梓”。以此推论,此书最早为眀万历书林张怀耿刻本,后陈怀轩存仁堂得其板,铲去“汉冲张怀耿”五字。这种情况在书估书肆来说是常有的事,并不奇怪。
陈怀轩存仁堂,应是万历年间在福建的一家书肆,查瞿冕良编的《中国版刻辞典》,说存仁堂是陈含初的书坊名,含初字怀轩。存仁堂刻过《新刊月峰孙先生增补音切玉鉴海篇》《破窯记》及此《杜骗新书》。但据我所知,陈氏存仁堂还刻有《四书顶门针》《新刻艾先生天禄阁汇编采精便览万宝全书》《新刻搜罗五车合并万宝全书》《新镌国朝名公神断狱详情公案》,分藏日本大圣寺藩、内阁文库、尊经阁文库,这几部书都是国内所没有入藏的。
江湖上的各种骗术,如果不加以揭露和根除,社会也就不会安宁。作者原以为此书会“其裨世也甚大,其流后也必远”。但很奇怪的是,清代及民国并没有翻刻本,大概是因为此书其时即罕见流传的关系。反之,我倒是见过日本的二种本子,都是“哈佛燕京”藏本。一本是扉页上刻“杜骗新书。作者浙江夔衷张应俞。皇都书林五车楼梓”。前有“眀和庚寅春三月初吉书于东武萱洲积翠楼。南宫岳为公父撰。收十七则。”末有“文政元年戊寅初冬求版”。汉字旁有假名,一册。按,眀和庚寅,为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文政元年当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此当为日本文政元年据眀和本再翻刻本,仅收十七则,是删节本。
另一本是日本此书译解详注本,为《杜骗新书译解》二卷,扉页刻“清浙江张应俞著。日本河原英吉译解”、“眀治十二年五月东京二书房发兑”。眀治十二年为清光绪五年(1879),而河原却将张应俞从明人演变成清人了。是本又有岸印国华序,首句即为“前车之覆,后车之戒。是盖刻此书之微意也,读者请莫作与他小说一样看也。”
当今世界,新奇骗术远比几百年前更为狡诈、诡秘,反观书中所述,虽为明代之事,然于今日亦不无借鉴。当今社会,假药、假酒、假烟、假币、假文凭、假发票、假字画、假文物、假商标,五花八门,几乎什么东西都可以作假,这些都离不开一个“骗”字。至于平民百姓接触到的伪劣商品,更是无处不在,而官场上的骗局,那就更是腐败了。但愿善良的人们,得暇也读些揭露骗术得书,至少也会提高些微得辨识力,得一点避免受骗之法。
眀刻本的《杜骗新书》,目前只有五部存于世,国内仅有旅大图书馆入藏,其他四部,分藏于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日本尊经阁文库、内阁文库以及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正因为书之罕见,流传不广,故近来国内、台湾地区均有应印本出版。如北京中华书局《古本小说丛刊》第三十五辑、台湾天一出版社《明清善本小说丛刊初编》第三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