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高手:论说文写作指导大全(高中生)
分類: 图书,中小学教辅,高中通用,语文,
作者: 蒋念祖丛书主编,蒋念祖,樊虎堂本书主编
出 版 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1字数:版次: 1页数: 376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111258933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是《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学语文教学》、《语文教学通讯》等报刊多次宣传推荐的教育部“九五”、“十五”课题研究成果,是20余年来各大出版社先后六次出版、改编、再版的写作指导书。全书分三编:
基础编:对积累材料、语言运用、思维方法以及语段的写作方法等各项基本功实施切实有效的单项训练。
过程编:对论说文的全过程实施具体指导——包括审题立意,将“中心论点”展开分论点,论证分论点等。
文体编:以创新为核心,对各种体裁的论说文写作以及高考作文应试,作全方位的指导。
本书是一部集教方法、供素材、指点处事方法、提升人生境界为一体的论说文写作指导大全。其中,专家们深入浅出的论述以及同龄人“春风得意”的“雏凤新声”,能够帮助同学们开拓思路、积累素材,并使其准确地掌握写作方法、领略写作乐趣。另外,贯穿全书的“实战演练”涉及了50多个人文话题,覆盖中学生学习、生活、立身、处世等各个方面,综合提升同学们的人文素养。
亲爱的读者,本书高屋建瓴,取法乎上,通过全方位、全过程、实实在在地演练,我们将无往不胜!
作者简介
蒋念祖,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江苏省首批教授级高级教师,江苏省青少年写作学会副会长,扬州市美学会副会长,扬州大学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扬州市语文学科基地负责人。
1994年评为特级教师,1995年评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6年获“全国十杰中小学教师”提名奖,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目录
基础篇——基本功分项训练
第一章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第二章语言是存在的家
第三章“想,是总开关”——思维与论说文写作
第四章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从写好每一个语段开始
第五章“总分总”中的“总”——综合与概括
第六章让思维展开翅膀——联想和想象
第七章思维超越现实的途径——推理
第八章对普通逻辑思维的超越——辩证思维
第九章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独创性——求异思维
过程篇——论说文全程指导
第十章文章以“立意”为主(上)——概念作文论点的提炼与选择
第十一章文章以“立意”为主(下)——材料作文论点的提炼与选择
第十二章拥有一个高尚的灵魂——论说文对论点的要求
第十三章曲径可以通幽——如何展开论点
第十四章为论说文造“血”造“肉”——论据的选择与分析
第十五章其法宣,其理明——论证方法的选择
第十六章如何成就完美的乐章——论说文的结构
第十七章学会“反思”——暴露、评价、调整思维过程
第十八章文章频改方入妙——论说文的修改
第十九章论说文的审美要求
文体篇——各种体裁写作的全方位指导
第二十章运用不同的思维方法,创新论说文的体裁
第二十一章根据具体情境、需要,撰写不同体裁的论说文
第二十二章让语文学习生涯成为响亮的“豹尾”
书摘插图
基础篇——基本功分项训练
第一章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著名的文章学家张寿康教授认为,写作是一种以语言为工具,调动观察、记忆、思维和想象等大脑功能,反映客观事物的综合实践活动,即从生活观察和书本阅读中撷取材料,进行分析思考,深刻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以及与其他事物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进行联想、想象和推断,然后再通过各种表达方式将文章各部分的内容展开。也就是说,写作与材料的储备和思考分析能力有密切的关系。
控制论创始人维纳也认为,客观世界有一种普遍的信息联系,这个联系的过程就是信息-输入-贮存-处理-输出。具体到论说文写作中,则是生活(书籍)-观察(阅读)-素材-构思-作文。从这个信息链可以清楚地看到,我们的最终目的是要写出观点鲜明正确、内容充实、说理精辟的论说文,而这一最终目标是以生活或书籍为开端,为起点、为基础的。所以只有对生活充分地感知、理解,只有大量地阅读,广泛地获取素材,才可能写出优秀的论说文。宋代著名文学家苏东坡的应试之作《刑赏忠厚之至论》,全文仅仅700多字,事例援引之广,涉及《诗》、《书》、《传》和《春秋》,言简意赅,洋洋洒洒,实为文之上品。可以说,这正是他“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稼说》)的创作观点结出的硕果。
第一节 为有源头活水来
有这样一则故事:某先生已经多次给自己的侄女讲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当他试图诱导侄女复述故事时,她总是不能记全,尤其是说到一个孩子从假山上掉进大水缸里,司马光抱起一块大石头向水缸砸去一节,她总是说漏或说错,比如把水缸说成水池,石头说成砖头。而自己小时候,父亲给他讲这个故事时,一次就记住了,而且想象得很逼真,自己就像司马光一样抱起自家院子里的那块石头,向灶间里盛水的那种大缸砸去。为什么同样一则故事,在两代人的身上却是不同的反应呢?生活在现代都市里的孩子,何时看到水缸和大石头?他们看到的是楼顶上水泥砌成的蓄水池和难得一见的小石头或小砖头,很难理解一个小小石头能将蓄水池砸破,所以也就很难准确地记住相关的故事情节,更别说还能“想象得逼真”了;而这位先生之所以“想象得逼真”,就因为司马光砸的那种缸,就在自己的身边,是自己直接看到过、感受过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