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红学年谱

分類: 图书,文学,文学理论,
作者: 宋广波 编著
出 版 社: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1字数: 352000版次: 2页数: 354印刷时间: 2009/01/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531641261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胡适红学年谱》分为“前记”、“年谱”两部分。其中,“年谱”是主体。他以胡适为中心将其全部红学著述言论及相关背景史料收列贯穿,使得胡适作为新红学开创者和奠基人的轨迹清晰可见,极具历史感。作者搜罗胡适研究《红楼梦》文献极为详尽,共104篇。其中有不少是作者挖掘出来的第一手资料。如《藏晖室札记小说丛话》、《红楼梦考证》(初稿)的手稿、《乾隆庚辰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题记》等。现在流传的胡适论《红楼梦》著述,错讹极多。《胡适红学年谱》对所引用文献的各种版本做了细密校勘、查核订正工作,纠正了很多不正确之处,并将“校勘记”择要记于谱中。
“前记”主要写胡适红学研究的背景,而背景又以“著者”与“本子”为中心,因胡适研红,主张从这两个问题入手。“前记”从曹寅去世记起,因胡适研究曹雪芹,是从研究曹寅开始的。该书填补了胡适研究和红学研究两个领域的空白。
作者简介
宋广波,山东章丘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中国近代思想史、中国近代科学史。近年来,先后出版图书四部:《胡适红学研究资料全编》(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5年)、《胡适与红学》(中国书店,2006年)、《丁文江图传》(湖北人民出版社、台北秀威科技股份公司,2007年)、《丁文江年谱》(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8年),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目录
序言 耿云志
耕云播雨嘉惠学林胡文彬
凡例
前 记
1712年 清圣祖康熙五十一年 壬辰
1713年 康熙五十二年 癸巳
1715年 康熙五十四年 乙未
1724年 清世宗雍正二年 甲辰
1727年 雍正五年 丁未
1728年 雍正六年 戊申
1729年 雍正七年 己酉
1754年 清高宗乾隆十九年 甲戌
1756年 乾隆二十一年 丙子
1757年 乾隆二十二年 丁丑
1759年 乾隆二十四年 己卯
1760年 乾隆二十五年 庚辰
1761年 乾隆二十六年 辛巳
1762年 乾隆二十七年 壬午
1763年 乾隆二十八年 癸未
1764年 乾隆二十九年 甲申
1765年 乾隆三十年 乙酉
1767年 乾隆三十二年 丁亥
1768年 乾隆三十三年 戊子
1769年 乾隆三十四年 己丑
1770年 乾隆三十五年 庚寅
1771年 乾隆三十六年 辛卯
1774年 乾隆三十九年 甲午
1784年 乾隆四十九年 甲辰
1789年 乾隆五十四年 己酉
1790年 乾隆五十五年 庚戌
1791年 乾隆五十六年 辛亥
1792年 乾隆五十七年 壬子
1793年 乾隆五十八年 癸丑
1794年 乾隆五十九年 甲寅
1799年 清仁宗嘉庆四年 己未
1801年 嘉庆六年 辛酉
1806年 嘉庆十一年 丙寅
1811年 嘉庆十六年 辛未
1812年 嘉庆十七年 壬申
1814年 嘉庆十九年 甲戌
1817年 嘉庆二十二年 丁丑
1818年 嘉庆二十三年 戊寅
1820年 嘉庆二十五年 庚辰
1821年 清宣宗道光元年 辛巳
1822年 道光二年 壬午
1826年 道光六年 丙戌
1831年 道光十一年 辛卯
1832年 道光十二年 壬辰
1837年 道光十七年 丁酉
1842年 道光二十二年 壬寅
1850年 道光三十年 庚戌
1859年 清文宗咸丰九年 己未
1862年 清穆宗同治元年 壬戌
1863年 同治二年 癸亥
1864年 同治三年 甲子
1865年 同治四年 乙丑
1866年 同治五年 丙寅
1868年 同治七年 戊辰
1869年 同治八年 己巳
1872年 同治十一年 壬申
1874年 同治十三年 甲戌
1875年 清德宗光绪元年 乙亥
1876年 光绪二年 丙子
1877年 光绪三年 丁丑
1879年 光绪五年 己卯
1881年 光绪七年 辛巳
1883年 光绪九年 癸未
1884年 光绪十年 甲申
1886年 光绪十二年 丙戌
1887年 光绪十三年 丁亥
1888年 光绪十四年 戊子
1889年 光绪十五年 己
1891年 光绪十七年 辛卯
1892年 光绪十八年 壬辰
1898年 光绪二十四年 戊戌
1899年 光绪二十五年 己亥
1900年 光绪二十六年 庚子
1902年 光绪二十八年 壬寅
1903年 光绪二十九年 癸卯
1904年 光绪三十年 甲辰
1905年 光绪三十一年 乙巳
1906年 光绪三十二年 丙午
1908年 光绪三十四年 戊申
1909年 宣统元年 己酉
1910年 宣统二年 庚戌
1911年 宣统三年 辛亥
1912年 中华民国元年 壬子
1913年 民国二年 癸丑
1914年 民国三年 甲寅
1915年 民国四年 乙卯
年谱
书摘插图
1821年清宣宗道光元年 辛已
是年,诸联著随笔式评论著作《红楼评梦》刊印。是书称《红楼梦》为“情书”,并非淫书。代表性观点如次:
书中无一正笔,无一呆笔,无一复笔,无一闲笔,皆在旁面、反面、前面、后面渲染出来。
作者无所不知,上自诗词文赋,琴理画趣,下至医卜星相,弹棋唱曲,……想八斗之才,又被曹家独得。
全部一百二十回书,吾以三字概之,日真,日新,日文。
书本脱胎于《金瓶梅》,……中间写情写景,无些黠牙后慧。非特青出于蓝,直是蝉蜕于秽。
或指此书为导淫之书,吾以为戒淫之书。
昔贤诏人读有用书,然有用无用,不在乎书,在读之者。此书传儿女闺房琐事,最为无用,而中寓作文之法,状难显之情,正有无穷妙义。不探索其精微,而概日无用,是人之无用,非书之无用。
人至于死,无不一矣。如可卿之死也使人思,金钏之死也使人惜,晴雯之死也使人惨,尤三姐之死也使人愤,二姐之死也使人恨,司棋之死也使人骇,黛玉之死也使人伤,金桂之死也使人爽,迎春之死也使人恼,贾母之死也使人羡,鸳鸯之死也使人敬,赵姨娘之死也使人快,凤姐之死也使人叹,妙玉之死也使人疑,竞无一同者。非死者不同,乃生者之笔不同也。
按,诸联(1765一?),字星如,号明斋主人,青浦人。
又按,称《红楼梦》为“情书”者,还有道光年间的花月痴人。他在《红楼幻梦自序》中说:
本乎心者之谓性,发乎心者之谓情。作是书者,盖生于情,发于情,钟于情,笃于情,深于情,恋于情,纵于情,囿于情,癖于情,痴于情,乐于情,苦于情,失于情,断于情;至极乎情,终不能忘其情。凡一言一事,一举一动,无在而不用其情。此之谓情书。访。意外收获,是很难说定的。环境许可,我早去了。(只怕年久鞠为茂草!)
我一定等先生回平再去拜谒借书……(据拙编《胡适红学研究资料全编》,314-317页)10月23日,周汝昌致函胡适:适之前辈先生:
……先生临行之前,想象是在怎样百忙之下,还连接为我而写两封信,那样恳挚指导,中心藏写,迄不能忘。……我有了先生这样的师友,又有这样知己弟兄,心中真是说不出的欣慨交集。……
由于先生的指示,使我对《红楼家世》一草,更不敢率尔从事。实在讲,在校读书,本没有自己另外研究专题与著述的工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