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础教育”成型性研究丛书 学校领导与管理改革指导纲要
分類: 图书,社会科学,教育,教育理论,
作者: 杨小微,李伟胜,徐冬青著
出 版 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4-1字数:版次: 1页数: 216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63383900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新基础教育”丛书由叶澜教授领衔主编,由7本专著组成,包括1本成型性研究报告集,6本指导纲要,分别涉及语文、数学、外语教学改革,学生发展与教育、学校领导与管理改革、教师发展等方面。丛书深刻揭示了学校教育的价值和办学理念之“魂”,与学校各种机构、活动、人员之“体”的内在关系,建构了“魂体相附”、“形神皆备”的当代中国学校内涵发展的理论。
本书分三编对“新基础教育”学校领导与管理改革的国内外背景及教育改革中的问题、学校改革实践与主要经验、改革的阶段进程与实施要领进行了全面而概括的阐述,并穿插了成型性研究阶段十余所基地学校提供的管理改革与领导发展方面的丰富案例。这一文本对于今后愿意在“新基础教育”理念下开展整体性、转型性变革研究与实践的学校来说,应该具有参考价值。
目录
第一编 背景与问题
第一章 国内外中小学管理改革评述
一、当前我国中小学管理改革探索
二、国外中小学管理改革态势
三、启示与问题
第二编 改革实践与主要经验
第二章 “新基础教育”学校领导与管理改革概述
一、研究历程
二、宗旨、目标与任务
三、总体策略
四、基本内容
第三章 学校组织变革
一、调整机构,形成扁平式、网络化的管理结构
二、丰富组织类型,提供多样化的创造空间
三、改变活动性质,提升组织的研究创新活力
第四章 学校制度更新
一、重新审视已有学校制度
二、形成新的学校制度
三、在稳步推行中完善学校制度
第五章 学校运行机制创新
一、学校运行机制的整体构成
二、治校机制:校长负责与民主参与
三、实施机制:分工负责与协作推进
四、发展机制:评价反馈与激励完善
五、动力机制:常规保证与研究创新
第六章 学校文化建设
一、形成学校文化理念
二、在各领域内化新的文化理念
三、学校文化的外在表现
四、整体生成学校文化生态
第七章 学校领导发展
一、转变校长角色,更新管理观念
二、发展领导团队
三、在反思重建中实现自身发展
第三编 推进过程与实施要领
第八章 学校领导与管理改革的基本阶段
一、第一阶段:改变参照系,重新认识学校自我
二、第二阶段:引领学校变革走向“全、实、深”
三、第三阶段:在“全、实、深”基础上实现“精、特、美”
附录
一、“新基础教育”基地学校建设项目设计总策划书(2004年9月~2009年6月)
二、闵行区实验小学“新基础教育”基地学校建设方案(2004年9月~2009年7月,第三稿)
三、闵行四中“新基础教育”基地学校建设方案(2004年9月~2009年6月,第三稿)
参考文献
后记
书摘插图
第一编 背景与问题
第一章 国内外中小学管理改革评述
二、国外中小学管理改革态势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针对公办学校的质量低下、效率不高、官僚主义盛行、投资效益较低等问题,以英、美等国为代表,进行了诸如分权改革、市场选择、改革政府、校本管理等系列改革,尝试了特许制度、“教育券”制度以及公司委托经营等方面的制度改革;针对公共教育体系的体制单一、僵化,开展了教育民营化的政革;针对国家政府在学校教育中的干预过度问题,进行了教育分权化改革;针对学校管理整体处于一种外控状态的弊端,开展了以内控为导向的校本管理改革运动。
(一)关注学校效能,促进学校质量改进
如何大面积提高学校质量,提高学校效能?如何快速改进管理薄弱学校?这是很多国家针对公立学校质量低下提出的管理改革问题。其中,比较集中且影响波及许多国家的大型研究,是从20世纪50年代以后开始的学校效能研究。学校效能研究以及后来的有效学校、学校改进研究,几乎都是针对19世纪建立起来的公共教育体系弊端,诸如低效、单一、僵化而进行的。虽然针对公立学校上述弊端,欧美等国进行了特许学校、公司托管、“教育券”等多种改革,这些改革在扩大选择、增加竞争、强化经营、重视绩效、改革政府管理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有不少研究指出,分权、选择、民营等方式,在提高学校管理效率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尤其对于大面积提高学校效能即学业成绩方面作用有限,持极端观点的一些人士甚至认为,没有太大的促进作用。他们认为,要真正提高教育质量不能仅仅依靠外在改革的方式,还需要深入学校中进行有效学校或学校效能和学校改进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