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习俗(福州民俗文化丛书)
分類: 图书,文化,文化专题研究,民俗文化,
品牌: 李乡浏
基本信息·出版社:福建人民出版社
·页码:299 页
·出版日期:2001年
·ISBN:7211038039
·条形码:9787211038039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福州民俗文化丛书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福州习俗》的出版,其意义不言而喻。它真实地记录了福州人传统的思想意识与生活风貌,举凡生产生活、人际交往、婚丧喜庆、岁时节俗、信仰讳忌,都有翔实生动的记载和说明。这些东西用今人的眼光和科学的道理来审察,难免令人忍俊不禁。但这些真真确确的历史上曾长期风行。旧民俗的存在,除了说明前人思想文化的不成熟乃至幼稚之外,也还表现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借此我们可以窥见人类文明发展的曲折过程。如同我们不能嘲笑婴儿的幼稚一样,我们也不应鄙夷前人的天真。往事如烟隔世代,先人淳朴天真的思想、善良美好的愿望, 的确令人难以忘怀。尽管旧有风习的消逝是历史的必然,是时代的悲喜剧,但人们仍怀着缱绻之情,愿从书籍中了解和认识它们,以勾起对往事的美好回忆,寄托对先人的怀念。“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历史不能割断,而生活是常新的。追求和享受现代文明生活的人们,可以从往事的追踪与怀想中找到精神的启迪。我们因此而感谢《福州习俗。作者所奉献给我们的这面历史镜子和前人的精神遗产。
作者简介李乡浏,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会员,享受国务院颁发的特殊津贴。著作有《中学诗文释汇》、《鲁迅作品答疑》、《中国现代作家笔名考释》、《文坛剪影》等20多种。与人合撰的有《福州掌故》、《三山览胜》、《福州乡土文化汇编》等。
目录
生活例习
习俗上的“禁”和“忌”
福州习俗喜讲“三”
福州人喜红忌日
写“火”字忌用正贴
行走觑路忌“路踢”
穿衣何以多禁忌
只讲“好”而忌讲“完”
晾衣挂裤要避目
大门加避路直冲
扫地忌由内扫外
大厅各房应均衡
大宅最忌无后门
院内栽花忌出墙
打标为记齐守约
桃花不能插花瓶
“不买一个枕头”释
庭院不栽夹竹桃
门悬仙人掌握图吉
风筝忌落他人屋
杨梅不得送亲家
鞭炮不能断断响
灶口多喜朝向西
夜间叫人不叫名
饭碗忌用筷子敲
猪舌卖音称“猪赚”
牛肉何以多忌食
燕窠结梁应保护
忌将扁担当柴烧
度绳门扇使篾箍
度绳岂能做“细索”
拾“字纸”和“字纸炉”
石压失物做标记
渔家作客不翻鱼
渔家鸭蛋讲“太平”
鲳鱼忌请亲家母
婚嫁喜庆
从“六礼”衍生婚俗
男女当婚先“起帖”
三查六问选联姻
上盘礼和下盘礼
纳彩俗称为“答帖”
喜日要送“日子单”
洞房挂帐铺眠床
男家迎亲和接亲
从伴娘到男、女伴
男家亲迎新人来
外甥先来接新人
新人入门公婆避
新娘入门先坐厅
新娘出厅见公婆
婆婆加添“四季花”
伴娘喝彩下灶前
婚宴席上补见礼
婚宴席上茶三巡
婚宴全鱼留主人
新房要摆五子碟
洞房坐床和“合卺”
婚宴夕请“佳期酒”
客歌诗敲洞房门
婶母妗婆看嫁妆
洞房花烛亮天明
新娘试厨煮豆腐
亲戚朋友赠“花饼”
出阁之前先“试妆”
出门酒和回门酒
请回门和请简酌
新郎在岳家被“撮食”
元宵送灯盼添丁
嫁后过节不留宿
分娩期间食有忌
分娩三日才开奶
婴儿三旦“缚手关”
外婆“鸡米”挑头担
贺人添丁赠鸡面
三旦酒和满月酒
婴儿忌“称重讲肥”
婴儿多穿百衲衣
婴儿剃头分喜糕
婴儿择日抓周礼
祝儿健步“割脚筋”
外婆送来“状元灯”
牙牙学语先“领名”
婴儿穿戴绣“虎头”
乞拜神为寄儿女
做寿、禳寿和避寿
祝寿喜选“寿桃包”
生日吃碗“太平面”
人际交往
称谓绰号
岁时节俗
四季农务
丧俗葬仪
信仰俗例
后记
……[看更多目录]
序言福州历史悠久,文化昌盛。据《史记》记载,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封无诸为闽越王,“王闽中故地,都冶”,立福州文明史的开端。据现代考古发现,早在五千多年前,在今日闽江两岸就栖息着福州人的先祖--闽越人,“以渔猎山伐为业”。在五千年的历史发展中,无论是生生不息的闽越先民,还是千里跋涉迁徙而至的中原人,一代又一代,怀着希望,系着梦想,不屈不挠,开拓进取,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使福州以海滨邹鲁、文化名城而享誉神州大地。
班固日:“民禀五常之性,而有刚柔缓急音声不同,谓之风,好恶取舍动静无常……谓之俗。”福州地处东南沿海,独特的自然状况,曲折的历史变迁,造就了福州既与祖国其他地区相同又相异的区域文化和民风民俗。时至今日,当我们漫步街头巷尾时,依然能深深地感受到这种文化,沉浸在这种文化氛围之中:古老的街巷,独特的民居,淳朴的风俗,韵味无穷的方言。这是历史的,又是现代的;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她让多少海外乡亲魂牵梦萦,让多少同种同文的异乡人和不同种不同文的外国人心驰神往。
文摘福州人喜红忌白
红青白绿黄五种颜色,福州民间崇尚红色。从红帖、红包、红烛,到红花、红兜肚、红寿幛,不论节俗还是喜庆,都崇尚红色。红纸、红布、红箸、红灯等都被列为引人喜好的用品和礼品。红纸写喜联,制封包;红布披悬,还可答礼;红箸可使用,也可谢礼;红灯自挂,也可送贺。
红,充盈着喜气,成为民间吉祥的颜色。即使年节上一些礼仪,也要贴上红纸屑或红纸剪的“喜”“寿”“福”字样。送寿的“太平”(鸭蛋),定要染红。如果丧事,处理完毕“回龙”也要披红回门。这是习俗上最为讲究的。
至于白色,民间最为忌讳,除了丧事披麻戴孝,以“白”志哀示孝之外,一般生活上避免使用白色的物品和衣着。尤忌穿白布,戴白花的人踏进人家的屋内。只有春联的联首留一白色,据说是明末朱聿键在福州登位,建号“隆武”,坚守抗清。后来,兵败汀州遇害,噩耗传来,恰遇除夕,福州城内人们不敢举丧,才在红联纸上端留白,以示哀悼。这便是福州春联纸红地而白端的来由。
后记习俗.指的是民间的习惯和例俗。人在生活中会受到各种传统习惯和社会例俗的制约,以期循规蹈矩,接受生活准则和道德风范的陶冶。从讲礼貌到倡文明,从益教化到扬风尚,从增识见到知人事潜移默化,成为世代相传的启蒙教材。随着社会衍进和时代发展,生活现代化必然促进习俗的革故鼎新。此中既有继承,也有创新。
我们撰写此书,根据搜集和积累的资料,定出若干有趣的话题,结合习俗的本貌和现状,进行简明讲释和扼要解说,既介绍传统习俗的原义及其衍变,又辨析当今习俗的误导和讹差。正本清源,移风易俗,让读者从中获取社会习俗和历史文化相关的知识。因为作为习俗的根本特点在于流行,而社会上出现的若干民俗时尚,往往此热未衰,彼热又起,并非常态。所谓“赶时髦”,从一种社会民俗和文化心理现象而言,好比“文化感冒”,诸如穿西装而为家长披麻戴孝,火葬场满地尽是被扔的红带之类,便是例证。“观民俗,知得失”,希冀这册小书有益于读者区分习俗问题的正误和是非,以期懂得筛选、淘汰、净化一切时俗及其流弊。这也许有益于读者的观察和思考,有益于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