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第3版)(金融学系列)(MONEY AND BANKING)
分類: 图书,教材教辅与参考书,大学,经管专业,
品牌: 姚长辉
基本信息·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页码:526 页
·出版日期:2005年
·ISBN:7301053988
·条形码:9787301053980
·包装版本:3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金融学系列
·外文书名:MONEY AND BANKING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货币银行学》(第3版)系统地介绍了货币银行学的理论与实务,全书分四个部分,分别讨论了信用、利率与金融市场理论,金融体系与银行,货币供求与货币政策,涉外金融等内容。
作者简介姚长辉,男,1964年生于辽宁省北镇县。1982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并在北京大学先后获得经济学学士、经济学硕士、金融学博士学位。1989年起任教于北大,1993年任副教授,2001年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MBA中心主任,金融系副主任,北京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大学风险投资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金融学会理事,北京市金融学会理事,北京市投资学会理事,《经济科学》编委。
研究领域为货币银行、证券市场、固定收入证券等。主持了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至今在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50篇,出版专著、教材7部。获得“霍英东科研奖”、“安子介科研奖”两项国家级奖励。
1995年10月-12月,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做访问学者。1998年8月-1999年7月,在美国沃顿商学院从事金融学研究。2000年8月-2000年10月,在香港中文大学从事合作研究。2002年9月-2003年2月在美国西北大学Kellongg商学院做访问教授。
编辑推荐《货币银行学》(第3版)结合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与发展的需要,突出了理论性与实用性,吸收了很多我国金融改革与货币理论的研究成果,扩大了教材的覆盖范围,增加了证券投资、银行改革等内容,强化了教材的系统性与先进性。
目录
第一编 信用、利率与金融市场
第一章 信用与现代经济
第一节 信用的特征与种类
第二节 高利贷信用
第三节 商业信用
第四节 银行信用
第五节 国家信用
第六节 消费信用
第七节 其他信用形式
第二章 利率
第一节 利息的实质与利率的种类
第二节 利息的计算
第三节 利率的决定
第四节 利率的作用
第五节 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
第六节 利率的风险结构与期限结构
第三章 金融市场
第一节 金融市场概述
第二节 短期金融工具
第三节 债券种类
第四节 债券收益的衡量指标
第五节 债券投资风险的指标
第六节 股票价值与价格
第七节 投资基金
第八节 证券发行与交易
第二编 金融体系与银行
第四章 金融体系与管理
第一节 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金融机构体系
第二节 我国的金融机构体系
第三节 金融机构管理
第四节 加入WTO与我国金融体系的竞争力提升
第五章 商业银行的职能与组织制度
第一节 商业银行的职能
第二节 商业银行与信用创造
第三节 商业银行的组织制度
第六章 商业银行的资本
第一节 商业银行资本的作用
第二节 银行资本的内涵
第三节 巴塞尔协议与银行资本比率
第四节 信用风险与内部评级法
第五节 市场风险与操作风险
第六节 监管者审核与市场约束
第七节 我国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管理
第八节 银行适度资本分析
第七章 商业银行业务与管理
第一节 商业银行负债的种类
第二节 负债成本
第三节 商业银行信贷种类
第四节 贷款的信用风险分析
第五节 信用定价
第六节 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
第七节 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
第八节 融资租赁
第九节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
第十节 网上银行业务
第八章 中央银行
第一节 中央银行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 中央银行体制
第三节 中央银行职能
第四节 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创造
第五节 我国的中央银行制度
第三编 货币供求与货币政策
第九章 货币供给
第一节 货币与货币供给层次
第二节 货币供给模型
第三节 财政收支与货币供给
第四节 国际收支与货币供给
第十章 货币需求
第一节 宏观货币需求理论
第二节 微观货币需求理论
第十一章 货币政策
第一节 货币政策的目标
第二节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与中介目标
第三节 货币政策的工具
第四节 金融发展与金融政策选择
第五节 中国货币政策的实践
第十二章 通货膨胀
第一节 通货膨胀概述
第二节 通货膨胀的成因
第三节 通货膨胀效应
第四节 通货膨胀的治理
第五节 我国的通货膨胀
第六节 我国的通货紧缩
第四编 涉外金融
第十三章 外汇与汇率
第一节 外汇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汇率
第三节 汇率决定理论
第四节 汇率的作用
第五节 我国的汇率制度
第六节 关于人民币升值的争论
第十四章 国际收支与利用外资
第一节 国际收支
第二节 利用外资
术语索引
……[看更多目录]
序言教材建设是大学人才培养和知识传授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管理教育而言,教材建设尤为重要,一流的商学院不仅要有一流的师资力量、一流的生源、一流的教学管理水平,而且必须使用一流的教科书。一流的管理类教科书必须满足以下标准:第一,能把所在领域的基础知识以全面、系统的方式和与读者友好的语言呈现给读者;第二,必须有时代感,能把学科前沿的研究成果囊括进去;第三,必须做到理论和实务(包括案例分析)相结合,有很强的实用性;第四,能够启发学生思考现实的管理问题,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五,可以作为研究人员和管理人士的
文摘(二)信用调剂社会资源的独特作用的表现
第一,信用调剂资源具有广泛性。通过信用关系参与调剂资源余缺的主体具有广泛性。无论是个人还是工商企业、政府部门、国外部门等都可以通过信用关系,让渡或取得商品和货币的使用权。金融机构则更是利用信用关系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主体。不仅主体具有广泛性,调剂的对象(客体)和调剂方式更具备广泛性。调剂的对象包括商品、货币和资本——一切的社会资源;调剂的方式则包括直接和间接方式。具体而言,信用关系包括商业信用关系、银行信用关系、国家信用关系、消费信用关系、资本信用关系和国际信用关系等。主体、客体及方式的广泛性,意味着信用关系对社会经济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第二,信用关系可以把众多分散的小额货币变成庞大的社会资本,提高一国的储蓄水平,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有力的推动。信用关系在资金流量分析中表现的是对社会资源余缺的调剂,而从规模经济、收益与风险等方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信用关系在动员储蓄,降低投资风险,实现规模经济,从而提高投资效果等方面有巨大作用。信用关系之所以能够动员储蓄,在于信用关系动员资金具有自愿性和有偿性;而之所以能够降低风险,实现规模经济,则在于投资者对风险和效益的评估水平要大大高于储蓄者——资金贷出者的评估水平。
第三,信用关系对国际经济的交往发挥重要作用。国际经济关系是以经济利益为前提的,而信用关系正具备了这一前提。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我国需要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设备和利用国外资金,这都离不开我国与外国的信用关系;我国对外贸易的关系,也需要国内信用与国际信用的支持。虽然在国际关系中,会有些无偿援助等非信用关系,但这不是经济学中的关系,而是国际政治学中的关系;不是信用关系,而是国家间的政治关系。
三信用的种类
信用可以有不同的划分标准。这些标准包括期限、地域、信用主体等。
以期限为标准,可以将信用划分为长期信用与短期信用;以地域为标准,可以将信用划分为国内信用和国际信用;以信用主体为标准,可以将信用划分为商业信用、银行信用、消费信用、国家信用、合作信用。信用还有其特殊形式,如高利贷信用和资本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