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色魇(沈从文别集)
分類: 图书,文学,名家作品及研究,中国现代,沈从文,
品牌: 沈从文
基本信息·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
·页码:190 页
·出版日期:2005年
·ISBN:9787534364273
·条形码:9787534364273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沈从文别集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生命问题,幻彩纷呈,令人目眩,它古老而常新,追求明悟,实属不易。
沈从文作七色“魇”及《烛虚》诸片,从自然万汇和现世人生直接取象,抽绎哲理,心意挚着,文笔虚静,迹近庄周。
杂文及古体诗一组,属从“生命庄严”的高度,用不同体裁,对不同现世所抒发的历史感兴。
从文生前,曾有过这样愿望,想把自己的作品好好选一下,印一套袖珍本小册子。不在于如何精美漂亮,不在于如何豪华考究,只要字迹清楚,款式朴素大方,看起来舒服。本子小,便于收藏携带,尤其便于翻阅。
这套选本和以前选法编法不同。我们在每本小册子前面,增加了些过去旧作以外的文字。有杂感、有日记,有检查,有未完成的作品,主要是书信——都是近年搜集整理出来的,大部分未表过。不管怎样,这些篇章,或反映作者当时对社会、对文艺创作、对文史研究……的一些看法,或反映作者当时的处境,以及内心矛盾哀乐苦闷,把它们发表出来,容或有助于读者从较宽的角度对他的作品、对他的为人以及对当时的环境背景有进一步了解。
作者简介沈从文先生(1902~1988),现代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学者。原名沈岳焕,笔名小兵、懋琳、休芸芸等。湖南凤凰(今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苗族。1918年小学毕业后随本乡土著部队到沅水流域各地,随军在川、湘、鄂、黔四省边区生活。1923年到北京自学并学习写作。1924年后开始发表作品,并与胡也频合编《京报副刊》和《民众文艺》周刊。1928年到上海与胡也频、丁玲编辑《红黑》、《人间》杂志。翌年任教于中国公学。1930年起在武汉大学、青岛大学任教。1934年起编辑北平和天津的《大公报》副刊《文艺》。抗日战争爆发后,到昆明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抗战胜利后,任北京大学教授,编辑《大公报》、《益世报》等文学副刊。从1926年出版第一本创作集《鸭子》开始,沈从文先生出版了7O余种作品集,被人称为多产作家。至40年代刊行的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集《蜜柑》、《雨后及其他》、《神巫之爱》、《旅店及其他》、《石子船》、《虎雏》、《阿黑小史》、《月下小景》、《如蕤集》、《八骏图》,中篇小说《一个母亲》、《边城》,长篇小说《旧梦》、《长河》,散文集《记胡也频》、《记丁玲》、《从文自传》、《湘行散记》、《湘西》等。还有论文集《沫沫集》、《废邮存底》、《云南看云集》,批评专集《现代中国作家评论选》,以及多种沈从文的选集和多卷本《沈从文文集》等。他的小说取材广泛,描写了从乡村到城市各色人物的生活,其中以反映湘西下层人民生活的作品最具特色。代表作《边城》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表现自然、民风和人性的美,提供了富于诗情画意的乡村风俗画幅,充满牧歌情调和地方色彩,形成别具一格的抒情乡土小说。他的创作表现手法不拘一格,文体不拘常例,故事不拘常格,尝试各种体式和结构进行创作,成为现代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文体作家"。他的散文也独具魅力,为现代散文增添了艺术光彩。一些后来的作家曾深受他创作风格的影响。在文学态度上,沈从文先生一直坚持自由主义立场,坚持文学要超越政治和商业的影响。 1948年沈从文先生受到了左翼文化界猛烈批判,郭沫若斥责沈从文先生:"一直是有意识的作为反动派而活动着"。1949年,沈从文先生放弃了文学创作,被安排到中国历史博物馆,担任了一名历史博物馆的讲解员。沈从文先生的下半生从事文物、工艺美术图案及物质文化史的研究工作。1978年调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任研究员,致力于中国古代服饰及其他史学领域的研究。先后发表了《唐宋铜镜》、《龙凤艺术》、《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学术著作。与沈从文先生在国内的默默无闻相反,沈先生在国外名声鹊起,于1980年应邀赴美国讲学,并进入诺贝尔文学奖的终审名单。1988年,86岁的沈从文先生因为心脏病复发离开了人世,为后人留下了无限的惋惜。
编辑推荐我需要一点欲念,因为欲念若与社会限制发生冲突,将使我因此而痛苦。我需要一点狂妄,因为若扩大它的作用,即可使我从这个现实的光景中感到孤单。
生命所需,惟对于现世之光影疯狂而已。以生命本身,从阳光雨露而来,即如火焰,有热有光。
目录
从文“文革”书信选
给程流金一家
绿魇
黑魇
白魇
青色魇
赤魇(存目,编入《雪晴集》)
橙魇(存目,编入《阿黑小史》集内,题为《神之再现》)
昆明冬景
云南看云
烛虚
潜渊
长庚
生命
知识阶级与进步
中国人的病
读《论英雄崇拜》
穷与愚
怀昆明
北平的印象和感想
学鲁迅
喜新晴
双溪大雪
拟咏怀诗
七二年冬过北海后门感事
西村
漓江半道
下山回南昌途中
庐山“花径”白居易作诗处
……[看更多目录]
序言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不少喜爱文学的读者迷上了契诃夫,这跟平明出版社接连推出27册汝龙翻译的《契诃夫小说选集》直接有关。
那时我家至少有三个契诃夫迷:做文学编辑的母亲、哥哥和我。谈论哪篇小说怎么怎么好,是不倦的话题。已经退出文坛改了行的父亲不参与,只有时微笑着对外人说:“家里有三个契诃夫的群众。”
汝龙译的这套选集可贵之处,首先在于对作品的精选;第二是选进一些契诃夫的书信、札记,别人对他的回忆、评论等,分编到不同集子里,这些文字拉近了读者和作者的距离,是汝龙先生锦上添花的贡献。
到1992年编选《沈从文别集》的时候,我们自然想到从平明版《契诃夫小说选集》取法。
文摘昆明冬景①
新居移上了高处,名叫北门坡,从小晒台上可望见北门门楼上用虞世南体写的“望京楼”的匾额。上面常有武装同志向下望,过路人马多,可减去不少寂寞。住屋前面是个大敞坪,敞坪一角有杂树一林。尤加利树瘦而长,翠色带银的叶子,在微风中荡摇,如一面一面丝绸旗帜,被某种力量裹成一束,想展开,无形中受着某种束缚,无从展开。一拍手,就常常可见圆头长尾的松鼠,在树枝间惊窜跳跃。这些小生物又如把本身当成一个球,在空中抛来抛去,俨然在这种抛掷中,能够得到一种快乐,一种从行为中证实生命存在的快乐。且问或稍微休息一下,四处顾望,看看它这种行为能不能够引起其他生物的注意。或许会发现,原来一切生物都各有它的心事。那个在晒台上拍手的人,眼光已离开尤加利树,向天空凝眸了。天空一片明蓝,别无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