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小景(沈从文别集)

分類: 图书,文学(旧类),儿童文学,童话故事,综合,
品牌: 沈从文
基本信息·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
·页码:215 页
·出版日期:2005年
·ISBN:9787534364297
·条形码:9787534364297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沈从文别集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新十日谈》,是作者为本组浪漫故事所取的总名称,以示近于而又异于薄迦丘的《十日谈》。
除序言外,各篇本事均采自佛经故事,经作者匠心巧运,恣意铺排,注入谐趣后,一一指向了现实生活,读之,饶富兴味。
《阿丽思中国游记》为作者所写长篇童话,风致与《月下小景》略近,借童话指斥现世,颇具辛辣。节选数章,供欣赏。
作者简介沈从文先生(1902~1988),现代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学者。原名沈岳焕,笔名小兵、懋琳、休芸芸等。湖南凤凰(今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苗族。1918年小学毕业后随本乡土著部队到沅水流域各地,随军在川、湘、鄂、黔四省边区生活。1923年到北京自学并学习写作。1924年后开始发表作品,并与胡也频合编《京报副刊》和《民众文艺》周刊。1928年到上海与胡也频、丁玲编辑《红黑》、《人间》杂志。翌年任教于中国公学。1930年起在武汉大学、青岛大学任教。1934年起编辑北平和天津的《大公报》副刊《文艺》。抗日战争爆发后,到昆明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抗战胜利后,任北京大学教授,编辑《大公报》、《益世报》等文学副刊。从1926年出版第一本创作集《鸭子》开始,沈从文先生出版了7O余种作品集,被人称为多产作家。至40年代刊行的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集《蜜柑》、《雨后及其他》、《神巫之爱》、《旅店及其他》、《石子船》、《虎雏》、《阿黑小史》、《月下小景》、《如蕤集》、《八骏图》,中篇小说《一个母亲》、《边城》,长篇小说《旧梦》、《长河》,散文集《记胡也频》、《记丁玲》、《从文自传》、《湘行散记》、《湘西》等。还有论文集《沫沫集》、《废邮存底》、《云南看云集》,批评专集《现代中国作家评论选》,以及多种沈从文的选集和多卷本《沈从文文集》等。他的小说取材广泛,描写了从乡村到城市各色人物的生活,其中以反映湘西下层人民生活的作品最具特色。代表作《边城》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表现自然、民风和人性的美,提供了富于诗情画意的乡村风俗画幅,充满牧歌情调和地方色彩,形成别具一格的抒情乡土小说。他的创作表现手法不拘一格,文体不拘常例,故事不拘常格,尝试各种体式和结构进行创作,成为现代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文体作家"。他的散文也独具魅力,为现代散文增添了艺术光彩。一些后来的作家曾深受他创作风格的影响。在文学态度上,沈从文先生一直坚持自由主义立场,坚持文学要超越政治和商业的影响。1948年沈从文先生受到了左翼文化界猛烈批判,郭沫若斥责沈从文先生:"一直是有意识的作为反动派而活动着"。1949年,沈从文先生放弃了文学创作,被安排到中国历史博物馆,担任了一名历史博物馆的讲解员。沈从文先生的下半生从事文物、工艺美术图案及物质文化史的研究工作。1978年调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任研究员,致力于中国古代服饰及其他史学领域的研究。先后发表了《唐宋铜镜》、《龙凤艺术》、《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学术著作。与沈从文先生在国内的默默无闻相反,沈先生在国外名声鹊起,于1980年应邀赴美国讲学,并进入诺贝尔文学奖的终审名单。1988年,86岁的沈从文先生因为心脏病复发离开了人世,为后人留下了无限的惋惜。
编辑推荐向美说一句话,为爱下一个注解,要适当合宜,不走失感觉所及的式样,不是一个平常人的能力所能企及。
有一秀气逼人的女孩,身穿绿色长袍,站在公主身旁,奏东方雅乐中《鹿响之章》,欢迎远客。
目录
劫余废邮
给一个不相识的朋友
给一个写文章的青年
给一位安徽朋友
月下小景
《月下小景》题记
月下小景
寻觅
女人
扇陀
爱欲
猎人故事
一个农夫的故事
医生
阿丽思中国游记(选载)
第一卷
第三章那一本《中国旅行指南》
第四章出发的精彩
第二卷
第七章又通一次信
第八章水车的谈话
第十章看卖奴隶时有了感想所以预备回去
后序
……[看更多目录]
序言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不少喜爱文学的读者迷上了契诃夫,这跟平明出版社
接连推出27册汝龙翻译的《契诃夫小说选集》直接有关。
那时我家至少有三个契诃夫迷:做文学编辑的母亲、哥哥和我。谈论哪篇
小说怎么怎么好,是不倦的话题。已经退出文坛改了行的父亲不参与,只
有时微笑着对外人说:“家里有三个契诃夫的群众。”
汝龙译的这套选集可贵之处,首先在于对作品的精选;第二是选进一些契
诃夫的书信、札记,别人对他的回忆、评论等,分编到不同集子里,这些
文字拉近了读者和作者的距离,是汝龙先生锦上添花的贡献。
文摘在这故事前面那个故事,是一个成衣匠说的,他让人知道在他那种环境里,贫穷与死亡如何折磨到他的生活。他为了寻找他那被人拐逃的年青妻子,如何旅行各处,又因什么信仰,还能那么硬朗结实的生活下去。他说:“我们若要活到这个世界上,且想让我们的儿子们也活到这个世界上,为了否认一些由于历史安排下来错误了的事情,应该在一分责任和一个理想上去死,当然毫不踌躇毫不怕!”成衣人把他一生悲惨的经验,结束到上面几句话里后,想起他那个饿死的儿子,就再也不说什么了。
他说过这故事以后,在场众人皆觉得悒郁不欢。这不幸故事,使每个人都回想到自己生活中那一份,于是火堆旁边,忽然便沉默无声了。成衣人看清楚了这种情形,十分抱歉似的,把那双为工作与疾病所磨坏的小小眼睛,向这边那边作了一度小心的溜望,拉拉他那件旧袄子。
后记我先是很随便的把这题目捉来。因为我想写一点类乎《阿丽思漫游奇境记》的东西,给我的小妹看,让她看了好到在家病中的母亲面前去说说,使老人开开心。原是这样的无什么高尚目的的写下来,所写的是我所引为半梦幻似的过去当前有趣味的事,只要足以给这良善的老人家在她烦恼中暂时把忧愁忘掉,我的工作就算是一种得意的工作了。谁知写到第四章,回头来翻翻看,我已把这一只善良和气的有教养的兔子变成一种中国式的人物了(或者应说是有中国绅士倾向的兔子了)。同时我把阿丽思也写错了,对于前一种书一点不相关连,竞似乎是有意要借这一部名著,来标榜我这不成体裁的文章,而结果又离得如此很远很远,俨然如近来许多人把不拘什么文章放到一种时行的口号下大喊,根本却是老思想一样的。这只能认为我这次工作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