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行集(沈从文别集)

分類: 图书,文学(旧类),散文随笔,中国现代,综合,
品牌: 沈从文
基本信息·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
·页码:237 页
·出版日期:2005年
·ISBN:9787534364402
·条形码:9787534364402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沈从文别集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湘行散记》,一组晶莹透亮的素朴文字,一种自然天成的散文典型。
沈从文当年远别新婚妻子,返乡途中写出大量家信,画了许多速写,靠这些素材创作出散记。幸存至今的部分信和画,编成《湘行书简》,首次与《湘行散记》合集献给读者。
当年湖南远非太平盛世,长沙刚打过仗。在常德等地,作者见到悬赏捉拿毛泽东、朱德的启示,他回到凤凰的几天,百里外铜仁正在打仗,湘西王陈渠珍调来三千援兵集结凤凰,随即投入这场厮杀。作者在书简中故意用轻松笔调写情写景,安慰远方亲人。而在散记里,细心的读者当可看出更多的东西。
作者简介沈从文先生(1902~1988),现代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学者。原名沈岳焕,笔名小兵、懋琳、休芸芸等。湖南凤凰(今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苗族。1918年小学毕业后随本乡土著部队到沅水流域各地,随军在川、湘、鄂、黔四省边区生活。1923年到北京自学并学习写作。1924年后开始发表作品,并与胡也频合编《京报副刊》和《民众文艺》周刊。1928年到上海与胡也频、丁玲编辑《红黑》、《人间》杂志。翌年任教于中国公学。1930年起在武汉大学、青岛大学任教。1934年起编辑北平和天津的《大公报》副刊《文艺》。抗日战争爆发后,到昆明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抗战胜利后,任北京大学教授,编辑《大公报》、《益世报》等文学副刊。从1926年出版第一本创作集《鸭子》开始,沈从文先生出版了7O余种作品集,被人称为多产作家。至40年代刊行的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集《蜜柑》、《雨后及其他》、《神巫之爱》、《旅店及其他》、《石子船》、《虎雏》、《阿黑小史》、《月下小景》、《如蕤集》、《八骏图》,中篇小说《一个母亲》、《边城》,长篇小说《旧梦》、《长河》,散文集《记胡也频》、《记丁玲》、《从文自传》、《湘行散记》、《湘西》等。还有论文集《沫沫集》、《废邮存底》、《云南看云集》,批评专集《现代中国作家评论选》,以及多种沈从文的选集和多卷本《沈从文文集》等。他的小说取材广泛,描写了从乡村到城市各色人物的生活,其中以反映湘西下层人民生活的作品最具特色。代表作《边城》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表现自然、民风和人性的美,提供了富于诗情画意的乡村风俗画幅,充满牧歌情调和地方色彩,形成别具一格的抒情乡土小说。他的创作表现手法不拘一格,文体不拘常例,故事不拘常格,尝试各种体式和结构进行创作,成为现代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文体作家"。他的散文也独具魅力,为现代散文增添了艺术光彩。一些后来的作家曾深受他创作风格的影响。在文学态度上,沈从文先生一直坚持自由主义立场,坚持文学要超越政治和商业的影响。1948年沈从文先生受到了左翼文化界猛烈批判,郭沫若斥责沈从文先生:"一直是有意识的作为反动派而活动着"。1949年,沈从文先生放弃了文学创作,被安排到中国历史博物馆,担任了一名历史博物馆的讲解员。沈从文先生的下半生从事文物、工艺美术图案及物质文化史的研究工作。1978年调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任研究员,致力于中国古代服饰及其他史学领域的研究。先后发表了《唐宋铜镜》、《龙凤艺术》、《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学术著作。与沈从文先生在国内的默默无闻相反,沈先生在国外名声鹊起,于1980年应邀赴美国讲学,并进入诺贝尔文学奖的终审名单。1988年,86岁的沈从文先生因为心脏病复发离开了人世,为后人留下了无限的惋惜。
编辑推荐山头一抹淡淡的午后阳光感动我,水底各色圆棋子的石头也感动我。我心中似乎毫无渣滓,透明烛照。
目录
引 子
张兆和致沈从文 之一
张兆和致沈从文 之二
张兆和致沈从文 之三
沈从文致张兆和
在 桃 源
小船上的信
泊曾家河
水 手 们
泊兴隆街
河街想象
忆麻阳船
过柳林岔
泊缆子湾
今天只写两张
第 三 张……
过梢子铺长潭
夜泊鸭窠围
第 八 张
梦无凭据
鸭窠围的梦
鸭窠围清晨
歪了一下
滩上挣扎
泊杨家岨
潭中夜渔
横石和九溪
历史是一条河
离辰州上行
虎雏印象
到 泸 溪
泸溪黄昏
天明号音
到 凤 凰
感慨之至
辰州下行
再到柳林岔
过新田湾
重抵桃源
尾 声
沈从文致沈云六
湘行散记
一个戴水獭皮帽子的朋友
桃源与沅州
鸭窠围的夜
一九三四年一月十八
一个多情水手与一个多情妇人
辰河小船上的水手
箱 子 岩
五个军官与一个煤矿工人
老 伴
虎雏再遇记
一个爱惜鼻子的朋友
滕回生堂的今昔
……[看更多目录]
序言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不少喜爱文学的读者迷上了契诃夫,这跟平明出版社
接连推出27册汝龙翻译的《契诃夫小说选集》直接有关。
那时我家至少有三个契诃夫迷:做文学编辑的母亲、哥哥和我。谈论哪篇
小说怎么怎么好,是不倦的话题。已经退出文坛改了行的父亲不参与,只
有时微笑着对外人说:“家里有三个契诃夫的群众。”
汝龙译的这套选集可贵之处,首先在于对作品的精选;第二是选进一些契
诃夫的书信、札记,别人对他的回忆、评论等,分编到不同集子里,这些
文字拉近了读者和作者的距离,是汝龙先生锦上添花的贡献。
文摘到凤凰
我昨天下午三点到了家中,天气很好,故一切皆觉得好。母亲好了些,但瘦得很。我来了,大家当然十分快乐。我不能发电告你,就因为这地方只能收电,无法发电。
到了家中接到你四个信,家中人因为不见我来,十分希奇,故看了信。看了信方知道我业已回来,你瞧,多古怪。到辰州发的电,却反而比人缓到一些。你寄来的相业已见到,很不坏,四人在冰上照的,你似乎比谁都好。我这几天可不能为你写长长的信了,你明白这是无空暇时间的原因。我已见过了老上司,且同时见到了一些朋友。我在街上打了一转,印象是地方小了许多。街太小,人可太多了。走到街上去时,我真有点惊讶。
我写这信时是在火炉边的,弟弟在身边,母亲在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