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经济学(第6版)(经济学精选教材译丛)(Urban Economics)
分類: 图书,经济,行业经济,城市与市政,
品牌: 阿瑟•奥沙利文(Arthur O'Sullivan)
基本信息·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页码:402 页
·出版日期:2008年
·ISBN:7301138008/9787301138007
·条形码:9787301138007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读者对象:适用于经济专业人员参阅。
·丛书名:经济学精选教材译丛
·外文书名:Urban Economics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城市经济学》(第6版)是该领域最经典的一本教材。《城市经济学》(第6版)对全书进行了彻底的修订,通过作者的重新组织和改写,使内容更加丰富,并且更加清晰和简洁。
作者简介阿瑟?奥莎利文,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市路易斯克拉克学院经济学教授,主要讲授微观经济学和城市经济学。1981年他在普林斯顿大学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并先后任教于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和俄勒冈州立大学,曾获得许多教学奖项。他还是入门教科书《经济学:原理与工具》的合著者,目前该书是第4版。奥莎利文教授的研究领域涉及城市土地利用、环境保护和公共政策。
编辑推荐在引入主动学习方法和增强话题互动性的同时,《城市经济学》(第6版)吸收了过去10-15年城市经济学领域所取得的最新成果,相关理论、经验分析和政策演化的新发展的基础性和普遍性的内容。
目录
第1章 导言和城市经济学公理
1.1 什么是城市经济学
1.2 什么是城市
1.3 城市为什么会存在
1 4 城市经济学的五个公理
1 4 1 通过调整价格实现区位均衡
1.4.2 自我强化效应产生极端结果
1.4.3 外部性导致非效率
1.4.4 生产受规模经济影响
1.4.5 竞争导致零经济利润
1.5 后续内容介绍
参考文献和附加阅读
附录 人口普查定义
第1篇 城市发展的市场推动力
第2章 为什么会存在城市
2.1 城市形成之前的地区——庭院生产
2.2 贸易城市
2.2.1 比较优势与贸易
2.2.2 交换中的规模经济
2.3 城市历史中的贸易城市
2.3.1 世界历史中的贸易城市
2.3.2 美国历史中的贸易城市
2.4 工业城镇
2.4.1 工资与产品价格决定
2.4.2 工业城镇的市场范围
2.5 工业革命与工业城市
2.5.1 制造业创新
2.5.2 运输业创新
2.5.3 农业革新
2.5.4 能源技术与区位决策
2.6 工业城镇体系
2.7 资源导向型企业与加工型城镇
2.7.1 规模经济与市场范围
2.7.2 加工型城镇体系
2.7.3 原材料导向型产业的其他例子
小结
问题与应用
参考文献和补充阅读
第3章 为什么会出现企业集群
3.1 共享中间投入品
3.1.1 服装与纽扣
3.1.2 高技术企业
3.2 分享劳动力储备
3.2.1 孤立企业
3.2.2 集群内的企业
3.2.3 企业集群内较高的期望利润
3.3 劳动力的匹配性
3.3.1 劳动力匹配模型
3.3.2 集聚经济:较多的工人提高了技能匹配性
3.4 知识溢出
3.5 自我强化效应导致的产业集群
3.5.1 集聚成本
3.5.2 集聚收益
3.5.3 自我强化效应
3.6 地方化经济的实践
3.7 城市化经济
3.7.1分享机制、劳动力储备和技能匹配性
3.7.2 集团总部与功能专门化
3.7.3 知识溢出效应
3.7.4 城市化经济的实践
3.8 城市规模的其他收益
3.8.1 双职工家庭劳动力供给
3.8.2 学习机会
3.8.3 社会交往机会
小结
问题与应用
参考文献和补充阅读
第4章 城市规模
4.1 效用与城市规模
4.1.1 大城市的成本与收益
4.1.2 城市内部的区位均衡、土地租金与效用
4.2 城市系统
4.2.1 城市规模不能极小化
4.2.2 城市规模可以极大化
4.3 专业化与综合性城市
4.3.1 实验室城市模型
4.3.2 案例:纽约的无线电通信产业
4.3.3 实验室城市的实践
4.4 城市规模的差异
4.4.1 地方化经济与城市化经济的差异
4.4.2 本地产品与城市规模
4.4.3 本地就业规模与城市闻的差距
4.5 城市规模分布
4.5.1 等级一规模法则
4.5.2 城市巨人:大城市难题68
小结
问题与应用
参考文献和补充阅读
第5章 城市增长
5.1 经济增长:提高了人均收入
5 2 城市特殊的创新与收入区域范围内的创新与收入
5.3 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
5.4 城市就业增长
5.4.1 出口与本地就业和乘数效应
5.4.2 劳动力需求曲线
5.4.3 劳动力供给曲线
5.4.4 劳动力供给和需求变化的均衡效应
5.5 公共政策与均衡就业
5.5.1 税收与区位选择
5.5.2 公共服务与区位决策
5.5.3 补贴与激励计划
5.5.4 专业运动、运动场与就业
5.5.5 环境质量与就业
5.6 预测总就业规模的变化量
5.7 谁从就业增长中获益
5.7.1 谁获得了新的就业岗位
5.7.2 对人均实际收入的影响
小结
问题与应用
参考文献和补充阅读
附录城市增长的区域背景
第2篇 土地租金与土地利用模式
第6章 城市土地租金
第7章 土地利用模式
第8章 邻里选择
第9章 分区与增长控制
第3篇 城市交通
第10章 汽车的外部性
第11章 公共交通
第4篇 城市犯罪
第12章 犯罪
第5篇 住宅
第13章 为什么住宅具有差异性
第14章 住宅政策
第6篇 地方政府
第15章 地方政府的职能
第16章 地方政府收入
附录:微观经济学工具
……[看更多目录]
序言本书是关于城市经济学的一部著作,城市经济学属于地理学与经济学的交叉学科,探讨家庭效用最大化的区位决策和企业利润最大化问题,并描述这些决策如何促使不同城市规模与城市形态的形成。本书的第1篇解释了城市为什么会存在及导致城市增长与衰退的原因。第2篇主要讲述土地租金和土地利用模式以及政府在决定土地利用模式中的角色。第3篇探讨城市交通体系,包括分析公共交通体系的定价与设计、小汽车使用所产生的外部性问题(拥挤、环境破坏、碰撞)。第4篇利用一个理性模型探讨城市犯罪的起因和空间影响。第5篇解释了住宅市场的特性,检验了政府住宅政策的影响。最后一部分解释了地方政府分割体系的理论基础,并探讨了地方政府对政府间补贴的反应及纳税人对地方税的反应。
本书的内容是为本科城市经济学和城市事务课程所设计的。它还可以用于城市规划、公共政策和公共管理专业的研究生课程。本书中所使用的经济学概念均在典型的中级微观经济学的范围内,因此修过该课程的学生可以迅速通读本书。为了那些把微观经济学当做导论课程来学习的学生或者仅对中级微观经济学课程中的概念有初步了解的学生更好地理解本书,我们提供了一个附录(“微观经济学工具”),里面包括了所有关键的概念。
文摘本书是研究城市和城市问题的经济学著作。帕克和麦奎恩的话反映了我们对城市复杂的感情。从正面来看,城市推动了创新、生产和贸易的发展,因而也提高了我们的生活水平;从负面来看,城市存在着诸如噪音、污染、拥挤等问题。我们将在本书第一部分讲到,厂商和居民之所以选址于城市,是因为城市内部集聚所产生的外部性可以抵消这些城市问题所带来的额外成本。本书后面将要讲到,制定解决拥挤、污染和犯罪等城市问题的政策可以增强城市活力,推动城市发展。
城市经济学属于地理学和经济学的交叉学科。经济学研究在资源稀缺背景下人们的决策问题。家庭制定效用最大化决策,而厂商制定利润最大化决策。地理学是研究事物如何在空间上配置的学科,并回答人类活动的起源地问题。城市经济学将地理学和经济学融合为一体,研究家庭效用最大化和厂商利润最大化下的位置或区位选择。城市经济学还可以用于甄别无效率的区位选择,对可供选择的公共政策进行检验,以便作出有助于提高效率的决策。
城市经济学可以分成六个相关领域,分别与本书的六个部分相对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