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面人物志—生命的旋律亨德尔巴赫画传(彩色图文经典)
分類: 图书,艺术,传记,音乐,
品牌: 张律
基本信息·出版社:哈尔滨出版社
·页码:187 页
·出版日期:2008年
·ISBN:7807534818/9787807534815
·条形码:9787807534815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彩色图文经典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亨德尔画传:
乔治·弗里德里克·亨德尔,著名的英籍德国音乐家,被后人誉为“歌剧之王”、 “圣乐之祖”。1685年亨德尔生于德国中部的小城哈雷,师从管风琴家查豪学习作曲,后在教堂内任管风琴师及艺术指导。后到汉堡、汉诺威、伦敦从事歌剧的创作,一生共创作了《奥兰多》等46部歌剧、《弥赛亚》等32部清唱剧,以及《水上音乐》、《皇家焰火音乐》等管弦乐曲。1759年在伦敦逝世。
《双面人物志—生命的旋律亨德尔画传》描述了亨德尔从出生到辞世的一生,再现了他的成长历程,奋斗精神,音乐成就和家庭、社会、时代对他的影响。书中配有大量珍贵的图片,以及一些手稿和乐谱片段,既是一部音乐奇才的成长史,也是一部18世纪欧洲的风情史。
巴赫画传: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德国作曲家,杰出的管风琴、小提琴、大键琴演奏家。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被尊称为"西方音乐之父"。1685年3月21日巴赫出生于德国中部爱森纳赫的音乐世家,10岁时成为孤儿,随哥哥生活并学习演奏管风琴。历任魏玛宫廷乐长、莱比锡市托马斯教堂乐长等职务,创作了大量优秀作品。1750年7月28日逝世。
《双面人物志-生命的旋律巴赫画传》描述了巴赫从出生到辞世的一生,再现了他的成长历程,奋斗精神,音乐成就和家庭、社会、时代对他的影响。书中配有大量珍贵的图片,以及一些手稿和乐谱片段,既是一部音乐奇才的成长史,也是一部18世纪欧洲的风情史。
作者简介张律,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淮安市音乐舞蹈家协会副主席,淮阴师范学院音乐系副主任,副教授。1988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多次参加国内外教育学术交流,注重学术研究,在《艺术百家》、《音乐教育》、《人民音乐》等专业类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并参编了多部高师音乐教材。
王海峰,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江苏省音乐教育委员会理事,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音乐系主任、副教授。1986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获文学学士学位。2007年赴美国奥克拉荷马州立大学进行音乐教育学术交流,被奥克拉荷马杜兰特市授予荣誉市民。注重学术研究,在《人民音乐》、《艺术百家》、《音乐创作》等专业类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并参编了多部高师音乐教材。
媒体推荐亨德尔是我们所有人的伟大的老师。
——海顿
亨德尔是最伟大的作曲家,我愿意将我的头颅献于他的墓前。
——贝多芬
亨德尔是无法估量的。
——门德尔松
巴赫就是巴赫,就像上帝就是上帝一样。
——柏辽兹
音乐是一切时代的音乐中最伟大的奇迹!
——瓦格纳
音乐归功于巴赫的东西,就像宗教归功于创教者的一样多。
——舒曼
编辑推荐青少年的成长读本,音乐爱好者的典藏。
目录
亨德尔画传
引子
1.阁楼上的秘密7
2.查豪老师9
3.柏林之行ll
4.哈雷大学14
5.马提松16
6.《阿尔米拉》19
7.佛罗伦萨2l
8.岁马23
9.从威尼斯到汉诺威25
10.初剑伦敦28
11.《水上音乐》3l
12.德国之行34
13.宁静的农斯36
14.新官上任38
15.针锋相对4l
16.走向衰落45
17.垂死挣扎49
18.欲罢不能52
19.两败供伤55
20.死而复生59
21.蕊返战场6l
22.清唱剧63
23.山穷水尽65
24.柳暗花明68
25.《弥赛亚》72
26.都柏林75
27.《参孙》79
28.《弥赛亚》的复活8l
29.“雅各”改名“以色列”84
30.慈善家亨德尔87
31.“我知道找的救贼生活着……”92
亨德尔年表
巴赫画传
引子
1.音乐家族5
2.童年时代8
3.奥尔德鲁夫10
4.吕讷堡15
5.魏玛17
6.阿恩斯塔特21
7.冲突23
8.堂妹芭芭拉26
9.米尔豪森27
10.夹缝中间30
11.重返魏玛32
12.丰收的年代36
13.误入宫廷斗争的漩涡39
14.决斗4l
15.囚禁44
16.寇顿4s
17.孩子们49
18.爱妻之死52
19.闭门羹56
20.第二次结婚60
21.去意已决62
22.一波三折67
23.恪尽职守的乐长70
24.贫附72
25.《马太受难曲》74
26.格斯纳校长76
27.磨难重重79
28.从未成为时尚的巴赫过时了?8l
29.《音乐的奉献》82
30.音乐逻辑的“百科全书”——《赋格的艺术》86
31.上帝啊,如今我走向你的神坛88
32.巴赫的复活91
巴赫年表
……[看更多目录]
序言有人说, “音乐是上帝的语言”,那么,欣赏音乐则是一种同上帝对话的审美活动过程。美的标准是不一样的,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阶级和阶层的审美趣味是不同的。高尔基说过: “照天性来说,人都是艺术家,他无论在什么地方,总是希望把美带到他的生活中去。” 欣赏音乐通常分为:官能的欣赏、感情的欣赏和理智的欣赏三个阶段。要运用官能、感情与理智三方面全面地欣赏一部作品就要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
1.了解作者和作品的时代背景
一部作品,总是表现了作曲家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所以要比较深刻地领会作品的思想内容,就须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和时代特点。作曲家由于生活环境、文化素养、个人性格方面的差异,即使在同样的时代背景下,创造同样的题材也会有各自不同的风格特点。莫扎特由于长年的畸形的演艺生涯,使他格外呼唤人性。因此,他的音乐清澈透明,富有表情。贝多芬一生磨难多多且处于社会的重大变革时期,所以他的音乐多具有史诗性特点,如《英雄》、 《命运》、 《合唱》等交响曲,他以充满强烈生命欲望的音符,用英雄胜利凯旋表达了对祖国、对人生、对世界美好未来的向往。 2.掌握各民族音乐语言的特征 一切艺术创作都根植于民族。不同民族的音乐语言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作曲家在创作时运用各种各样的音乐语言,有的精练,有的夸张,有的细致入微,有的狂放不羁……俄国作曲家格林卡说: “创作音乐的是人民,作曲家不过是把它们编成曲子而已。”熟悉各民族的音乐语言,对于把握音乐的风格及写作特点是至关重要的。 3.注意作品的标题 器乐作品有“标题音乐”和“非标题音乐”之分,欣赏标题音乐必须了解作品的标题内容,如《田园》交响曲,贝多芬称它为: “对农村生活的回忆。”贝多芬用标题注解了这部作品的主旨:人与自然的和谐与统一。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用它那优美动听、如泣如诉的音乐语言讲述了一个家喻户晓的爱情悲剧。 “非标题音乐”在欧洲叫“纯音乐”,这种音乐的标题本身,没有体现出标题属性,如《G大调奏鸣曲》。也就是说,标题中的文字没有说明音乐将要表达的内容、形象及情感特征。标题音乐对于一般欣赏者来说,是易于接受和理解的,因为在欣赏音乐之前标题已明示了音乐将要表达什么,标题本身起到了一种导航性作用。
文摘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