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传播概论(二十一世纪新闻传播学丛书)
分類: 图书,艺术,综合,
品牌: 包鹏程
基本信息·出版社:安徽大学出版社
·页码:315 页
·出版日期:2002年
·ISBN:7810525654
·条形码:9787810525657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二十一世纪新闻传播学丛书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经过讨论,关于《艺术传播概论》的写作框架,我们确立几条原则,也是《艺术传播概论》的个性追求和特色所在。一、理论性。全书以传播学理论建构来阐种种艺术现象。二、宏观性。考察艺术现象不限于一时一地一类,而采取宏观鸟瞰式,在艺术殿堂中,古今中外,纵横驰骋,任意东西,充分体显艺术自身的丰富性和复杂性;时间上,包括史前洞穴壁画艺术,古代、近现代和当代艺术;地域上,西方艺术包括古希腊罗马、欧洲不同时期的各国艺术,东方艺术包括中国、印度、阿拉、伯艺术、甚至涉及美洲、非洲艺术等;类型上,包括绘画、音乐、建筑、舞蹈、雕塑、书法、园林、摄影、工艺、语言、影视、广播、广告、网络等。我们试图做到包罗万象、囊括无遗。三、前沿性。《艺术传播概论》尽可能吸收当今艺术理论,尤其是传播理论的最新成果,以反映本学科的学术前沿状态为旨归。四、实用性。《艺术传播概论》的读者定位是新闻类、艺术类大学生和具有一定文化修养的新闻、艺术界从业人员。
作者简介包鹏程,1964年生。安徽舒城人。文学硕士。曾发表《走向通俗化的后现化主义文学》、《的结构与潜结构》、《解读电视新闻的符号、结构及意义》等多篇论文。
孔正毅,1964年生。安徽大学新闻学系副教授。1993年毕业于安徽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出版著作有《孔子本纪·孔子百问》、《庄子传奇·庄子百问》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艺术起源、发展及传播
第一节 艺术的起源
第二节 欧亚大陆古代艺术的发展及传播
第三节 欧业大陆古典艺术的发展及传播
第四节 欧亚大陆中世纪艺术的发展及传播
第五节 17-18世纪欧亚陆艺术的发展及传播
第六节 19世纪艺术的发展及传播
第七节 20世纪艺术的发展及传播
第二章 艺术传播符号
第一节 符号及艺术符号
第二节 艺术符号的类型
第三节 艺术符号的功能
第四节 艺术符号的结构
第五节 艺术符号的意义
第三章 艺术传播媒介
第一节 艺术媒介
第二节 艺术媒介的特征
第三节 艺术媒介的价值
第四节 艺术媒介的容器
第五节 艺术媒介与艺术作品的关系
第四章 艺术传播者
第一节 艺术传播者的职业角色
第二节 艺术传播者的个性特征
第三节 艺术传播者的修养
第四节 艺术传播者的权利和责任
第五章 传统艺术传播类型
第一节 艺术传播类型的划分标准
第二节 音乐艺术
第三节 舞蹈艺术
第四节 绘画艺术
第五节 雕塑艺术
第六节 建筑艺术
第七节 语言艺术
第六章 现代艺术传播类型
第一节 影视艺术
第二节 广播剧艺术
第三节 广告艺术
第四节 网络艺术
第七章 艺术传播过程
第一节 艺术传播
第二节 艺术传播的品质
第三节 艺术传播的技术条件
第四节 艺术传播的环境
第五节 艺术传播类型
第八章 艺术接受者
第一节 艺术受者的特征
第二节 艺术受者的类型
第三节 艺术受者研究理论
第四节 艺术受者的审美心理
第五节 艺术受者的审美经验
第六节 艺术受者的心理效应
第九章 艺术传播效果
第一节 艺术传播效果诸理论
第二节 影响艺术传播效果的外在因素
第三节 影响艺术传播效果的内在因素
第四节 艺术传播效果的具体表现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看更多目录]
序言新闻学多年来似乎处于一种在理论上无法深人、在学科体系上无法完整建构的尴尬境地,尽管近年来不少学者从不同研究视角对此进行了大量有价值的探讨,然而,这种尴尬的状况并没有在整体上有根本性的改变。因此,从历史与现实的双向度上对新闻学进行重新审视,寻求新闻学健康发展的道路,已是许多学者的共识。作为我国著名的新闻史学家,宁树藩教授在多年潜心研究新闻史的过程中,积极探索新闻传播的客观规律,形成了史论结合、以史带论的研究风格和治学特点,从新闻传播的历史演进出发.对新闻本体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新闻是经报道(或传播)的新近事实的信息”的重要论点;之后,又对新闻学的本质和新闻学理论体系的建构进行了历史和逻辑的抽象和反思,具有独到的见解。芮必峰是目前十分活跃的中青年新闻学理论研究群体中的一员。本文不仅仅是芮必峰就新闻学理论研究历史与现状的种种问题对宁树藩教授的访谈,而且也能从某些方面体现出两代新闻学理论工作者在这些问题上的思想沟通与互动。现用不同字体表示两人问答情况。
文摘二、艺术起源于游戏
游戏简单地说就是参加仪式的竞赛,而且是通过虚拟的方式进行的。①如小孩子玩游戏,他们都遵从相应的规则,赢了将如何,输了又受怎样的惩罚,并且将游戏设定在一个假想的世界里。更进一步来说,游戏也是一种自由的创造活动,在游戏中人们还能获得某种程度的满足。游戏的特征和艺术创造确实有某些共同之处,以至于许多人都认为艺术就起源于游戏。代表人物有康德(Kant)、席勒(schiller)和斯宾塞(spencer)等人。
康德认为,自由是艺术的精髓,艺术是无功利的、无目的的,艺术可以在精神上给予人极度的满足,这一点与游戏十分相似。
席勒发展了康德的观点,他更细致地分析了艺术自由与游戏自由的关系。他认为,人在现实生活中,既受自然力量和物质需求的制约,又受杜会理性法则的约束;另一方面,人又有过剩的精力需要创造一个自由的世界。孩子们用游戏,而艺术家则创造了艺术。在游戏或艺术创造中人的精力得以消耗,情感得以释放。从而获得心理满足。
斯宾塞对席勒的过剩精力说予以补充,他认为过剩的精力发泄与无目的自由摹仿活动有关,游戏和艺术创造活动在这方面十分相似。
后记长久的凝视和深深的思虑后,我们带着新鲜、快乐和美好,在秋思弥漫的时节出发;在铮铮有声的寒风里逆行;在百花萌发的春天里跋涉;在秋高气爽的季节里攀登。眼里,每一块土地、每片丛林都碧绿一片;眼里,世界中最漂亮的面孔已经显现……我们似乎同周围的一切融成一片,我们渐渐走近悠远、辽阔而神秘的世界,我们抚摸着、感知着、静观着、领悟着……
艺术是春雨的连绵,是夏日的骄阳,是秋野的浩荡,是冬日的静谧;艺术是红、黄、蓝、绿汇成的交响;艺术是春花、秋韵;艺术是春水的欢闹、秋虫的呜叫;艺术是朝露般的清爽,是晚霞般的明亮
当我们清理了纷乱的思想,驻足凝望时,这里峰峦叠嶂、气韵芬芳。我们终于到达了我们希望到达的地方,也许不是,也许我们终生难以到达……
最后,我们得谢谢新闻系领导、责任编辑朱丽琴女士以及其他帮助过我们的人。对我们来说,“谢谢”包含对他人给予的恩惠、帮助、启示的由衷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