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权利论(重建课堂教学丛书)

分類: 图书,法律,行政法,行政法令,文教、卫生管理法令,
品牌: 仲建维
基本信息·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页码:160 页
·出版日期:2009年
·ISBN:9787561764985
·条形码:9787561764985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重建课堂教学丛书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学生权利论》的研究就是要把我国学校教育中所展现的现象以学生的纬度来打量,用权利的话语来理解和分析,主要意图就是想在我国学校教育语境中开辟出一片权利的文化解释空间。它分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用学生权利的视角来审视我国的学校教育景观,另一方面就是在这种景观背景下思考和拓展学生权利的认识,当然,这两个方面是结合进行的。
目录
引论研究问题与意义
第一章权利和学生权利
一、权利的含义
二、学生权利的构成及特殊性
第二章学生权利的历史溯源
一、西方教育思想史上的儿童观类型及其演进
二、20世纪60年代学生运动:学生权利概念兴起的历史转折点
三、我国学生权利意识的近现代史开端
第三章20世纪国际儿童权利保护文书解读
一、20世纪三份国际儿童权利保护文书
二、《儿童权利公约》四项基本权利原则的现实解读
第四章学生权利立法比较:以中美两国为例
一、中美学生权利立法和政策框架比较
二、中美学生权利保障内容比较
三、中美学生权利立法特点比较
第五章学生权利的内涵(之一):平等权
一、平等的含义
二、教育平等
三、两个特别群体学生的教育平等权
第六章学生权利的内涵(之二):自由权
一、自由的内涵
二、言论自由权
三、人身自由权
四、其他具体自由权利
第七章学生权利的内涵(之三):拥有童年的权利
一、童年的概念
二、童心就是创造力
三、保卫童年
第八章知识教学中的学生权利
一、知识教学中的学生权利内容
二、学生自主表达权的心理学基础:关于智力的思考
三、知识本位教学的传授机制对儿童观念表达自由的抑制
四、研究性教学:一种新的教学机制对学生观念和学习自主权的解放
五、研究性教学的实质:对学习权的尊重
第九章学生权利的反题:权利的滥用、误用和僭越
一、学校教育权力的必要性和特殊性
二、学生权利的滥用和僭越
第十章学校教育权力手段透视:刍议惩罚权
一、教育惩罚的逻辑理由
二、教育惩罚的限度
三、教育惩罚的形式
四、一种主张:弱化学生行为的直接道德承担
第十一章合题:民主和人道原则下的权利与权力平衡
一、传统硬权力手段的式微
二、权力手段的重建
三、程序治校的民主原则
结语学校教育:走向权利的时代
附录
附录一日内瓦儿童权利宣言
附录二儿童权利宣言
附录三儿童权利公约
参考文献
后记
……[看更多目录]
文摘所以,在这里,为方便讨论学生权利,我们把人身自由权的内容范围做一个大致的界定:人的身体避免受到外在强力有意侵害而损害健康的权利,以及人的身体行动自由和自然成长不受侵害的权利。
当然,对人的身体自由的侵犯不只是导致身体的痛楚,同时也可能会侵犯一个人的人格权,从而损伤人的精神自由权,伤害人的人格尊严,给人造成内心的伤害。例如体罚是一种典型的侵害人身自由的事件,对于被体罚者,身体的痛苦自不待言,但是,对于有羞耻感的学生而言,体罚尤其是公开体罚给人感到内心受到了羞辱,因此也当属侵犯学生人格权和心灵健康成长权的事件。正因为体罚是对人的多重基本权利的侵犯,因此,体罚,尤其是对学生的体罚在法理上是无法站住脚的,我国法律就明确规定体罚的不合法性。但是,体罚毕竟是一种管理手段,教师体罚权力的丧失给现代学校教育造成的困境和尴尬已经是一个比较严重的现实问题,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对此有意见自然也是在情理之中。正因为此,现代很多人开始思考恢复体罚权力的合理性,不过,基于教育目的和功能考虑而恢复体罚权力的意见无论如何在法哲学上是无法立足的。然而,因为学校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环境,担负着特殊的功能,即使学校偶有体罚,但也基本上被视作一个道德权利事件,尤其是我国法律在教育体罚侵权问题上的责任承担并没有明确具体法令界定和司法运作程序设计,所以,除非体罚造成对学生人身自由的严重伤害,否则法律一般不会随意干涉学校教育管理,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即使体罚手段被明令禁止,但是在教育事实中,依然存在着大量或明或暗的体罚或变相体罚现象。
诸如搜身搜包这样侵害人身自由的事件,对人身自由权的侵害性质毫无争议,但即便如此,在我国的学校教育中,这样的现象和事件也还是会发生。但有些侵犯学生人身自由的事项,则或者不被教育者有意识认识到,或者仅被视为必要合理的教育手段而遮蔽了它的侵权性质。例如小学课堂里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则,那就是学生要把双手重叠放在桌子上,或者是双手反转环绕着椅背,同时,小身板笔直挺立。每当进入小学课堂,看到这种场景,我内心便有一种窒息、厌恶和害怕的感觉,这种规则,本质上是用压抑儿童身体自由的形式迫使儿童安静、沉默、服从和驯化。
仪式一经形成,便被常识化,这些仪式成为课堂生活里的常识内容,在没有经过反思的教师头脑里,就成为日常生活里具有感知合理性的东西,浸润其中而不能自觉反思,对待这些仪式也就形成了一种自然的态度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