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版通史(8):民国卷
分類: 图书,新闻出版/图书馆/档案学,出版,中国出版事业,
品牌: 王余光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书籍出版社
·页码:586 页
·出版日期:2008年
·ISBN:750681790X/9787506817905
·条形码:9787506817905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中国出版通史(8):民国卷》在章节安排上,分上、下两编。上编是基于历史性的概述,以时间为主轴,梳理民国出版发展的历史脉络,叙说中国出版走向现代化的曲折历程。这个历程接踵晚清以降出版的近代化步伐,又与民族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同步,是国家现代化大过程中的小过程。民国38年的历史,政治风云波谲云诡,文化思潮变动不居,经历了南京临时政府、北洋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三个阶段统治政权的嬗变,其间发生了诸如洪宪帝制、张勋复辟、五四新文化运动、北伐战争、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等一系列重要的政治、思想文化事件。民国出版活动以其特有的方式与时代潮流共起伏,反映其变化,接受其影响,参与其进程,并在时代潮流的变革中,显示其本身的阶段性特点。大致说来,民国时期有三次大的历史事件对出版业影响最为显著。一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给出版业带来的突变——出版物数量激增、出版物内容革新、出版物形式变化、出版机构崛起与调整,都是新文化思潮直接影响下的结果。二是国民革命军北伐胜利后建立的南京国民政府,从形式上实现了全国统一,国家政治的相对稳定、经济的发展、交通的进步、教育的提高和图书馆事业的增长,都为随后十年出版业的兴盛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因时应势下的出版业,在这一历史机遇下,迎来了民国成立以来的第二次出版高峰,同时也是民国出版史上最为辉煌的黄金年代——原有的大书局,规模进一步扩大;新设中小书局,兴跌更替,生命力顽强;书刊出版的数量,更是逐年攀升,至抗战前夕达到历史的最顶峰,其中不少出版物质量上乘,对当时及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三是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彻底遏制了中国出版业蓬勃发展的大好势头,战争直接导致了民国时期出版业由盛而衰。《中国出版通史(8):民国卷》上编,即以这三个重要历史事件为分水岭,将民国出版史分为四个历史时期,每个时期各列一章,构成《中国出版通史(8):民国卷》上编一至四章的内容。下编是专题性的叙述,以内容为主轴,分别探讨了民国出版史的各重要专题:出版法律与出版管理;出版经营活动:重要的编辑出版家的贡献与特点;出版与社会文化;教科书出版:丛书、工具书、学术著作与古籍出版;少数民族文字书籍的出版。七个专题各为一章,构成下编第五到十一章的内容。第十二章讲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出版事业,既探讨绍往历史,亦昭示前行先机,特作为《中国出版通史(8):民国卷》最后一章。
作者简介王余光,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主任,教授。
编辑推荐《中国出版通史(8):民国卷》讲述了:民国出版活动以其特有的方式与时代潮流共起伏,反映其变化,接受其影响,参与其进程,并在时代潮流的变革中,显示其本身的阶段性特点。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民国出版业的形成(1912-1919)
第一节 晚清出版业的影响
第二节 民国出版业中心——上海
第三节 中华书局崛起于出版界
第四节 大东书局的创办与发展
第五节 商务印书馆在民国时期继续称雄
第二章 民国出版业的发展(1919-1927)
第一节 五四新思潮下的出版变革
第二节《新青年》与五四前后的报刊
第三节 世界书局的改组与发展
第四节 亚东图书馆与泰东图书局
第五节 新潮社与北新书局
第三章 民国出版业的兴盛(1927-1937)
第一节 出版业的兴盛
第二节 各地区出版业的成长
第三节《申报》与《大公报》
第四节 国民党报刊和正中书局
第五节 开明书店与文化生活出版社
第六节 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和上海杂志公司
第四章 民国出版业的艰难历程(1937-1949)
第一节 战争的打击与出版业的艰难
第二节 战时出版业的后方大转移
第三节 大后方出版业的发展历程
第四节 敌占区出版业的奴役与反奴役斗争
第五节 战后出版业的复员与重建
第五章 出版法律与出版管理
第一节 出版法律与法规
第二节 书刊审查制度
第三节 书刊查禁与出版压制
第四节 版权纠纷
第五节 书业行业组织
第六章 出版经营活动
第一节 机构组织与人员构成
第二节 资本构成与资金管理
第三节 选题与组稿
第四节 装帧与印刷
第五节 书刊发行
第六节 书业广告
第七节 书评活动
第八节 多种经营
第七章 出版家群体
第一节 张元济与王云五
第二节 陆费逵与舒新城
第三节 章锡琛、夏丐尊与叶圣陶
第四节 邹韬奋、徐伯昕与胡愈之
第五节 沈知方与张静庐
第六节 鲁迅与巴金
第七节 其他较有影响的编辑出版人
第八章 出版与社会文化
第一节 出版与文化社团
第二节 出版与国语运动
第三节 出版与图书馆
第四节 畅销书出版
第五节 丛书的出版
第六节 《万有文库》的出版
第九章 教科书出版
第一节 现代教育的发展
第二节 中小学教科书
第三节 大学教科书
第四节 社会教育与教科书
第五节 儿童读物
第十章 工具书、学术著作和古籍出版
第一节 工具书出版
第二节 人文、社会科学图书出版
第三节 自然科学图书出版
第四节 古籍的出版
第十一章 少数民族文字书籍的出版
第一节 内蒙古地区少数民族文献出版
第二节 新疆地区少数民族文字文献
第三节 藏文文献的编辑出版
第四节 彝文、傣文、纳西文书籍的整理出版
第五节 南方少数民族方块字和拼音文字记录的文献
第六节 民国时期少数民族出版的特点
第十二章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出版事业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传人与出版
第二节 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等党的早期出版机构
第三节 苏区出版业
第四节 抗战时期根据地的出版事业
第五节 生活书店、读书出版社与新知书店
第六节 抗战胜利后解放区的出版事业
附录一民国出版大事记
附录二参考文献
后记
……[看更多目录]
文摘第一章 民国出版业的形成(1912-1919)
第一节 晚清出版业的影响
民国时期出版业是建筑在晚清出版业的基础之上的。作为民国出版业源头活水的晚清出版业,在半个多世纪的风雨沧桑中,经历了从传统出版向新式出版的嬗变和此消彼长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官府、改良派、革命派、民族资产阶级以及外国人都积极参与其中,从各个不同方面推动了晚清出版业的发展,并将这一影响顺理成章地延伸到随后的民国时期。
一、传统出版业的延续和衰落
以木版刻印为出版技术特征,以线装竖排为装订排版形式,以经史子集为主要出版内容的中国传统出版业,自唐代以降,千余年连绵不绝,对繁荣中国传统学术文化,促进世界文明进步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就传统出版业自身的历史进程而言,我国出版业虽然出现较早,但发展却相当缓慢,中国封建社会长期一贯的政治体制、经济结构和学统观念,未能给传统出版业提供变革的需求和动力。若不是1840年的鸦片战争,古老中国在西方列强武力的冲击之下,被迫开始近代化之旅,传统的雕版印刷也许还会像往朝往代一样,波澜不惊地缓步前行。
后记2000年12月底,由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主持的《中国出版通史》编撰工程座谈会在北京召开,标志着酝酿已久的《中国出版通史》编撰工程正式启动。《民国卷》是九卷通史中的一卷。民国出版史千头万绪,史料复杂,研究繁难而意义重大,学术界对此卷的写作亦寄予重望。我们领接下撰写任务后,积极组织作者团队,提出指导思想,确立编撰原则,拟订编写体例,安排章节内容。随后五年多的时间里,在《通史》编委会召开的20余次《通史》编撰工作会议上,有多次讨论到本卷的内容。观点上的争锋,学术上的辩难,对我们深化历史认识,提高撰写质量,大有裨益。我们原来基本上按专题写作的编撰思路,几经调整,最后变成现在的以时间纵线和专题横线相结合的编写体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出版事业,从原来分散叙述改为专章模式。当然,很多学术上的己见,我们也坚持了下来。
2003年底,初稿完成。2004年8月,《通史》第十次编撰工作会议讨论了本卷书稿。编委会组织相关专家,认真审读了书稿,并给出了书面意见。我们充分吸收了专家们的意见,对书稿作了较大幅度的补充、调整和修改,有些章节更换作者,推倒重写。2005年5月和8月,《通史》编委会就本卷书稿写作情况,分别在武汉和北京召开了两次专题会议。